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特写:走近-39℃的白城兵器试验中心(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 21:51 解放军报
特写:走近-39℃的白城兵器试验中心(附图)

装填炮弹 赵波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赵波 韩国贤

  ●巧遇某新型火炮试射,记者顿时忘记了-39℃的寒冷和一路上的颠簸疲劳

  当首都北京迎来新年第一场雪的时候,记者乘坐的列车已经奔驰在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科尔沁草原上。

  此行,即将到达的采访目的地——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常规兵器试验靶场。

  梦中悠扬的马头琴声突然被列车员打断:“到站了!”凌晨3点20分,列车徐徐停靠在白城火车站。接站的宣传处李处长对记者说:“你们来得真巧,春节前某新型号火炮正在这里进行试验,今早6点将进行最后的自动捕获目标实弹射击命中率试验。”

  真是太巧了,记者顿时忘记了-39℃的寒冷和一路上的颠簸疲劳。“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亲身体验一次新型武器装备是如何进行性能鉴定试验的,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想到这里,记者脸上的兴奋之情难以掩饰。

  一上越野车,李处长就滔滔不绝地给记者介绍起情况:“我们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始建于1954年。当年,中央军委一声号令,从朝鲜战场上载誉而归的勇士们征尘未洗,便来到这片沙尘肆虐的荒原深处,人拉马驮,建起了我国第一个常规兵器试验靶场。现在,我军常规武器从炸弹到新一代的地空导弹,从装甲运兵车到新型主战坦克,都是在这里拿到‘准生证’走向战场的……”

  说话间,不知不觉记者乘坐的越野车已经驶进了哨兵把守的试验场区。平坦开阔的大草原,被茫茫白雪盖得严严实实,一直绵延到天地相接之处。

  夜色沉沉,草原无垠。越过一个哨所,李处长提醒到:“咱们现在已经从吉林进入内蒙古了。”该试验场位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交界,占地面积大致相当于两个香港。李处长自豪地说:“试验场这么大,那大口径火炮就是憋足了牛劲,也休想打出界外!”

  ●试验场区,一顶顶皮帽子底下,个个鼻孔“喷云吐雾”,热气蒸腾,顷刻间化成冰霜,附在人的眉毛、胡须、鬓角上

  科尔沁的早晨来得特别早,刚到5点,天已经亮起来了。坐在越野车里,车窗覆盖着厚厚一层霜。呆在车体里,犹如被关进一台大

冰箱里。

  车窗外,试验场区里已是人来人往忙碌着。只见一顶顶皮帽子底下,个个鼻孔“喷云吐雾”,热气蒸腾,顷刻间化成冰霜,附在人的眉毛、胡须、鬓角上,个个都变成了银丝缕缕的“老妪”、“老翁”,很难看出哪个是年轻的战士,哪个是年长的试验专家。

  望着记者好奇的眼神,担任今天现场指挥的汪清泉大校笑着说,对于这样的试验场景,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从去年12月开始进行武器低温试验,他已经连续一个月深夜2点钟起床赶往阵地指挥试验任务。

  举目望去,正前方有一个被称作“前移炮位”的火炮试验阵地,专门用来进行各种火炮和炮弹的鉴定试验。阵地的水泥台上,马上要进行试验的某新型火炮昂首挺立,炮口指向草原深处。身着试验服的战士守卫在火炮旁,随时准备执行现场指挥下达的命令。火炮的右后方,停着两辆用于测试炮弹速度的雷达测量工程车。再往后不到50米的地方,有一栋四周留有多处观测窗口的灰砖瓦房,这里是“前移炮位”的试验指挥部。

  走进指挥部,过道两旁的房门口分别挂着“指挥室”、“观察室”、“通信室”的牌子。记者走进“指挥室”,只见提前赶到的技术人员,已完成试射前的最后准备。靶场如战场,室内气氛令人窒息,仿佛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指挥所旁边的炮位上,二级士官段先林带着炮班战士们,正顶着西北风,小心翼翼为火炮脱去炮衣。这位当了6年的老兵,已经有过6万发炮弹的发射经历。尽管由于长年与大口径火炮打交道,患了听力下降的“

职业病”,但他仍然为自己能够成为“火炮试验英雄连”的一员而深感自豪。

  ●冲击波在火炮身后激起了一大片烟尘,尾部的火龙瞬间把附近积雪融化,露出了黝黑的土地

  5时50分,试验进入最后10分钟准备。

  在“前移炮位”阵地上,厢式弹药保温运送车已经停稳在掩体前。对讲机里,不断地传来现场各项准备情况。“一分钟准备!”5时59分,指挥部下达命令。进入倒计时读秒:“……5,4,3,2,1,放!”

  伴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火炮的炮口和炮尾同时冒出火光,记者感到脚下的土地在微微颤动。冲击波在火炮的身后激起一大片烟尘,尾部的火龙瞬间把附近的积雪融化,露出了黝黑的土地。

  “雷达跟踪正常!”,“弹道轨迹正常!”,“击中目标!”指挥所里,口令此起彼伏。测试技术人员通过电脑系统飞快地记录着炮弹出膛后的各种数据。

  很快,身着特制防静电羽绒服的战士已经将第2发新型炮弹的弹丸装填完毕。炮手根据现场下达射击诸元命令,调整火炮的射角、射向,记录调整后的数据。利用此间隙,我们驱车向靶标方向驶去。

  越野车向前疾奔。车窗右侧,不时闪过一座座钢铁结构的瞭望塔,司机小肖介绍,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主要是为了便于观测人员工作而建的。塔顶端铁皮房子的墙壁上,还写着编号。

  在一个路口右拐,我们停在最靠近靶标的瞭望塔下,左前方大约1公里处,摆放着几个靶标。

  “听,炮弹飞过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话音未落,一发炮弹摩擦着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渐飞渐近,“嗖”地一声掠过我们的头顶。

  旋即,伴随着沉闷的爆炸声响,一股浓烟在一个靶标上方飘起。

  第三发、第四发……发发命中!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今天我们在试验场上多流汗,未来战场上战友们才少流血”。荒原之上,这些忙碌的背影——白城武器试验中心的战友,正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践行着这一誓言。

  写在前面的话

  这里,曾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挽弓射雕之域。

  这里,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常规兵器试验靶场。

  共和国陆海空三军90%以上的常规武器,都是在这里取得合格证后才装备部队的。

  新年之初,记者走进位于科尔沁草原深处这片神奇的土地——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亲历某新型火炮在酷寒条件下实弹射击试验。

  这是记者从射击试验现场发回的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