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我空军强5维护新突破 低空霹雳更显神威(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8:43 解放军报

我空军强5维护新突破低空霹雳更显神威(图)

国产强-5型强击机

  低空霹雳显神威——济空某航空兵师装备部部长孙宝礼提高机务保障能力纪事

  本报记者 张金玉 特约记者 牛锐利 李广军

  近年来,济空某强击航空兵师在装备保障领域接连迈出重要步伐:机务保障实现远程会诊、可视指挥;伴随装备实现小型化、集约化、野战化;保障能力实现全师全员全装、整师成建制随时机动至南国北疆……

  领衔创下这一项项战果的是该师装备部部长孙宝礼。他先后主持完成重大技术革新50项,率部数十次完成重大军事行动机务保障,出动战机数千架次,均实现地面一次启动成功。

  低空霹雳,是人们对强击机的美誉。孙宝礼带领官兵取得的一项项创新成果,托举部队战斗力跃上新台阶,使低空霹雳更加显神威。

  构建信息保障平台,使全师战鹰出动率连续8年居空军之首

  夜幕降临机场。繁星下,战机轰鸣,往来穿梭。机务指挥控制平台前,指挥员在网上进行机务保障指挥调度。

  这一由大屏幕电视、监控摄像头和塔台指挥系统互通互联的机务指挥控制平台,实现了对参训飞机空中动态和地面装备保障的实时监控。飞机起飞时,机务官兵只需抬头看看电子显示屏,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几年前,该师的机务保障却是另一番景象:用举牌子、喊代号、手摇电话等传统方法调度。夜间飞行指挥保障更是难度大、效率低,并且容易出现人为差错。一次夜间飞行保障,飞行计划突然变更,机务人员在电话中没听清指令,导致一架飞机副油箱没加油就进入起飞线,幸亏被质检人员发现制止……

  这件事让孙宝礼寝食不安。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这种陈旧落后的保障指挥手段。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战鹰维修保障带来了变革的契机。2002年初,孙宝礼通过周密论证,大胆推出了建设

信息化机务保障平台的改革方案,组织人员对10多个技术难题开展攻关,成功研制了集声像图于一体的机务指挥控制平台。之后,又在全区航空兵部队最早建起局域网,每架战机的维修保养、故障统计信息,机务大队当日即可上网传到装备部机关,结束了过去手工报表的历史。

  如今,该师飞行现场指挥实现了可视化、网络化、远程化,装备保障效率和保障精准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师战鹰出动率连续8年居空军航空兵之首。

  突破50余项装备保障瓶颈,使全师所有团队成为对地突袭尖刀

  去年冬天一个深夜,胶东某靶场。空旷的海滩上,一盏盏指示靶标的煤油灯,如同点点萤火。突然,几个流星般的亮点飞驰而来。挂满

火箭、炸弹的强击机鱼贯进入靶区。机翼下,一道道火光倾泻直下,靶灯被炸得七零八落……

  塔台上,指挥员兴奋地对孙宝礼说:“你们的革新非常成功,夜间轰炸准确率有了大幅提高!”

  过去,该师实施此类课目时,炸弹投掷后飞行员和地面指挥员看不到炸弹运行轨迹和弹着点,严重影响了训练效果。孙宝礼寻求解决办法,率领技术人员潜心研究。他们在炸弹尾部加装了一个“小机关”,解决了难题。

  孙宝礼不断研究航空装备科研革新的前沿课题。某型强击机原来只能用机翼火箭挂梁挂航训弹,致使火箭和航训弹不能同时射击、轰炸,影响了战机威力。孙宝礼决心突破这一难关。他带着科研小组日夜奋战,短短两个月演算数据近万次,画图纸300多份,设计样式150多种,攻克了近百个难题,研制成功“新型转接挂梁”,使战鹰突袭火力大大增强。

  近年来,孙宝礼领衔完成的科研革新成果,有20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5项被空军推广使用。

  创新保障方法,使全师随时能全员全装机动出击

  几年来,孙宝礼率领机务官兵用创新方法保障的战机,全部一次启动成功,地面无人为差错,空中无故障。

  过去,航空维修保障中的管理、把关、预防,大多是对结果的检验。现代战争,常常是细节决定成败。孙宝礼大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维修理念:过程检验。他带领官兵精研细推,建立起科学量化评估机制,实现精确维修、聚集维修、即时维修。

  一次重大

军事演习,孙宝礼带领10个机务保障组进驻某机场,上级要求他们在两个小时内接收数十架战机。

  任务异常艰巨:第一批战机落地后,要立即转飞别处;第二批战机落地后,立即进入战备状态,执行战区巡逻任务。在短时间内,10个机务保障组要保障平时需要40多个组才能完成的任务!

  上午9时许,第一架战机着陆。紧接着,大批战机相继着陆。停机坪上,孙宝礼手操对讲机现场排兵布阵,按照预案指挥官兵运用“滚动保障”新方法,加油、通电、检查……架架战机保障分秒不差。

  “升空就是迎敌,训练就是作战,装备保障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近年来,孙宝礼组织官兵,研究制定了数十套不同规模的应急机动作战装备保障预案。他以“出动人员不经临战训练、跟随保障装备不经临时补充”为标准,高标准抓好训练,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