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努力构建通向信息化的新平台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23:13 解放军报

  我军信息化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下一步的发展应是全面提升建设速度。提升速度的关键是什么?助推力来自哪里?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把关注点瞄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构建通向信息化的新平台

  梁修蔚

  编者按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紧紧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抓出成效,快速向“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推进。

  对于加速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来说,不同的领域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强调顶层设计,是为了防止“各吹各的调”,但并不意味着不同领域、不同专业都重复同样的话,干同样的事。否则,加速信息化建设难免变成一句口号。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在于不断从不同的实践领域发掘创新点,真正摸清不同军种、不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底数,解决实践第一线的突出矛盾和重大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开辟“着眼新使命,推进信息化”专栏,力求在贴近实际中搞创新,在解决“瓶颈”问题上求突破。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级指挥机构、各种作战单元和各类保障系统有机融合,实现军队战斗力的整体提升。军事通信网作为各种信息系统的通信平台,是一体化建设的重心,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举足轻重。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看,不论是海湾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军事通信网都是实现信息一体化的最关键平台,如将战场所有的情报探测系统联为一体,实现收集、传输、处理和分发的一体化;将各类武器装备联为一体,实现采集、融合、处理和显示的一体化;将各种后勤保障能力联为一体,实现指挥、调配、投送和反馈的一体化;将各级作战指挥机构联为一体,实现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和监视的一体化……都离不开军事通信网的支撑与保障。构建适应一体化信息传输处理的军事通信网,既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军事通信网自身转型的需要。

  创新观念谋发展

  网络体系要从条块分割保障转到互联互通保障上来。条块分割是机械化时代的产物。由单一军种编成的军团、兵团,强调依照隶属关系逐级指挥,用时间表组织协同,按程序程式进行作战。在这种合同作战模式下,通信保障相对独立、自成体系,通常建立自下而上的指挥通信网,以及军种内部兵种部队之间的协同通信网。而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改变了作战单元的个性化特征,突出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在综合信息系统调控下,各军种部队作战行动高度协调。军事通信网作为各种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只有军种兵种通用、技术体制统一和新老装备兼容的互联互通,才能实现任何形式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中传输,任何时候都能把信息传输到目的地,任何地点都在网络的保障范围之中,任何用户都可以从网上获取信息的目的。

  传输方式要从语音通信为主转到数据通信为主上来。语音通信是军事活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直至今天,电话通信作为最典型的语音通信仍无处不在。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以微电子、通信和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使战场面貌发生了彻底变化。面对形形色色的信息和五花八门的情报,单凭语音通信已力不从心,新的传输方式——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所传输的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信息,使指挥控制方式由人工作业转向自动化。数据通信与语音通信相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加密和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作战指挥、地面防空、战略预警和航天测控等方面的数据传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建设重点要从突出固定通信转到突出机动通信上来。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特种部队的士兵,骑着毛驴为精确打击系统指示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反映了未来战争的典型特征。美军士兵虽然骑的是最原始的交通工具,但用的却是人类最先进的通信工具。这种通信工具貌似简单,但它却昭示了战争形态的巨变。信息化战争,作战行动对信息的依赖性凸显,甚至要求通过各种信息系统把上至最高决策者下至士兵联通,形成整个战场的无缝链接。固定通信系统的设备虽然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高和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但不具备机动通信保障能力,往往是遭受攻击的首选目标。只有借助可移动载体上的机动通信系统,才能把战场上的各种指挥控制、侦察探测和火力打击系统融为一体,实现共享战场信息资源和实施高效精确的作战行动。目前,优先发展卫星、微波、猝发、散射和升空平台等机动通信手段,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保密策略要从单一通信安全转到综合通信安全上来。军事通信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功能,可一旦受损也将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实践证明,网络技术越先进、规模越庞大,通信安全面临的隐患就越大,漏洞之多犹如在千里大堤上防范“投毒”。常见的安全措施——安装“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和入侵检测、制定安全保障制度、提供分段式防护服务等,只能保障某一特定范畴的通信安全。消除通信安全隐患和漏洞,必须采取新策略,建立全程全网的整体安全理念,形成智能型的立体安全体系,集成各种安全新技术,提供全面动态的可靠安全手段。

  明确目标促转型

  通信组织由“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转变。在传统条件下,军事通信网只能按照无线电、有线电、运动和简易信号通信等不同传输媒体构建网络,每个网络承载的业务相对单一,如人工电话网、无线电报网和传真电报网等。这种形式,适用于按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地按级组织通信联络,但会造成通信资源闲置,导致人力物力浪费。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军事通信网面临巨大的压力,也有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要求军事通信网具有高度综合性,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铰链实现共享。另一方面,高新技术通信装备发展为军事通信网组织调整提供可能。在“网络资源共享、信道按需分配和有无线电结合”的原则下,构建集电话、电报、数据和图像于一网的综合业务通信网络,将有利于一体化信息保障和通信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能避免网络重复构建和人力物力浪费。

  网络运用由“军种组网”向“三军组网”转变。为了适应机械化战争,军事通信网采取按军种、多层次的“军种组网”方式,强调在编成内建立上下级之间的指挥通信联络;按照任务关系建立军兵种部队之间的协同通信联络;依据后方部署和供应关系建立后方通信联络。这种军种特色明显的网络运用方式,突出了计划性和独立性,但缺乏灵活性和全局性,不利于各种信息的快速流动。现代战争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与互相保障,各军兵种部队混编,在作战时间与空间上的行动高度协调。所以,应当打破军种门户界限,调整理顺作战保障体系,整合通信资源,按照“装备兼容、综合运用、互联互通”的原则构建三军通用的通信网络。这样才能确保参战部队在各种信息系统的调控下,密切配合,综合运用一切手段,形成整体作战效能。

  结构形式由“树状型”向“栅格型”转变。自上而下按级辐射的“树状型”通信网络,信息传输中间环节多,军兵种之间的信息交换往往要经上级通信枢纽转接,无法做到此断彼通,时效性、抗毁性和机动性差。综观近几场局部战争,信息系统网络化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它主要依托分布在不同空间、海域和地区的卫星、微波、散射、海缆和光纤等通信设施构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栅格型”通信网络,将所有的指挥、探测、武器和保障信息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网络,使己方始终保持作战优势。通过网络可以使分散的部队不实施机动就能集中战斗力;使战场对自己“单向透明”;把各种作战单元联为一体,增强了作战的灵活性。只有这种“栅格型”通信网络,才能实现传感器、决策者和打击武器的有机结合,使信息系统网络化真正成为保持信息优势的关键。

  保障范围由“局域覆盖”向“整体覆盖”转变。传统军事通信网主要立足国土保障,跨越国界保障的能力薄弱。随着以经济一体化为先驱的全球化进程,国家安全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为标志的传统安全观,正在被国土、经济、信息、生态、文化和人才安全的新安全观所代替。军队职能被赋予更多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安全利益的扩展,军队参与军事互访、反恐斗争、地区维和以及灾难救援等军事活动日益增多,对军事通信网的保障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多功能、成体系的军用通信设施,构建具备全球保障能力的通信网络,成为国家安全利益和军队职能发展的紧迫要求。

  瞄准军情施良策

  用“一体化”思想主导顶层设计。“一体化”是主导军事通信网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军事通信网要从分散、独立的网络发展向一体化的网络发展,不仅强调网络内部各要素一体化整合,而且强调网络与各种信息系统有机融合,实现军事通信与作战需求的最佳结合。其目标是使整个军事通信网具有通用性和联动性,实现战略、战役和战术通信保障一体化;军兵种通信组织一体化;电话、电报、数据和图像通信业务一体化。首先,要系统设计。顶层设计要满足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完成战备值班、军事训练、政治教育、装备管理和后勤保障任务,站在高起点上,对通信需求、技术现状和资金投入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设计军事通信网发展框架,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标准统一和规程通用的新型军事通信网。其次,要力求实现。顶层设计一旦成为决策,就立即落实,保持其强大的约束力,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能急功近利各自为政。

  用“综合集成”方法提升现有装备效能。“综合集成”不是对现有通信资源的简单整合,而是对其潜能的综合利用;也不是对已建通信网络的全盘否定,而是信息技术进步的积极扬弃。首先,要整合通信网络资源。运用硬件、软件和组织集成等方法,通过一定的“网关”转换,把标准不统一、应用不兼容的“七国八制”装备,按照“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三军通用”的原则,打破军兵种、各部门壁垒,实施关停并转等结构性重组,盘活通信资源,保留先进的,推广实用的,开发急用的,合并重复的,用好留下的。其次,要实行科学化管理。增加网络的技术含量,实现“四个”转变:保障标准要从“只要通”就是保障、“只要不断”就不算故障的旧标准,向“通得好”、“不间断”的新标准转变;质量评定要从单纯仪表测试的旧方法,向“仪表测试+用户意见”的新方法转变;保障管理要从故障出了后才处置的旧模式,向故障未造成影响前就干预的新模式转变;对需求供给要从按计划定期分配的旧方式,向按需要适时分配的新方式转变。

  用“跨越”方式发展新型技术装备。军事通信网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择善而行,就能把握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信息技术与以往的核技术等垄断技术不同,具有扩散性快、渗透性强和不易垄断等特点。我们应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采取商贸途径、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广泛引进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并对其加以消化和吸收,越过某些技术发展阶段,有重点地研制当前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的、管用的通信技术装备。同时,立足于自我开发,自力更生,大力开展超前性通信技术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追踪各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状况,提高研究起点,为军事通信网长远发展组织创新性研究,储备领先技术,尽早实现军事通信技术装备的跨时代跃升。

  以“双赢”模式开展军地合作建设。全球网络化,信息可以在世界各地快速流动和使用,“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只有输赢没有互利”老的模式不复存在,“合作双赢”成为谋求发展的新思维。军事通信的发展应调整改革标准体系,完善在确保军用性能前提下的军地通用标准规范,使军用标准既服从于国家标准又兼容行业标准。这样,才有利于采用民用科学技术特别是民用通信技术,推动军地两用技术的全面发展。军队可以“借船出海”,利用地方成熟的先进通信技术对现有军事通信网进行改造,扩展和增加通信业务,提高军事通信网的保障效能;地方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军地双方利用各自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优势,对条件允许的通信设施开展相互代维代管,提高军地通信设施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此外,开展军地合作研制,以弥补军队财力和科技力量不足,做到优势互补,降低投资风险,既可以提高军事通信科研起点,又可以为发展国家信息产业奠定基础。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