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锁定“打赢”谋跨越——记南京军区空军彭雅平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21:18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2月10日电(孙茂庆、陈汉忠、伍轶)4年来,南京军区空军某场站连续实现优质场次率100%,多次被评为“飞行后勤保障先进单位”“后勤管理先进单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场站站长彭雅平的大量心血。

  (一)

  2005年,场站所在航空兵师师长从国外考察归来,专门给全师官兵介绍观摩了外军飞行训练时的见闻。听到外军将作战程序贯穿训练全程的做法时,彭雅平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彭雅平在党委议训会上说:“训练场就是战场,要把每次训练都当作是打仗!”在他的倡议下,党委“一班人”做出决定:今后每次飞行结束,必须紧接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战机再次出动的准备,改变以往只要飞行结束,保障单位就“刀枪入库”“收兵回营”的做法。

  很快,“岗位就是前线,训练就是作战”的口号在全场站叫响起来。彭雅平与业务骨干们一起,制定完善了方案和各类保障措施。为了贴近实战,他还有意在训练中设置交通道路被炸、通讯线路中断、供电系统瘫痪、跑道遭“敌”袭击等特情,逼着官兵练“招术”、强“硬功”。

  “弦”一绷紧,场站的战斗力也随之跃升。一天傍晚,警报突然响起。“进入一等!”随着彭雅平一声令下,导航雷达开机,加油车、电源车迅即到位。短短数分钟内,各个保障单位完成了再次出动准备,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检验。

  (二)

  飞行向来“靠天吃饭”。空军气象学院毕业的彭雅平,深知气象预报在未来空战中的重要作用。

  场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周围有山有湖,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气象预报预测的难度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彭雅平得知驻地气象部门有一套较为完善实用的掌上气象专业服务系统。兴奋不已的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与之联网,气象保障质量将实现飞跃。

  几经周折,驻地气象部门的领导被这位空军上校的执著所打动。很快,负责飞行训练的师、团、站领导的手机,只要与气象网络进行联通,就可登录查看当地中长短期气象预报、传真图、雷达回波图,随意浏览天气实况信息。

  2005年6月,场站在保障一次低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训练时,机场上空云量突然增多,云层降低。预报人员在根据测雨雷达开机回波显示进行综合判断时,雷达又发生了故障,回波信息消失。他们迅速用

笔记本电脑联通了地方气象预报网络,并根据预报果断向指挥员提出中断飞行的建议。当最后一架飞机返场着陆后,一场暴雨便从天而降。

  从气象联合保障中尝到甜头后,彭雅平又想到了战时军地联合车辆运输、战场救护、机场抢修、油料物资供应、军需供给等一揽子保障计划。用他的话说,场站站长是后勤干部,但首先还是一个军事干部,要想“打赢”未来战争,不用心还真不行。

  (三)

  敲打键盘,指挥员将作战计划输入电脑,“辅助决策系统”立即自动生成出最佳保障方案;

  轻点鼠标,“指挥控制系统”将最佳保障方案发送至机场各个角落的保障单位和单兵;

  飞行间隙,“场道监控系统”对机场跑道进行全时域“无缝隙”扫描,一发现异物,立即锁定报警……

  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彭雅平在场站组织成立了作战理论研究、数字化建设研究、网络开发等课题研究小组,勾勒出一整套辅助决策智能化、指挥控制自动化、安全把关精确化、部队行动和资源可视化一体的信息化保障蓝图,并被上级机关定为“数字化场站”试点单位。

  初战告捷,并没有让彭雅平陶醉。在一次夜间跨区机动保障中,一个飞行团要组织夜航训练,另一个飞行团要在连续起降进行跨区行动。当飞行保障指挥中心将指令发送下去后,告急电话却接连不断:电源车吃紧!油车跟不上!牵引车调整不及时……

  事后,彭雅平反复问自己:如果战争明天打响,场站现有力量能否完成任务?如果再增加一个飞行团甚至多个飞行团,现有装备和人员能否确保战机同时升空作战?

  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彭雅平对场站所有保障专业进行重新划分,组成指挥保障、空中开放、场区开放、机务保障、人员勤务、应急保障“六个模块”,定期组织各个“模块”进行网上模拟演练和协同保障。同时,在各“模块”内部,开展交叉换岗训练,使官兵人人达到一专多能。

  2005年8月,为避开台风“

麦莎”的袭击,兄弟部队三种机型数十架战机和200名机务人员紧急进驻场站。彭雅平指挥保障“模块”沉着指挥各保障分队协调行动、机务保障“模块”为飞机牵引加油补气充电、人员勤务“模块”负责进驻人员的衣食住行……各个“模块”保障人员各司其职,仅用2个小时就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