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外军新闻 > 正文

图文:列队集合的吉瓦提步兵旅士兵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07:58 《国际展望》杂志
图文:列队集合的吉瓦提步兵旅士兵

列队集合的吉瓦提步兵旅士兵,他们头戴的紫红色贝雷帽是以色列国防军中独一无二的装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 二十五年变迁

  独立战争结束后,由于以色列国防军扩军,新编成的部队需要老兵和富有经验的士官带领,因此参加了独立战争并立下赫赫战功的吉瓦提步兵旅成为以色列国防军重要的财富。吉瓦提步兵旅的官兵在扩军过程中被分割为2个旅——保留了原来骨干力量的部队加上新近入伍的士兵,他们继承了吉瓦提旅的番号;一小部分士官和老兵被分配到新组建的第17后备步
兵旅中,承担起骨干作用。1956年夏季,吉瓦提步兵旅被裁撤,它的番号被授予了第17后备步兵旅,该旅遂以吉瓦提旅的名称参加了1956年的西奈战役和1967年的六日战争,在这2次战争中,吉瓦提旅均在以色列国防军中部军区统帅下作战。六日战争中,吉瓦提旅参加了在撒玛利亚及周围山区的战斗,与伊拉克和约旦联军作战,一直打到约旦河的堤岸边。

  ▲ 喋血赎罪日

  1968年11月,六日战争结束后一年半,埃及人认为他们在苏联帮助下重新组建和武装起来的军队已经强大到足以进行一场规模巨大的消耗战了。于是,埃军在11月向以军发动了一次强大的炮击,仅一次炮击便击毙了18名以军士兵。作为报复,以色列军队向尼罗河谷的纳杰哈马迪发动了一次漂亮的深远纵深的直升机机降作战,摧毁了埃及的雷达站。这次突袭使纳赛尔总统十分震惊,并使他认识到,埃及军队离准备就绪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从而把战争推迟到了1969年3月。以色列人趁此时机,竭尽全力建立了一道防线。

  总参谋长哈伊姆·巴列夫中将命令阿弗拉罕·阿丹少将率领一个三军联合小组,向总参谋部提出在西奈建立防御体系的建议。在该小组前往西奈考察之前,南部军区司令耶沙亚胡·加维什少将就曾考虑了西奈防御的种种问题。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究竟是将部队部署在运河一线,还是部署在远离运河的纵深。加维什得出的结论是:应该在运河前线坚守阵地,尤其要守住有可能成为渡河地段的各点。

  阿丹着手设计沿苏伊士运河建立的防御体系。他草拟的最初方案是沿运河构筑碉堡,并使其具有最好的观察视界——白天可进行良好的日视观察,夜间可进行电子观察——同时,又使己方部队尽量不暴露于敌人炮火之下。他设计了许多独立的支撑点,每个可配置15名士兵,支撑点之间相隔7英里,有流动装甲车进行巡逻,其后方部署有炮兵和装甲部队,随时准备向前开进,以粉碎任何渡河的企图。这些支撑点被设想为前哨“警报系统”,而不是一道防线,因而每个支撑点的兵力限定为15名,它们之间的距离为7英里,并且只有有限的防御工事。加维什接受阿丹计划的附加条件是,在运河北端所有可能的渡河点都要有支撑点防御。根据上述“警报系统”制定的以色列防御计划,提交总参谋部批准。总参谋部训练部长阿里尔·沙隆少将和国防部的以色列·塔尔少将反对。他们提出,仅在离运河的一定距离上部署装甲部队,并通过机动装甲部队的活动来控制运河。此后,加维什公开阐明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他认为这道防线在战时是所有可能的进攻轴线上的一系列观察哨和支撑点。这道防线将起迟滞敌人的作用。在消耗战和停火期间,这些支撑点可作为观察哨(在消耗战中可防炮火杀伤),也可作为电子警报与控制中心和装甲巡逻队的基地。

  巴列夫将军决定同意建立以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并由阿丹将军率领的小组着手监督防线的修建工程。该工程于1969年3月15日完工。每个碉堡控制两侧各0.5-1英里的地区,各支撑点之间约5-6英里的地域内设置有观察哨和巡逻队。在所有坚守困难和关系重大的支撑点内——如防线两端的阵地和一些孤立的支撑点内——都配置有坦克。坦克集中在支撑点后方,还有坦克排配置在支撑点内的坦克掩体内,从那里可以向运河进行纵向射击。整个防线构筑有大批这样的阵地,这些阵地是坦克发射阵地的补充,坦克发射阵地修筑在支撑点后方0.5-1英里处,为碉堡提供火力掩护,并控制运河的接近路。此外,还修建了庞大的永久性防御设施,包括道路网、地下指挥部、水道系统、通信系统、修理所和仓库等。

  建立类似前哨警戒系统的巴列夫防线是以色列在当时的战略条件下所能采取的最合理的行为。防线总要有人去守卫,后备部队和边防警察的素质不足以承担起第一道屏障的责任,作为以色列国防军步兵部队的主力,吉瓦提旅责无旁贷的肩负起守望运河的职责。以色列国防军高层很清楚,一旦敌人发起大规模进攻,仅凭这一条单薄的警戒式的防线是不可能挡住敌人装甲部队的,他们所能起到的就是迟滞防御,以空间换时间。这个作战思想几乎就决定了吉瓦提旅和哥兰尼旅(以色列北部戈兰高地也有类似巴列夫防线的前哨警戒系统)这两个以色列最好的步兵旅在赎罪日战争中的命运。这两个步兵旅分兵把守各个哨所和支撑点,当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时,他们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在南线,埃军强渡运河成功后,吉瓦提旅就被割裂在各个支撑点上,与数倍于己的埃及第三军脸对脸。战争初期,吉瓦提旅蒙受了惨重损失,直到以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他们才缓过劲儿来,重新整编后的吉瓦提旅跟随在沙龙装甲部队的后面渡过了苏伊士运河,并在停火前占领了非洲土地上的苏伊士城。

  ▲ 吉瓦提旅重生

  以色列国防军是一支善于在战争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军队,在六日战争前,以色列没有固定的师的编制,旅级部队是其基本作战单位。赎罪日战争后,以色列国防军重新梳理了作战指导思想,大力加强装甲部队的建设,从1977到1987年,步兵旅的数目不断缩小,而装甲旅的数量从20个增加到33个。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国防军再次对军队的建设进行了重大改革,1988年,以色列陆军正式确立了固定的师级作战部队编制,组建了3个装甲师,每个师下辖2个装甲旅和1个炮兵旅,一旦进入战争动员程序,则每个师还将加强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后备部队包括9个装甲师、1个空中机动师和10个用于边境防御的地区性步兵旅。同时,以色列国防军认为虽然步兵部队的数量需要不断削减,但其作战效能应该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1983年6月13日,吉瓦提旅获准重新组建。以色列国防军重建吉瓦提旅的初衷是希望拥有像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一样的两栖打击力量,因此吉瓦提旅装备了大量的两栖作战装备,并在沿海地区进行了大量战术训练。经过努力工作,艰苦训练,加上一个稳固而出色的军官团体,吉瓦提旅很快重新成为以色列最优秀的步兵旅,在国防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军内联合演习中曾先后击败过精锐的伞兵旅和哥兰尼机械化步兵旅。但随后,由于周边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恐怖活动的加剧,加之大规模中东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逐渐减小,以色列国防军高层改变初衷,撤消了吉瓦提旅的两栖作战使命,而将其重新部署到北部边境,担负起边境警戒、防卫的任务。

  吉瓦提旅的士兵都是接受过严格训练,有着高度爱国主义激情的18-21岁的年轻人,尽管年纪很轻,但都称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兵了。对于他们来说,在“围栏”服役已不仅仅是一项他们应尽的义务,而已成为他们长大成人的人生阶段中一项重要的仪式。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边境已经成为一个世人皆知的盗贼横行的地方。这里也就是吉瓦提步兵旅年轻士兵们的防区。

  吉瓦提旅目前仍是以色列国防军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制式军服的单位,他们的上级指挥机关——以色列国防军南部军区——批准吉瓦提旅佩戴独特的吉瓦提紫红色贝雷帽。在靠近国境防线的地方,明亮的紫红色贝雷帽就看不到了,A级军礼服被不合身的肥大作战裤、肮脏的野战夹克、凯夫拉防弹头盔和单兵装具取代。在国境防线上,没有哪位士兵在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时,身上不是背着加利尔突击步枪的。不管是在食堂吃饭,还是在小卖部买烟,甚至上厕所,武器都总在手边。加利尔步枪是以色列军工企业的骄傲,也是士兵们最信赖的朋友。士兵们小心的照顾它,抱着它一起入睡,他们知道,在战场上要靠加利尔挽救自己的生命。关于战斗的想像总在每一名士兵的脑海里,尤其是在执行拂晓巡逻任务时,拂晓巡逻是所有任务中最困难的,因为这是恐怖分子最喜欢的偷越边境的时刻。黎明前暗淡的天光和常有的雾气是恐怖分子最好的掩护,反之,巡逻兵却正处于一天中最疲劳的时刻,双眼通红,扣着扳机的手指反应迟钝。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6个小时的巡逻。

  黎以边境上分布着数十个小镇、基布兹农庄和犹太人定居点。这些定居点距离边境仅有20分钟的路程,居民们的生命安全都寄托在吉瓦提旅士兵们身上。正如19岁的拉米少尉所说:“我们不能让一个杀人犯从我们身边溜过去。”

  大规模战争已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军队建功立业的可能性也随之消失。在北部边境巡逻的这支吉瓦提旅已不是当年驰骋在内盖夫沙漠中那支常胜之师,他们承担的是烦琐、乏味、徒增压力的日常巡逻任务。但是对于普通以色列人,尤其是那些居住在黎以边境上的犹太人而言,吉瓦提旅仍旧和以前一样,是国防军的精锐之师,是他们生命与财产的保护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