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舰船网友评论:萨达姆正在导演弥天骗局?!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4月13日 08:39 舰船知识网络版

  (网管按语:本文是署名为“qs真”的网友于4月11日发表在“海军论坛”里的论帖)

  2003年4月8日早晨,进攻伊拉克的美英联军几乎同时分别向巴格达、巴士拉发起激烈的猛攻,兵力所指,直捣黄龙。当天,美英发表战报,英军几乎已占领巴士拉90%的城区;美军兵分三路,已经突入巴格达西部城区市中心,炮击、轰炸伊拉克政府所在地、萨达姆官邸、新闻大楼等伊拉克要害部门;同一天美军在获得可靠情报后,在巴格达上空巡役的一架美
军战机向曼苏尔区一幢大楼扔下了4颗近1吨重的精确制导钻地炸弹,据称已经炸死正在秘密召开会议的萨达姆及其两个儿子,同时被炸死的大概还有伊拉克一部分军政高官。美英军方发言人都宣称,在向两个城市推进途中,只是遭遇了非伊拉克正规武装力量的零星抵抗。4月9日,美英军方发言人宣布,伊拉克巴格达南部基本所有重要城市、军事要塞、高速公路都北美英军所控制,其中包括巴士拉、毋姆盖斯尔、纳西里耶、纳杰夫等。

  关心伊拉克战局的人们大概都在开始认为:伊拉克军队已经不堪一击,伊军已溃散,美英联军的获胜已指日可待,伊拉克军队不大可能再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国际社会正在紧张讨论关于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几个西方大国已经把目光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向如何瓜分和占有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上面。

  如果美英在伊拉克近20天的狂轰滥炸确实消灭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大量有生力量,如果萨达姆及其儿子确实已经在轰炸中丧生,如果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确实已无法再组织和指挥军队进行有效的反击,那么,我们认为伊拉克战争确实是极其残酷的、极其不对称的、极其迅速而有戏剧性的,随之的结局的确令我们大吃一惊。美英军果真如此强大吗?萨达姆政权简直不自量力,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伊拉克即将战败?但是,最令世人困惑不解的是伊拉克近30万骄勇善战的共和国卫队怎么会踪迹全无?据军事专家推测,即使伊拉克军队被毁伤30%至50%的力量,但伊军保留10至15万的正规部队还是可能的,毕竟伊拉克人已经早在准备这场战争,应该会及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的!但是,我们从各方面获得的消息,都没有证实美英军的战果和事实。伊军在本土蒸发了吗?

  我觉得,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断定,萨达姆可能正蕴藏着惊人的骗局,等待美英军上当受骗!

  一、萨达姆军人出身,亲身经历两伊战争、侵占科威特、海湾战争、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身边有几十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为其出谋划策,不会犯也不允许其犯军事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因为伊拉克之战关乎民族生死存亡,关乎其政权生死存亡,关乎政府、军队大部分人包括萨达姆本人极其家人的生死存亡。由此可见,伊战一旦开始,便不容萨达姆丝毫疏忽,包括高估伊军自己的防御能力、低估美英作战能力之强大、高估伊军民抵御侵略的士气及决心等等。

  二、1990年海湾战争的迅速失败已经给萨达姆等伊拉克政府领导人深刻的教训,经历10多年的联合国制裁,美英不停的打压,美英发动的“沙漠之狐”军事行动等,伊拉克肯定一直在精心准备今天这场战争,对美英强大的军事力量早有刻骨感受。没有相当的把握,萨达姆不会硬着头皮迎接美英的导弹、炸弹、坦克、航母。怎么应对美英军事打击?萨达姆政权肯定权衡过多次,得失利弊强弱一定非常清楚,尤其拥有优势海空军力的美军会怎样进攻,有什么方案,伊方怎样防守,重点如何防守空中打击,防守有几种预案,具体战略对策、战术对策,应该会了然于胸。

  三、伊战开始后,美国先是“斩首行动”,再是“震撼行动”,后是“切断蛇头行动”;美英陆军则长驱直入,直奔巴格达,沿高速公路线式突进到纳西里耶、纳杰夫,身后路过大城市巴士拉,则以英军围困之不打,继续北上,直取萨达姆。其作战意图意在速胜,招招不离萨达姆政权指挥核心。大批伊军则化整为零,各自为战,避敌锐气,退缩防守,攻其不备。作战意图是以持久战拖跨美英,以拖待变,寻机歼敌。此其计一?几天后,美军在伊拉克境内战线拉长达几百公里,后勤补给线屡屡受到伊军袭扰,美英进攻受挫。第一阶段,伊军作战思想正确,应对有方,包括宣传战、心理战都占上风。

  四、美英军经过休整并调整对策,直扑巴格达,在纳西里耶、纳杰夫城遭遇伊军顽强抵抗,是进攻巴格达的序幕,也应看作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接触较量,互相感受对方的攻守能力、武器配备、后勤支援,有互相试探之意。战斗相当激烈。当时,伊军通讯设施良好,控制指挥通畅,巴格达军政核心应该没有遭到摧毁。经过较量,萨达姆领导层对美军实力更为了解,应该会为下一步的巴格达之战作出作战部署,如何进行城市防御?能不能防御?层层防守还是穿插迂回,打积极防守?纳杰夫、纳西里耶、巴士拉等城市保卫战,也在为而后的巴格达防御做实验。此其计二?

  五、在巴格达以南两个军事重镇没有完全夺取的情况下,美军已急不可待的向巴格达郊区挺进,然而美军并没有遇到想象的伊共和国卫队的顽强阻击,伊拉克军队可能在退缩进入巴格达?与此同时,伊拉克全国范围地遭受大规模轰炸,伊拉克电台电视播放萨达姆号召士兵就近参战,似乎伊军溃败,丧失互相联系。难道伊军这么不禁炸么?伊军没有思想准备么?事实上,伊军是在溃散?还是在有计划地显示假象!?部队不是撤回巴格达,而是转入地下通道,转入广大无垠的农村?(1)因为美军着急,不可能短时间踏变伊拉克农村、田野(2)美英军几乎全部机械化,乡村、沼泽不适合其部队高速推进(3)美英军作战目的明确:快速攻取巴格达,推翻萨达姆政权。广大的伊拉克领土待战胜后,再慢慢肃清(4)美英军在伊拉克拔点,串线,是其作战的捷径,广大的乡野、沙漠地形复杂,美英军情报识别差,暂被其疏忽(5)但伊拉克人本土作战,熟知地形,乡野便于生存,便于机动,更易于化整为零,便于隐藏自己。(6)美英军重点放在大城市,轰炸目标圈定大城市,广大的乡野不利于美军集中火力攻击。(7)伊拉克不仅仅在巴格达修建地下工事,事实上,伊军在更为人忽略的乡野地下,修筑了更为四通八达的地下工事?所谓实者,虚也;虚者,实也。此其计三?

  六、伊拉克新闻媒体一直在巴格达鼓舞人心士气,萨达姆、拉马丹、萨哈夫频频亮相,显示伊政权领导层一直在巴格达指挥伊拉克军民作战,假扮的萨达姆还走向街头人群中间,决心将与巴格达共存忘,誓将侵略者赶出伊拉克。是否真正的伊领导层根本没在巴格达?巴格达只保留一部分指挥人员,目的是在吸引美英士兵快进巴格达城?达成伊军战略目的?伊军根本不想通过巷战取胜?伊军对巷战的胜算不大?因美军有优势的空中火力支援地面战斗。巷战只是幌子?此其计四?

  七、伊拉克政权一再宣称要在巴格达与侵略者决战、巷战,给侵略者以惨痛教训。可伊拉克相继许多要塞、阵地包括机场失手,不见大规模有组织顽强抵抗的伊军影子,许多军事专家认为伊拉克军队在后撤入城,有诱敌深入之意,真正的决战将在巴格达的巷战展开,美军将以大量的战场伤亡换取最终胜利。美军则很快大胆穿插进巴格达,进行试探性攻击,展开巴格达之战。美军实验新战法,用矛刺行动,反复迅速攻入城内,再退出,再进入,从而达到消灭城内守军、避免与敌接触纠缠、减少士兵伤亡的目的。但是所遭遇到的只是伊军零星抵抗,不成体系。同时,美军发现巴格达城防漏洞百出:没设路障、没埋地雷、没有空中遮断、没有炸毁桥梁、没有配置火力网、没有梯次阵法、几乎无重武器装备。所有迹象表明,似乎伊军已经所剩无几,伤亡惨重,缺乏统一指挥,防御准备太差。难道伊军战斗力、智力如此低吗?我觉得其中一定有诈。一方面,伊军还是在示虚,以足够的少股分散的游击队与美军较量,藏军于民,吸引美军主力进驻巴格达。另一方面,清剿军事行动,将消耗美军大量时间、精力、装备、弹药,拖延时间,同时,美军在市内的攻击、轰炸引起平民的伤亡,必然会激起几百万巴格达市民的仇恨,使美军政治上限于被动。此其计五?

  八、4月9号,美英联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控制了巴格达南部几所重要城镇,充分说明伊军已不知去向。伊军下一步要怎么办呢?伊军最大的可能就是采取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方针!!!至此,伊军的整个战略计划才真正的露出水面!!!此其计六!?极有可能萨达姆依然活着,萨达姆释放了种种假消息,包括内部有人变节等等,甚至配合媒体宣传的异常来迷惑美军,让美军乐观的认为萨达姆时代已经结束,没有萨达姆领导的伊军将很快被美军打败,巴格达将成为美国统治下的巴格达。美军主力终于会放心进入巴格达了,也终于走入萨达姆为其预设的圈套。

  九、假如上述推测成立的话,美英军会如愿以偿的占领巴格达及以南数座城池,但伊军反过来终于可以炸段桥梁、铁路、公路、机场,埋设地雷,封锁城内的美军,神秘莫测的伊军会在乡野实行游击战、地道战,或突入城内,骚扰美军补给,断其粮草,歼灭任意一点上的美英驻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伊军来无影,去无踪,美英的心病开始了。同时,城市里近千万居民的生活、用电、用水、吃饭的大包袱,会让美英痛痛快快地背上。美英在伊拉克的背运就开始了。美英军队再强大,没有补给很快就会瘫痪;即使采用空投,美英的机械化重型装备也派不上用场,到那时,伊军就敢与之决战了。

  十、伊军对巴格达以北的几个军事重镇可以固守,呼应伊拉克南部作战,南北夹击美英军。也可以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陷敌人于人民战争的汪洋。视战场的具体态势,萨达姆会作出恰当的判断的。

  如果果然伊拉克萨达姆有如此战争的想象力,那么萨达姆真可谓称的上是当今非常伟大的军事指挥艺术家了。因为他面对强敌侵略,反而能以弱胜强。

  伊军究竟有无战斗力,到底还能支撑多久,萨达姆政权是否还在运转,上述推断是否合理,事实的发展会给人们答案的。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