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转变推动跨越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1:25 中国航空报 |
观念转变推动跨越 “太行”发动机研制过程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其中既有技术创新的风险,也有进度落后于计划带来的危机,还经常遇到在创新中转变旧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按照航空工业历来的做法,飞机决定发动机;换句话说就是发动机是为飞机配套的,如果飞机下马了,发动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太行”发动机研制初期遵循的也是“新发动机配装新飞机”这样的思路。实际上,这样做往往使飞机和发动机研制中的风险叠加起来,增大了最后定型时的难度。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太行” 发动机研制进度落后于新型歼击机进度,新机配装了国外成熟的发动机进入试飞阶段。在“太行”发动机完成地面试验进入飞行试验的时候,由于国内原有的发动机飞行平台寿命到期,一时找不到承担发动机飞行试验的平台。张恩和在这为难的时候反推思索:既然我们的新飞机可以装上国外成熟的发动机试飞,那么我们的新发动机为什么就不能装进国外成熟的飞机试飞呢?张恩和组织所内技术力量进行了6个方面的可行性论证。1993年3月,一航动力所提出利用国外引进的飞机进行“太行”发动机试飞的报告。毫无疑问,这样试飞的新做法降低了新机研制中的风险,减少了两样新装备相互影响的干扰,能够更清楚地暴露新飞机或新发动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辟了新机研制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看似偶然的逆向思维带来的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决定。1995年6月7日,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曹刚川率总部机关及有关军种领导到一航动力所宣布了中央军委的重要决定:“‘太行’发动机一是配装新型歼击机,二是做某型飞机的后继动力。”“‘太行’发动机是两种飞机成败的关键,空军下一步建设就立足这个发动机了。” “太行”发动机的命运从这一刻发生重大转折;“一发配两机”,这在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场的航空工业总公司领导、总设计师张恩和与所有参加“太行”发动机研制的科技人员深深感到肩上担子沉重,责任重大,深切体会到型号研制成败与祖国安危密切相连,大家决心以扎实的工作推进“太行”发动机研制,以优异的成果让部队放心,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