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广州军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形成战斗力全过程(2)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2:04 中国青年报

  5月中旬,一场带实战背景的联合战役演练搅热了岭南某腹地。

  演练中,各参演单位施展浑身解数,展开了激烈地拉锯厮杀。最终,该师以无可争辩的优势获得了建制师总分第一名。总结表彰会上,当兄弟单位得知,由于该师各级军事主官恰好外出集训,这次演练全程由政治干部“导演”,而且缺编的数百个专业技术岗位全部由“富余”干部代替时,无不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师政治部主任曾惠平告诉记者:成功还得
益于实行的“弹性调配制”。

  改建换装的进程中,该师也曾一度被人才的“超”、“缺”矛盾所困扰。由于全军编制体制的调整,一部分岗位改由士官担任,加上应急作战部队本身有一定的干部储备,因此全师一下子多出400多名干部。

  与此相反,由于院校培养的干部骨干与一线部队的实际需求不一致,有的大学毕业生分不到一线来,或者来了也留不住。并且由于装备的更新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因此全师又有300多个专业技术岗位得不到及时补充。

  人才资源的闲置是最奢侈的浪费。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该师采用弹性调配制,在动中实现人力资源的集约配置,让干部科变为真正的人力资源科。

  为解决“超”、“缺”矛盾,他们打破观念上的壁垒,把超出来的人才,大胆放到专业技术岗位上去。对“富余”人员实施集中管理、集中培训、集中攻关。

  2001年,为满足该师对各级各类人才的急需,广州军区一口气分给他们300多名大学生干部,他们来自全国60多所院校,共130多个专业。搞了十几年干部工作的该师干部科欧科长感慨地说:“人才多起来后,最要害的就是如何用的问题。步兵时代,就那么几个专业,随便往哪扔都行。现在全师有数百个专业,如果给人才配错了地方,贻误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

  为改变人才定岗上的“一槌定音”,该师在充分遵循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岗位需求,对每个人的能力素质定期作出评估,进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定岗,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师干部交叉任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决定》等10余项人才规划,使岗位互换交流成为制度。2002年以来,该师在内部就调配交流了953名技术骨干。

  “战斗力公式”的实行,让10位昔日的“功臣”和“明星”纷纷“落马”。阵痛过后的反思:如何让人才考评走向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三年前,一场看似平常的军事考核,却弥漫着浓浓的炮火硝烟味。随着该师新装备专业技术等级制的实行,数百名师、团、营、连指挥员被“逼”上拿“证”的考场。

  几天下来,盘点“战绩”,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拿到等级证的“披红戴绿”,没有拿到等级证的10名“老功臣”则“脸上无光”,直接面临“下课”的危险。某团装备处处长被降职调整岗位;某团后勤部处长再“熬”半年就到退休的年龄了,被安排转业;某团团长本是拟提升的对象,也被“红牌”罚下。

  新装备专业等级制的实行,带给该师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推动了干部考评机制的变革。副师长吉荣华告诉记者,所谓等级制就是一个公式:等级率+完好率=战斗力。等级率既有量的区别,又有质的规定,主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完好率主要侧重于新装备的科技保养。就指挥员个人和单位而言,谁拿的等级证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装备完好率越高,谁的名次就越靠前。

  为促进人才考评走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该师积极拓展和延伸专业技术等级制。他们专门制定了《军事训练奖惩实施办法》、《干部军事训练达标规定》、《士兵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量化考评的法规,对各类岗位要求、工作标准及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细化,定期组织称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个人和单位的奖惩挂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