上海市国防建设驶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23:32 中国国防报 |
本报上海1月19日电 滕金奎、特约记者方宏向、陈鸿亮报道:“12小时内集结数百吨食品到国际机场”的命令刚一下达,通过电脑决策的10多家生产企业和快速集结通道立即呈现眼前……这是记者今天从上海警备区与上海市政府经济动员办公室联合研发的军需物资动员信息系统演示现场看到的场景。上海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后备力量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同步运转,使国防建设驶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 上海市按照构建“大都市、大国防”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坚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设施建设、科技人才、政策法规、经费保障以及目标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统筹。他们在制定2010远景目标规划时明确提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上海整个发展战略规划中同步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基础构架与国防设施同步建设。 上海市党政领导认为,只有把地方经济、科技、信息、人才等优势转换为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的优势,才能为 城市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他们统筹科技人才建设,利用高科技、信息化产业优势,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他们在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等知识密集型部门,建立了科技含量较高的国防后备力量高技术分队,创建了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为一体的国防后备力量训练机制,使一批新型高技术人才和装备进入后备力量方阵。目前,上海市 高速公路、滚装码头、机场、地铁等民用设施全部达到了“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要求,在高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系统组建了600多支民兵高技术专业对口分队,形成了以专业队伍为主体,以防空、海空运输、应急分队为重点,科技含量高、专业种类齐的城市民兵组织体系。浦东新区在4个国家级开发区成立武装部,健全了民兵组织。普陀区把14个“青年民兵之家”建进社区,建进经济园区和新经济组织,不断创新民兵政治思想工作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