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媒体披露太行航空发动机转批产扫清一大障碍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0:21 中国航空报

  杜学胜

  “太行”发动机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一航黎明职工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

  “太行”发动机是我国第三代动力装置,其技术含量高,所需原材料新,生产研制难度大,需要对关键技术展开攻关。其中,“太行”发动机前机匣高效数控铣加工制造技术攻关就是成功的一例。

  “太行”发动机前机匣属于发动机高压压气机部分,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是大型精密薄壁机匣中最难加工的典型零件,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位。2003年“前机匣高效数控铣加工技术的研究”部分列为公司级攻关项目。在2003年半年多的时间里,前机匣攻关团队攻克了阻碍近10年之久的前机匣加工生产“瓶颈”,结束了大型复杂零件多轴联动数控编程依赖对外合作的历史,提高了前机匣的加工效率和质量,节省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圆满完成了攻关任务,填补了行业内钛合金机匣类高效数控加工的空白。2005年11月,该项目的工艺、数控编程技术通过了部级鉴定。

  攻关之际,正值“太行”

发动机研制最紧要关头。一航黎明给攻关组研制时间不到半年,零件本身加工难,而且国内无成型的技术可借鉴,这一切给攻关组带来了空前的压力。面对挑战,在一航黎明副总经理庞为,技术中心主任杨胜群,技术中心前沿技术研究所所长刘艳,原机加厂厂长高鸽、总工程师金浩的支持和带领下,95车间主任庄盛琪、工艺室主任赵玉坤,原95车间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胡晓群,工艺员冯湛、叶红雨、李家永、李冬梅,95车间数控铣班班长杨文学等项目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攻坚排难之中。

  为满足生产进度的迫切需要,课题攻关组科学部署,分阶段、分节点实现总体目标。从2003年4月到10月,攻关队员针对CAM编程、自制工装设计、刀具选择、工艺线路优化、切削参数选择、机床数控编程后置处理程序开发、机床编程控制系统开发等,展开了夜以继日的攻坚。不懂,他们就查资料;不会,他们就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周期短,他们就加班加点攻关;课题难,他们就群策群力、通宵达旦地研究解决。

  每一位攻关成员的背后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胡晓群的父亲患脑血栓,加上她孩子正赶上中考,她把这些全托付给了亲属,与团队成员一起全力攻关。叶红雨、冯湛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边干边学,刻苦钻研,进步得很快。年轻人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可是28岁的叶红雨为了攻关,把看对象的机会都给推迟了。在攻关项目进展到最为关键的时刻,课题组成员经常干到晚间九、十点钟,有时干到第二天凌晨。一次,首件加工出现质量问题,攻关成员一起研究到晚间12点多钟。晚上回家后他们还在冥思苦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天,又重新分析、测量,终于找到了零件超差的原因。

  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一些外购刀具没有按时到货,使攻关进度耽误了一个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攻关团队拼搏奋进。课题组于2003年10月20日顺利地攻克了前机匣加工“瓶颈”,使前机匣粗铣、精铣、钳修三道关键工序加工周期由原来的58个工作日缩短到26个工作日,加工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攻关中,课题组成员迎难而进,大胆创新,攻克了许多关键课题。他们首次在一航黎明运用五坐标加工中心配备的840D系统的高级语言进行数控编程;充分利用机床刀库功能实现了自动换刀;刀具长度补偿由原来的人工手动输入实现了程序自动控制,避免了手动输入造成的质量隐患;独立自主开发了五坐标加工中心机床后置处理模块;首次在复杂零件加工中应用在线测量先进技术。

  通过攻关,一航黎明在CAD、CAM软件UG的几何建模、五轴数控加工编程等关键件的掌握与应用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培养了一支柔性化制造技术队伍。UG三维软件和数控编程的开发应用,解决了机匣加工粗铣、精铣、钳修、抛光等技术难题,解决了前机匣前一、二、三批机生产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前机匣数字化制造高效数控铣加工技术的研制成功,为一航黎明加工机匣类零件闯出了一条新路,为一航黎明数字化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太行”发动机转批产扫清了一大障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