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 正文

军营生活特写:54名退役大学生的国防情怀(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06:27 解放军报
军营生活特写:54名退役大学生的国防情怀(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军营生活特写:54名退役大学生的国防情怀(图)

  图为部分退役大学生在“重温军旅生活”活动中的风采。周庆华摄

  编者按2001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修改后的《征兵工作条例》,首次对征集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问题作出规定。从此,我国从在校大学生中征招士兵工作开始启动,当年全国就有90所高校被确定为试点院校,2002年,试点高校增加到269所。

  2003年,随着首批在校大学生士兵服役期满,大部分退出现役的大学生返回校园继续完成学业。自此,每年有一批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走进军营,也有一批退役大学生走出军营、重返学校。

  作为完善国家兵役法规的重大举措,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不仅为军队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兵员,也为普及和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培养了大批骨干。

  深圳大学是首批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的试点高校,如今,该校已有三批服役期满的大学生士兵退役返校。本期“后备军视点”聚焦深圳大学退役大学生,透过他们浓浓的国防情节,展示退役大学生的时代风采。

  3月22日,深圳大学600多名在校师生走进“军事俱乐部”,踊跃报名参加清明节在烈士陵园举办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深圳大学武装部部长余二德介绍说,这次活动的倡议者是该校54名退役大学生,他们创办“军事俱乐部”,开办国防网站,设立国防论坛,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激发了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等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用行动续写军人辉煌

  2005年12月,9名从深圳大学入伍的在校大学生返回学校继续学业。3年来,已有54名退役大学生回到学校就读,并全部登记服预备役。

  回到阔别两年的大学校园,这些曾有书生气的大学生身上多了几分军人特有的英武气质。坐在课堂上,他们腰身笔直;走在校园里,他们挺胸抬头,饮食起居也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格,让全校师生赞叹不已。许多人感叹:“当过兵的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翻阅这些退役大学生的档案,人人都有不凡的军旅历程。师范学院物理系大四学生赵子刚,入伍后针对连队武器装备随季节变化而带来的保养问题,运用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成功改进了室内除湿防潮设备,入伍不到一年两次受到嘉奖。经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劳家就,入伍后任某团报务员,他刻苦训练,业务考核次次名列前茅。他能在极短时间内将数百个汉字译成数字密码,然后再将密码译成汉字,被誉为“闪电快译手”……笔者了解到,这些退役大学生除3名在校已入党外,其余全部在部队光荣入党,均为连队骨干,全部受过表彰奖励,并有48人(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5人荣立三等功。

  回到学校,他们用行动续写军人辉煌,成为同学学习和立身做人的榜样。经济学院退役大学生胡建波,刚返校复读时学习有些吃力,但他放弃星期天节假日和课余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追赶,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如今,他已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据统计,目前返校复读的50余名退役大学生中,获得过三等以上奖学金的达82%,4名已经毕业的退役大学生因表现突出,全部留校工作。

  让国防种子根植大学校园

  2001年12月,深圳大学陈一鸣、苏睿等22名大学生应征入伍,成为全国首批在读大学生入伍士兵。两年后除1人考上军校、2人退伍后参加工作外,其余19人全部返回学校继续学业。在与同学朝夕相处过程中,他们发现同学们对部队生活和国防知识格外关注,便萌生了创办学校“军事俱乐部”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们将《关于成立学校“军事俱乐部”的请示》呈送学校领导,很快得到了校领导和校武装部的批准。2004年3月17日,“深圳大学军事俱乐部”正式挂牌成立,设有秘书部、网络部、宣传部、群联部等机构。

  “军事俱乐部”成立不久,他们便在学校局域网上开设了“军事大观”网站,设立了“国防论坛”,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兵器装备、我军发展历程、国内外重大战役、播放军事题材电影等,并邀请军队专家讲授世界军事变革和我国安全形势,全校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国防热”。据退役大学生、军事俱乐部现任主席苏睿介绍,每天登录“军事大观”者达上万人次。“国防论坛”开办以来,举办各种讲座72期,期期人员爆满,直接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

  在这些退役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校先后有数十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有两名资深教授放弃优厚待遇,进入国防科研单位。学校报名参军的学生逐年增多,仅去年征兵期间,就有5231人填写应征入伍报名表。采访中,笔者对102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有51人表示愿意参军入伍,38人希望毕业后从事国防科研和教学工作,32名超龄大学生表示愿意加入民兵组织和服预备役,以弥补未能参军的遗憾。

  校园国防文化引发良好效应

  走进深大校园,即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以崇军尚武、热爱国防为主要体现的国防文化氛围。笔者浏览“军事大观”中博客和公共论坛网页,在网站的首页,该校“军事俱乐部”举办国防教育主题活动的海报发出不到4个小时,点击次数就高达4789次,有600多名在校师生积极报名要求参加活动,博客和公共论坛上的跟帖就达20多页。

  “54名退役大学生犹如传播国防文化的54支火把,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国防文化传播到哪里,在校园内外引发良好效应。”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介绍说,自2001年12月以来,全校报名应征的大学生达4万多人次,应征入伍的大学生总人数达78名,许多大学生因征兵名额有限留下终身的遗憾。艺术与设计学院退役大学生易志熊告诉笔者,他以前并没有参军的想法,是“军事俱乐部”影响才使他生命之中有了异常宝贵的当兵历史。笔者电话采访了一些正在服役的深大学子,他们说从退役大学生身上看到了自身的缺陷,因而也更明确了肩上的责任。他们均坦言,正是在退役大学生的影响和鼓舞下才义无反顾地穿上军装,走进军营。

  退役大学生们并不满足国防文化在校园的传播,还注重通过各种渠道使之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每年大学新生报到和学生家长来校时,他们都要精心制作国防教育宣传画册,送给学生及其家长;每年寒暑假,他们都要倡议学生在假期“为家长讲一个国防故事,参与一项国防公益活动,宣传一条国防法规”。校园国防文化活跃,促进了学生们学习成才和立身做人,备受社会关注和青睐。学校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报考深圳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加,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98%。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