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探索发动机研制的规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1:25 中国航空报

  探索发动机研制的规律

  在“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以后,记者采访了为“太行”发动机研制呕心沥血作出重大贡献的航空发动机老领导、老专家。

  90高龄的吴大观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的设计师,是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人。当年他领衔签名、9位专家上书中央领导的《关于加速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建议书》为“太行”发动机尽快立项起了重要作用。

  周晓青是老一代航空

发动机专家,曾任航空工业部发动机局总师、航空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参与了“太行”发动机研制的酝酿、启动以及前一阶段的工作。他是当年9位专家建议书的起草人,为“太行”发动机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刘孝安是航空发动机行业老一代领导人之一,曾任航空发动机公司副总师、航空工业总公司发动机局局长,主抓“昆仑”、“太行”发动机研制工作;他深感欣慰的是这两个他经手主抓的研制项目最后都通过了设计定型。

  航空发动机行业的老专家、老领导回顾新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和“太行”发动机研制时分析了发动机事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发动机老专家吴大观以自主创新为标志将航空发动机研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951年至1956年第一阶段,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从修理起步开始走向仿制。新中国航空工业在苏联帮助下从无到有,从修理发动机开始,逐步掌握制造技术,为过渡到制造整机创造了条件。

  1956年至1986年第二阶段,仿制、测绘仿制与探索自主研制并举。从1956年开始自行研制第一种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起步,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开始了一段长达30年在曲折中艰难拼搏的奋斗时期。这个阶段开发研制的发动机达几十个型号。在这个阶段,从高层领导到一线研究、制造、管理人员对“自行研制”和“仿制”的区别、对研发产品与改进改型的区别以及对航空发动机研制规律的认识不尽一致,行动也不协调,冒了很多风险,取得不少成果,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在这个阶段,航空发动机行业对发动机研制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新阶段发动机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6年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确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分步实施,开始走上自主研制先进发动机的道路。这是航空发动机行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昆仑”、“秦岭”、“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研制、设计、生产、工艺、装备的技术水平大大提升,涌现出一大批经验丰富、素质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形成了创新意识强、技术基础扎实、善于攻关克难、勇于拼搏进取的创新团队。

  “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谦虚地说自己很幸运,一到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就接触了涡扇6发动机这样的大项目,跟着老同志走完了研制全过程。他说自己在“太行”发动机策划、酝酿时还是个“小兵”,最后把他们这些“大兵”的想法具体接过来往下干。张恩和说,这是我们几代人完成的事情,这些老同志功不可没,如果最开始时的想法、方案搞错了,最后发现这个型号不能用了,那损失就非常大;所以这些老同志都是有功之臣,我对他们都非常佩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