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国防动员凸显四大变化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23:29 中国国防报

  万福临 陈克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急剧演变,推动着国防动员由适应机械化战争向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转型。传统的动员决策方式、动员协调控制、动员资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实施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准确把握信息化时代国防动员变革的脉搏,筹划相应对策,是推进国防动员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决策方式

  由单一逐级集中向分布交互式转变

  传统的动员决策,因信息流传不畅、利用不够,通常是采取单一逐级集中决策。这样的体制虽然其决策权高度集中,但一旦有了动员需求,无论是战役层面的还是战术层面的,都要等待顶层的决策才能得到满足,流程长、反应速度慢,决策与执行相分离,很难满足瞬息万变的战场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进一步完善。增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军民兼容性和抗毁能力,战时将NII转变为DII(国防信息设施),就能实现各级动员机构在企业信息、交通信息、地理测绘信息、气象资料信息、战场需求信息等方面充分远程共享,使战时各层次、各领域动员指挥中心,以及同一中心内各子系统,围绕统一的动员任务同时进行异地理解任务、同步反应,将过去动员决策机关要求“空间上的集中”转变为“空间上分散配置、时间上集中”的分布交互式决策方式,更好地适应战场快节奏的变化要求。与传统的作战决策方式相比,分布式交互决策有如下鲜明的特征:

  异地同步接受动员需求。由于能充分远程信息共享,分布交互式决策改变了传统的先汇总,后提出总需求的模式,各级军事机关对应相应的程序,就地、就近向同级或上一级动员机构提出需求,由本级动员机关在明确上级意图的情况下,自主决策进行保障。

  异地同时横向协调。

信息化战争中,通过各地域、各部门异地网上同步分析动员需求与保障,上下级之间,各平行单位,能同时共享信息,从而实现动员资源在多维空间、多点“同步聚集”的整体协调,实现局部需求全局筹划。

  决策与执行近实时一体。在分布式交互决策中,各个方向、不同级别的动员决策机构,能够同时分享动员需求信息,决策实体与行动实体间的互联性加强,决策活动更加接近于执行行动。

  动员协调

  由预先计划为中心向近实时动态调控为中心转变

  在传统的动员中,为了使动员保障与部队协调一致行动,必须依据作战部队的作战计划,制订相应的保障计划进行预测性的安排、布置和协调。在实战中,各动员部门以预定计划为主,相对独立地按预先计划展开保障,保障的灵活性、应变性较差,动员计划与作战行动往往脱节,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战场态势骤变的要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施近实时动员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是军地网络系统的对接,使动员机关能够通过“战场通用态势图”了解部队任一作战节点的需求信息,作战部队通过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准确查询地方能够提供的保障物资的数质量情况,从而实现保障和需求信息的实时对接。二是以指挥自动化系统为代表的指挥控制系统和现代物流强大的投送能力及可视化保障的发展,使得指挥员可以利用指挥控制系统迅速处置复杂的战场情况,并依据迅速变化了的情况实时或近实时地作出反应,从而对各动员行动实体实施有效控制。三是依托网络数据链,当战场情况变化时,各动员机构可以同步感知战场变化,同时调整各自动员行动,从而主动适应战场的动态变化,缩短动员保障与作战行动的“时间差”。

  但近实时动态调控不是排斥计划,只是对预先计划的依赖程度减弱,以近实时调控强调降低或取消计划在整个作战指挥中的中心位置,加大行动在整个指挥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以行动来完成整个动员协调过程的牵引。通过压缩计划活动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加大对行动发展情况的掌握、分析和处理。

  要素组合

  由多专业多领域规模组合向功能模块效能融合转变

  传统战争敌对双方的对抗多数表现为数量的抗衡,与之相适应,动员则通过在预定的作战地区预置大量的作战物资,在作战中根据作战规模进行临时的排列组合。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要求动员要素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组合方式,按照军事需求及行业特点,对动员资源依据一定比例结构和数量规模要求进行功能模块的融合。

  为此,首先要打破部门和领域“分割动员”的模式,实现局部需求在全局下保障。目前,我国国防动员管理权力相对分散,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和国防教育领域各成体系,融合不够。而动员内容和范围在实际工作中牵涉多个权力机构,如民船动员船体属于经济动员内容,而操作手又在后备力量储备范畴,必须打破部门和领域的分割模式,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动员计划、管理、决策和协作的综合。

  其次,应逐步规范现有动员要素模块化体系的等级设置,增强模块的通用性和可组合性。根据国防动员各个领域的特点,具体研究和制定该领域各等级模块的规范的技术标准,重视军地之间技术标准的差异,有计划地推广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为实现现有动员要素模块化建设创造条件,加强动员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的融合和相互间的互联互通。

  保障方式

  由“预置式”向“配送式”转变

  传统的预置式保障方式,通常是根据“线式”作战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源动员与保障链”,依托固定保障梯次中的预置储备,“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前线提供补给。信息化条件下,一方面,非线式作战行动以多点、多方向、多种作战样式交错进行,原有的“资源动员与保障链”被打乱,线式保障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样的战场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动员领域的广泛应用,驱除了笼罩在作战需求上的迷雾,达到精确“可知”战场的需要,而且,由于远程输送能力和可视化技术的广泛运用,还能准确保障“可知”物资的去向。

  与传统的保障方式相比,“配送式保障”是保障方式上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观念上,突出了以作战部队需求为核心,强调了以保证作战部队最大程度的满意,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补给品成为动员保障效果的衡量标准;在动员物资管理上,强调从管理静态的物资储备转到管理动态的物资流,以物流的速度取代物资数量;在补充方式上,改变以往采取上级前送和下级领取的逐级补充方式,利用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动员保障的直达补充,以点对点的保障取代逐级前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