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军地人大代表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21:36 中国国防报
军地人大代表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军地代表济济一堂,共商国是。本报记者周朝荣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军地人大代表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3月9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军地代表认真听会。新华社发


军队代表意气风发,奔赴盛会。本报记者周朝荣摄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寓军于民中实现双赢——军地人大代表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编者按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标是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国防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国防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推动国防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如何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是军地代表的一个热门话题。

  结合兼顾实现效益最大化——访十届人大代表郝敬民

  王宗军 陈李忠 本报特约记者 徐政武

  在对军队人大代表、江西省军区司令员郝敬民的采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结合”和“兼顾”这两个词。他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就要在二者的结合上多下功夫,在经济建设中兼顾国防需求,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最大程度的兼容、军事需求与民用需要最大程度的结合、经济效益与军事效益最大程度的实现。争取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效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增强国防实力。

  说起“结合”带来的效益,郝敬民代表不禁回忆起自己刚到江西省军区任职时的情景。那时,江西高速公路覆盖率很低,去一个远一点的人武部搞调研,路上往往就要花上一天时间。为了提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快速动员能力,军地都想了不少办法,但成效有限。这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道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至2005年,仅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就达1569公里,全面实现了出省主通道、省会城市至各设区市公路的高速化。快速发展的经济给国防建设提供了“水涨船高”的机遇。各级军事机关积极提出需求,地方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始终按照公路专家与军事专家共同勘察、综合评估的路子,科学地制定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江西11个军分区和高速公路沿线近99个县(市、区)人武部也迅速作出反应,抓住机遇,将国防通道与高速公路连为一体,为战时快速机动夯实了基础。

  郝敬民代表说,“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拓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领域空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资源的需要。今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34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了调研活动,省军区积极参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党委、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国防需求的相应计划和规划,为提高战时动员能力,保证平时抢险救灾等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郝敬民代表表示,作为地方党委的军事部,省军区要做更多的协调工作,依托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建设国防,壮大国防。

  寓军于民中推进后备力量质量建设—访十届人大代表罗志军

  马世勇 本报特约记者 朱玉生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注重民兵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必须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后备力量建设的起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就加强后备力量建设话题接受了本报特约记者专访。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国防实力的增长寓于经济实力增长之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十五’期间,南京市借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东风’提高民兵组织建设质量,使城市民兵组织更加健全、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经费保障得以落实。全市民兵防空分队规模扩大了一倍,专业技术分队比例占总数的83%。还组建了全国第一支民兵科技支前保障总队,数百名专家、科研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军民通用的人才被编入民兵队伍。民兵组织面貌一新,应对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罗志军代表更是信心百倍,“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京市已把后备力量建设纳入了全市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全市民兵预备役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首要的一条是要落实党管武装的原则制度,切实加强对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要像抓党政班子建设一样,重视抓好人武部党委班子建设;要像抓经济发展指标落实一样,重视抓好军事工作任务的完成;要像抓机关干部教育管理一样,重视抓好警备区系统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做到地方工作、武装工作两副重担一肩挑,经济建设、后备力量建设两个成果一起出。”

  罗志军代表说:“促进后备力量建设,必须有创新思维和发展眼光,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我们将坚持大力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发挥南京市的教育、科研优势,统筹利用地方科技人才、科技装备、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着力提高民兵队伍的科技含量;坚持建、管、训、用一致的原则,把队伍编实、管好、训精,紧贴提高实战能力下狠劲;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推动工作创新和深化各项改革。”

  省军区系统要发挥好桥梁作用——访十届人大代表李国辉

  本报特约记者 郭冬旭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重在‘协调’。省军区系统作为地方党委的军事部,要在加强军地沟通、协调上多做文章!”军队人大代表、山西省军区政委李国辉代表开门见山。

  “何为协调发展?就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同步发展、互促共长。在现阶段,具体而言就是适应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相统一的要求,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着眼,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在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矛盾,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联系实际,李国辉代表谈到,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双服务”活动。协调各级党委、政府把支持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服务方向,为驻军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完善基础设施、更新武器装备、修建训练中心、建立信息网络、解决生活保障等难题,为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组织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生态工程、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参加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活动,紧紧抓住了军地双方的现实需求,与广大军民的实际利益紧密相联,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部队建设质量作用十分明显。

  李国辉代表指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需要强大巩固的国防作保障,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省军区处在军地接合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具有寓兵于民的特点,在借助地方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搭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平台。要围绕实现生产力和战斗力共同发展,使军地双方在双向服务、互动互利中不断增进感情,在密切协作、共谋发展中加强团结,真正形成一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要努力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主动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分内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在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做好科技、人才和政策的拥军工作。

  军民结合协调双赢——访十届人大代表段树春

  左庆莹 本报特约记者 程道君 侯昌贵

  “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不仅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略。”军队人大代表、重庆警备区原政委段树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下功夫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段树春代表认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要实现协调发展,必须贯彻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做到观念上的结合。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作决策心中有全局,统筹兼顾;抓工作胸中有大局,通盘考虑。军地双方要破除以往相对封闭、互不相通的“板块”模式,开拓创新,积极拓展军民结合的路子。其次,要实现资源共享。过去,军地双方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一些原本可以军民共用的基础设施未能实现紧密结合、相互衔接,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影响了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搭建好军地资源共享平台。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广泛建立军地两用人才库、军地通用高新技术信息库等,达到资源共享、成果互用。地方在交通、通信、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做到能结合的一定结合,能纳入的自觉纳入。能够军民合用的国防设施也应采取适当方式向地方开放。再次,要建立健全军民结合的发展机制。各地要根据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科技、人才、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建立健全“寓军于民、军民兼容”的发展机制。比如,建立健全军民沟通协调会议制度、军地两用人才共育机制、资金技术有效集成机制、重大建设项目联合攻关机制等。

  段树春代表说,重庆警备区在信息化建设中与地方通信部门通力合作,兼容发展,迈出了军民结合、协调双赢的可喜步伐,但在长远建设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坚持从基础抓起,切实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落实到具体环节。

  在融入中实现协调发展——访十届人大代表祁正祥

  左庆莹 本报特约记者 翟耀 朱培伦

  “在新形势下,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功夫找准最佳平衡点,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3月7日,军队人大代表、河南省军区政委祁正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融入的目的是谋求最佳效益。如交通建设和交通战备工作,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系统,在设计谋划时,要全面地、发展地想事情,既算经济账,也算‘国防账’,追求综合效益,把一般的民用交通建设和交通战备建设的需求及其相容之处想深想透,找准军民兼容的契机和切口,从而获得一次投入多重收益的决策效果。”祁正祥代表思路敏捷。

  做好“融入”这篇文章,需要军地双方相互配合。祁正祥代表欣喜地告诉记者,通过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河南省正在形成自上而下的配合机制。年初,“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动员协调发展”的议题,被正式列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按规划要求,2006年河南省各级职能部门将对全省12个平战转换能力强的军工企业进行资金技术扶持,组建军品动员中心,储备军品扩产软件和生产技术,做好机械电子、新材料、生物技术成果的转换工作;交通部门设立国防交通专项资金,全省30多条高速公路上的310个服务区,均按国防需求建成集食宿、加油、维修、通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保障中心。全省所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和军工企业,建立国民经济动员、高科技人才档案库,成立门类齐全、技术配套的科技人才队伍,做好科技人才储备。

  祁正祥代表说,省军区系统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双重任务”,履行“双重使命”,还要努力探索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匹配、与新军事变革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协调保障机制,通过目标牵引、奖惩激励、制度保障,做到经济和武装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评,从而真正使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总之,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结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融入的目标,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树立军民互动发展观念——访十届人大代表王振西

  本报特约记者 解学锋 田义伟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落实这一要求,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军民互动发展的观念,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之中,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同时,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积极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3月8日晚,军队人大代表、陕西省军区政委王振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振西代表说,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省军区系统责任重大。要利用议军会、过军事日以及“第一书记述职”等时机,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的国防观念,为在各项建设事业中统筹考虑国防要求奠定思想基础。要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积极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在大型公共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军事和战时需要,把“战场建设”寓于经济建设中;支持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把军事人才培养寓于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积极推进本地军事后勤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把后勤保障寓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加大军民兼容设施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努力促进国防资源和民用资源的相互融合和优化配置,努力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

  王振西代表谈到,近年来,陕西省军地坚持军民互动发展观念,以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新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深化对国防动员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探索,形成了省级国防动员机构启动组织与实施、国防动员准备向社会层面发展等理论成果。其次,通过多次组织省级国防动员机构启动演练,总结探索了军地合训联演的方法路子。第三,抓难点促重点,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新跃升。先后研究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实施方案》、《关于认真做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的通知》,并组织了先行试点,经过各级广泛深入调查,基本掌握了当地动员潜力底数,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精确动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