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推进信息化 提升保障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6:22 解放军报

  后勤建设如果偏离了信息化战场需求,不仅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了标准。“打得赢”是牵引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实现后勤建设与未来信息化战场的接轨,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确立“信息主导、综合配套、畅通命脉”的保障观

  面对后勤保障环境日益信息化,必须依靠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智能技术,提高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基本形态,将是以系统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战争所呈现出的战役规模、战略决战特点,决定其对后勤支援的依赖空前增大。面对新的战争形态的挑战,后勤建设应更新观念,按照“大储备、多通道、快投送”的思路,提高建设层次,增加信息技术含量,尽快与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全面接轨。

  军地联储 科学布局

  着眼“海量需求”的保障特点,依托社会潜力实施联合储备

  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参战兵种多,物资消费量大且种类多元,对后勤的支援力提出了新要求。后勤建设应树立“大后方、大储备”观念,依托战略后方基地,科学布局,整体协调,形成一体化的后勤支援格局。

  依托国力大储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将大量使用高成本、高技术装备,也因此带来了高消耗。与以往战争相比,单位时间内的物资需求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且必须在短期内实现急剧扩充,以满足作战需要。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日消耗油量逾5万吨,其中仅2个阿帕奇直升机营夜间耗油量就达180吨,而一个2万人的机步师在战时每天消耗物资达8000-10000吨,数量十分惊人。显然,后勤建设必须立足于充分准备,探索适应市场和战场特点的军民联储机制,完善国家、地方、军队分工储备的制度法规,通过作战物资的实物储备和动员力量的社会储备,实现军民一体联合储备的目标,把蕴藏在民间的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以满足作战物资“海量需求”的特点。

  充实要素多功能。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所具有的复合性和多元性特点,要求后勤建设必须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复合化的要求,优化结构,充实要素,拓展功能,形成综合型的保障基地。美军编制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部队的‘多能化’”,美军后勤在伊拉克战争中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其在本土和海外均建有规模大、功能全的大型后勤综合保障基地,一方面负责紧急筹措作战物资,增加库存量;另一方面,又随时受命向海湾战区实施转运。而从德国军队的情况看,战略支援联合保障机构,不仅提供后勤和装备保障,还提供诸如战略侦察、通信与指挥系统、信息作战、核生化武器防护和人力资源配置等作战保障。由此可见,在“投送式后勤”、“配送式后勤”逐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后勤保障已呈现出多要素、多功能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沿用传统保障手段的同时,还要具备在战势紧急情况下的直达保障、越级保障和配送保障的能力,通过建立联合机制的方式,发展空中投送力量、水上运输力量、工程抢修力量、防卫力量,形成集储备、筹措、动员、投送、救护、抢修和防卫等多种保障功能综合一体的战略后勤力量。

  完备方案快转化。一体化联合作战,军事对抗愈来愈趋于速战速决,社会动员潜力转化为战略后勤实力的时间愈来愈短。提高转化速度,依赖于科学、完备的平转战、民转军动员保障方案。因此,应当充分挖掘和动员民间的各种支援保障力量,完善支援保障方案,从而实现军队自身力量与社会动员力量的一体化。

  硬件配套 综合建设

  遵循“综合配套”的建设原则,建设稳固可靠的大后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物资”。作战所需的持续稳定的物流供应,必须要有坚固可靠的战略后方作为支撑,“打得赢”是牵引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场前后方界限模糊的特点和战略后勤本身担负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战略后方战场建设必须要与前方战场建设通盘考虑,综合配套,提高大后方战场建设的水平。

  强化收发手段。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节奏快、流动性大,部队机动频繁,要求战略后勤物资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流向、流量和流速上满足战役战斗的需要。对此,后勤保障必须要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提高物资收发环节的吞吐效能,尤其是要提高收发作业手段的科技含量,加大机械化、信息化装备的装配、改造和使用力度。按照“两成两力”的标准,完善物流保障设施设备,确保铁路、公路、水运、空运设施和装卸环节配套,使其具备全天候、全时空收发能力。

  改善储管条件。提供质优量足的战略物资,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战略后勤的基本职能。合理调整后勤布局,优化物资储备结构,是长期储存战略物资的重要条件。要重点建设和改造适于储备高新技术物资装备的仓库,尽可能地满足新型物资装备的储存要求。

  完善防护设施。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战场透明度增大,火力打击的准备性空前增强,发现即摧毁,首战即决战,功防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特别是在海湾战争后,军事打击程序向先战略目标后战术目标发展,使战略后勤在战时将受到敌方火力的重点打击,后勤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对此,后勤建设必须适度发展防护、抢修力量。要建立“固若金汤”的防卫工事,对后勤设施进行防护等级技术改造和伪装,增强工程设施防护能力;大量采用新型材料、设施和设备,强化伪装、抗毁、抢修能力,加强对重点目标的隐真示假和伪装防护。

  多维立体 前后贯通

  基于“畅通命脉”的保障思想,打造顺畅快捷的保障通道

  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后勤投送的支柱作用,已被近年来的战争实践所证明。美军在《2020年联合作战构想》中,甚至将“投送式后勤”作为“未来部队的战略原则”。可见,信息化战争中,物流通道作为战争“生命线”和战略后勤支援保障的“命脉”地位更加突出。从发展趋势看,如何通过多种投送手段,打造“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是提高后勤支援保障能力的最重要课题。如果能实现从战略后方基地到作战前沿,从后方工厂到一线“散兵坑”的不间断的多维、立体式支援,那么,就更容易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衔接贯通。前方与后方的衔接,是影响战略支援效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作战中,精确打击、信息干扰、打击后勤成为战争主流。如果没有“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般的运输线为支撑,前后方无法实现贯通,战争就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第3机步师在以“21世纪狂奔速度”创造了人类战争史机动速度之最的同时,也因为补给线过长,前后衔接不畅,无法及时实施后续支援而被迫停止前进。可以说,战略后勤与战役后勤、前方与后方的互相衔接、协调一致、有机结合,在信息化战争中更是重要。所以,应当构建起由战略后方到一线基地组成的紧密衔接的链式物流保障网络,形成贯通前后方、衔接左右邻的发散式战场保障布局,从而实现从战略后方到保障前沿之间物流通道的畅通。

  网状输送。加快战略运输网络的建设步伐,必须改变以单纯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的方式,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这是实施快速精确保障的大势所趋。以铁路输送和公路运输为主体,以水上、空中运输为补充的立体网络式物流通道,有利于构成纵横多路、立体交叉、高效顺畅的保障资源输送体系,做到战略物资呈网状多路输送,确保战略后勤支援在全时空、多方位中快速展开。同时,根据保障通道上的战略战术价值,确立保障要点,做到指挥和保障力量呈网状多点配置。

  预备迂回。按照“栅格”原理,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预备、迂回自动生成方案,才能增加弹性和韧劲。尤其是在保障通道遭遇打击和干扰时,应随时就近变换投送方式,利用迂回道路和隐蔽地域,及时打通物流通道,做到此断彼通、彼断此通。要恰当使用预备抢修力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弥补损失,确保支援战争胜利的物流生命线不间断。

  立体防卫。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战略后勤支援运距长、跨度大,且面临着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的侦察与打击威胁,因此,必须提高投送全程的立体防卫能力,将运输重点环节和重点目标的防护,纳入防空体系和一体化联合作战计划,形成纵横连接、系统配套的防卫体系。

  信息融合 精确控制

  强化“信息主导”的保障理念,发展信息化的支援保障手段

  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夺取制信息权将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制高点,战争一体化的核心将主要表现为信息的一体化。面对未来后勤战场信息量激增、变化频率高、有效期短、真伪难辨,保障环境更加趋于信息化、知识化的特点,后勤支援必须依靠以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智能技术,迅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实现各个作战要素、作战单元和保障要素的高度融合,以实施快速、精确的支援保障。

  一体指挥。未来战争是多维空间战斗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高度集成的指挥自动化体系,协调诸军兵种在多维作战空间形成整体合力,成为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必须把握的准则。后勤建设应重点加强信息化指挥建设,改进指挥方式,提高指挥效率,确保后勤指挥体系的稳定高效。应按照“横向一体化”的思路,以国防通信和既设通信设施为依托,构成军队与地方多方向、多功能、抗干扰、高效率的宽带通信网,并充分运用C4ISR指挥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加强信息系统的通用性、联动性。应贯彻大系统思想,加强后勤指挥机构之间的情报信息互通,建立“战略储备控制中心”,通过统一的编目和格式,将不同军兵种后勤指挥系统、各个保障对象、各种保障物资的相关信息融合起来,以准确的方式传递、处理和使用,以便及时、精确地组织后勤支援。

  全程监控。后勤可视是实现后勤保障全维可视、全程可控,消除后勤支援和需求“迷雾”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美军的历次作战,物资保障之所以能够做到立体直达、快速高效,主要得益于有一套先进的“物资保障可视调控系统”,该系统覆盖海、陆、空三军物资采购、收发、储存、运送等诸环节,运用动态监控的自动化手段,对物资品种、数量、位置进行自动跟踪,准确显示实时数据,整个后勤补给一目了然,其运行后可使物资库存减少近50%,而物资供应效率却提高数十倍。所以,为了实现后勤可视化,需要构建指挥管理网络数据处理平台,实现库存物资数量实时监控和物资网上调拨。尤其是对GPS定位技术、现代传感技术、宽带通信技术和自动采集识别系统等,应加大投入,合力攻关,共同开发,尽快建立物资保障可调控系统,对在运物资进行识别,使物资流向更科学、更准确。应建立专家远程支援系统,一旦前方出现需求,就可即时响应,“在线服务”,实行超视距、可视化的技术支援保障。应以可视后勤系统为后勤管理信息平台,对后勤保障实行全程、实时监控,改变战时后勤上下级之间、前后方之间、保障实体与保障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以便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工作程序,优化业务流程,防止大到决策失误、小到跑冒滴漏等现象。

  精确投送。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更追求作战效率和效益,以便提高费效比后勤支援保障力的提升,将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对保障需求、目标、方式、途径的精确识别和判断。走精确保障之路,是实现保障有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后勤信息化建设应根据信息作战环境,科学拟定保障计划,大力改进保障手段,由过去单纯依赖数量保障,转向依赖速度和信息,以适时、适地、适量为标准,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投送适量物资,努力提高时间、空间、品种、数量及力量使用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益。后方基地指挥机构应利用可视化后勤保障系统,准确掌握物资储备、后勤部署和作战部队需求情况,实现物资收发信息化处理,按作战部队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保障。此外,还应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手段,对战场需求进行精确预测,根据不断变化的保障情况,适时修订保障方案,避免盲目性,提高科学性,为前方提供快速、全维、远程、持续的精确保障。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