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伊拉克战争 > 正文

房兵点评美军战况之二:观念滞后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3月30日 18:45 舰船知识网络版

  (特约撰稿 房兵)

  房兵点评美军战况之一:军种之争

  ▲、观念滞后、地面作战为何难

  除了上文所述的由于军种利益纷争而导致的陆空协同失调以外,对于美军地面进攻发起之后所体现出的地面作战的总体方案与思路,我们也颇感意外和与费解。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在拟议中的“北方战线”受阻搁浅,“南北对进、合击巴格达”的作战企图已经难以达成的情况下,美军依然如此固执、如此大胆轻率地仅仅使用1个重装师——第3机步师的兵力,孤军北犯,直接进攻巴格达?即使加上随后投入的第1陆战师一部约5,000余人的兵力,以及近日刚刚由科威特北上、进入伊拉克境内、在巴格达以西建立前进基地的第101空中突击师一部兵力,其直接用于进攻巴格达的总兵力也不足2个师。而美军所面对的守卫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的伊拉克军队,仅仅是驻守在巴格达周围各个防御要点的兵力,就有伊军最为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的6~7个主力师。

  尽管北上进攻的第3机步师,从其所遇到的第一个伊军坚守的防御要点——纳西里耶开始,对一路上所遇到的各个防御要点均未敢加以强攻、而几乎是一路绕过,然而,其最终还是在巴格达以南约80~100公里处,与伊军共和国卫队的精锐之师——“麦地那”装甲师迎头相撞、进攻受阻。与此同时,在其进攻路线后方留下的伊军防御要点,就像一个个难以拔除的“钉子”,不时地威胁着美军漫长的后勤补给线。以至于美军的地面进攻作战,在发起后仅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开始逐步陷入了前有重兵阻挡、后有奇兵袭扰的窘境。

  面对如此“进退维谷”的窘境,美国国防部和军方先后于近日宣布:美军的地面进攻将暂停约一周(军方称4~6天)的时间,以便增调兵力、调整部署。

  通过对开战以来地面作战经过的回顾与分析,不难看出,美军到目前为止的地面进攻,基本上是按照我们战前所预测的第一种作战方案来实施的,即“南线主攻、北线助攻、南北对进、合击巴格达”。只不过,其中的北线助攻方向,由于美国与土耳其之间的“假道条件”最终未能谈妥而不得不中途叫停。这样,原定的“南北对进、合击巴格达”的两个进攻方向,就变成了南线美军孤军北上的一个进攻方向,从而使这一方案原有的不利之处显得更为突出。

  具体地说就是,美军地面部队在北上进攻的过程中,在遇到伊军坚守的每一个防御要点时,都将面对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是攻占、还是绕过?

  ●如果选择“攻占”,那么,这种“沿途拔点”式的进攻作战,不仅必然意味着“沿途血战”,而且最终将以“一线平推”的方式,将沿途设防的伊军部队大部都“赶回”到巴格达附近,从而使伊军既定的“逐步后退收拢兵力、集中力量死守巴格达”的作战企图得以实现。

  ●如果选择“绕过”,那么,这些沿途被美军绕过的防御要点,不仅处处需要美军分兵加以围困,而且将时时威胁着美军日益延长的后勤补给线。更何况,随着巴格达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越来越密的伊军防御要点,美军是根本绕不过去的。

  美军现在所面对的“进退维谷”的窘境,实际上,正是这种“绕道进攻”战术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那么,既然明知这种方案具有上述种种不利之处,美军为什么最终还是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呢?我们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其一,美军在战前,对伊拉克军队的抵抗意志与抵抗能力严重估计不足。其中,尤其是对驻守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伊陆军正规部队的顽强抵抗估计不足,对伊拉克民兵武装(甚至包括广大民众)的游击战对美军后勤补给线打击与袭扰作用估计不足。

  也许按照美军战前的估计,其地面部队在进入伊拉克境内之后,沿途所遇到的,除了“望风而降”的伊陆军正规部队以外,将大多是伊拉克民众的“鲜花与掌声”;只有在到达巴格达外围地区时,才有可能遇到伊军精锐共和国卫队的“真正抵抗”。

  应该承认,对于美军战前竟然能够如此低估伊拉克军队、尤其是其正规陆军与民兵武装的抵抗意志与抵抗能力,及其对己方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后可能面对战场态势所报的“极度乐观”态度,我们在战前的分析预测中也颇为估计不足。因为,这种几乎完全是凭空想象、毫无来由的“低估”和“乐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近乎于“主观臆断”的作战决策,完全是有悖于战争规律和常理的,因而也是我们在亲眼看到事实之前,所难以进行准确预测与分析的。

  ●其二,目前美军最新作战理论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不是指其近年来反复炒作的某些“前卫观点”与“时尚提法”),尤其是美军的战场指挥官在“大规模地区性局部战争”(美军标准提法)的实战条件下、有效运用其最新作战理论的“能力”与“勇气”(后者更为重要),与美军已经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发展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几乎是不容否认的“滞后性”。

  换言之,美军的各级战场指挥官——包括其中的大部分高级指挥官,没有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全新的信息化战场环境、对传统地面作战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在美军自己通过长达10余年时间的“新军事革命”,已经率先基本完成了战场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机遇”面前,没有能够完全突破其传统地面作战“模式和观念”(如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束缚,“不敢于、也不善于”最终完成其由传统的“机械化作战”模式向全新的“信息化作战”模式的根本转变。

  众所周知,拥有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并不等于就“自然拥有”了与之相适应、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作战理论与战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其武器装备的“机械化建设水平”(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绝对不低于德国军队的英法两国军队,之所以在德军的“西线闪击战”发起之后不久,就迅速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在“机械化作战”理论方面的严重滞后。仅此一点,就足以使法国——这个传统的“欧洲陆军强国”,在开战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迅速败亡;而英国,也仅仅是凭借其传统的海军优势,才勉勉强强地将已经处于德军合围圈之中的30余万“残兵败将”极其狼狈地撤回本土。

  战争历史上的惨痛教训是不应被忘记的。尤其是在今日,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已经将我们推到了必须迅速完全从传统的“机械化作战模式”向全新的“信息化作战模式”过渡的“转折点”的今日,昔日战争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那一幕惨痛教训,就更不应被我们所忽视、甚至是忘却。

  我们仅以美军而论,仅以这支在“战场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远远超前于世界各国的美国军队而论,回顾其自伊拉克战争打响以来到迄今为止10余日的作战进程,特别是其在“合理冒险精神”方面尚不及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地面作战进程,我们在经过分析之后所得到的一个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尽管已经拥有了高度信息化的战场网络和武器装备,但是美军的战场指挥官、尤其是握有作战决策大权的高级指挥官,由于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种种原因”,仍然在用“机械化战争”时代的作战观念,来计划、指挥这场原本已经应该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伊拉克战争。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美军在战前筹划地面作战的总体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如何能够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美军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所具有的巨大的“综合作战优势”——

  一是巨大的对伊“综合信息优势”,其足以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之内(至少是在战略战役层次上),彻底瘫痪伊军的“战场指挥通信系统”和“战场信息感知系统”。

  二是巨大的对伊“海空火力优势”,其足以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之内,彻底剥夺战前分散部署于各处防御要点的伊军地面部队,其任何较大规模的变更部署能力和“成建制”的战场机动能力。

  三是巨大的对伊“地面机动优势”,其空中机械化兵团的战场机动能力,足以在伊军地面部队作出任何有效的反应之前,以超过伊军“地面机动速度”数倍、乃至十数倍的“空中机动速度”,迅速到达伊境内任何重要的战略目标附近、并完全对其的合围与封锁。

  从而,在总体的作战指导上,美军未能着眼于首击要害、一剑封喉——首战即迅速“大胆前出”、“乘虚夺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便从根本上瓦解外围伊拉克守军和民众的抵抗信心与抵抗意志(详见我们战前分析预测的第三种作战方案);在具体的作战样式上,美军未能着眼于采用最为符合“信息化作战”的时代特征的高机动性的“空中机械化作战”,作为主要的机动作战样式,而是仍然沿用其速度与伊军地面部队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传统的“地面机械化作战”样式。这样,再加上其地面部队原本就不具备足够的兵力优势与火力优势,因而,美军在其地面进攻作战发起后仅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就陷于“前方进攻受阻、后方补给受制”的窘境,也就丝毫不应该再令我们感到有什么“不解之处”了。

  看来,尽管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后长达10余年的“新军事革命”的过程中,美军的军事高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美军最终能否将上述“硬件建设”方面的巨大成果,与编制体制、作战理论等方面的“软件建设”紧密结合;进而,能否在一场象伊拉克战争这样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大规模地区性局部战争”中,最终完成其“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理论”等方面“三位一体”的“成果转化”,能否在实战条件下最终完成其由传统的“机械化作战模式”向全新的“信息化作战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与过渡”,还都将存在着很大的疑问和变数。

  至于美军所推行的这场“新军事革命”的最终前景如何,恐怕只能是与目前已经陷入僵局(尽管可能是暂时的)的这场伊拉克战争一样,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伊拉克战争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