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突破——老行动有了新面孔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22:17 中国国防报

  从“有形空间”到“无形空间”,从“单一间接”到“复合直接”,从兵力为主到火力为重……

  突破:老行动有了新面孔

  李海军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的研发和使用,“突破”这一古老而常新的作战行动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显现出新的、不同于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新面孔。

  突破空间由“有形领域”向“无形领域”拓展

  受技术条件和作战手段的限制,以往的突破行动大都局限于在敌有形的防御阵地体系上打开缺口。未来

信息化战争空间已由“陆、海、空、天”有形领域向“信息、认知”等无形领域延展,信息和心理两大要素在战争中的地位凸现,相应地,突破行动也就如影随形般地拓展到“信息和认知”等无形空间领域。

  在信息斗争领域,一方面,作战双方往往把“电子突破”作为整个突破行动的“前奏”,软打击与硬摧毁相结合,以求在敌电子监测和信息防御体系中撕开一个缺口,保障己方兵力火力等能借此迅速地突入敌防御纵深。另一方面,作战双方都积极通过信息渗透和攻击等方式,突破敌网络防护,渗入到敌方网络空间,截获和盗取对己方有用的信息,并运用

病毒攻击等方式,对敌方的信息载体或信息本身进行破坏。

  在心理作战领域,由于信息化战场作战环境更为恶劣,突破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作战队形被割裂、协同被打乱、保障被切断等困难被动局面,作战人员心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作战双方一方面注重战斗精神的培养,加强自身的心理防护能力,严防部队的心理防线被对方突破。另一方面,又极力影响和动摇敌方的认知空间,突破敌方的心理防线,摧毁敌方的作战意志。在此情况下,“突破”的空间领域无疑会被放大到无形空间中去。

  突破目的由“单一间接”向“复合直接”延伸

  适应对方防御体系正面绵亘、纵深深远、富有弹性的特点,加之受各种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的限制,传统进攻作战中的突破位置,通常会选在敌防御前沿或翼侧等防御外壳,目的比较“单一间接”。所谓单一,是指突破的目的是保障后续梯队顺利加入战斗。所谓间接,是指突破难以直指敌防御重心,对战斗胜利的最后取得起间接的作用。而在信息化战争中,突破则冲破了过去的只能先从敌坚固防御外壳上打开缺口,待后续梯队投入纵深战斗后,才逐步危及敌防御核心的束缚和羁绊,完全有能力直接对敌防御核心部位和要害目标进行直接突击。因此,信息化战争中的突破,目的之一虽然还是在敌防御外壳上打开缺口,为后续梯队顺利加入战斗创造条件,而目的之二则是贯彻直捣重心的方针,跨越防御一方为加大耗敌空间所建立的大纵深防御部署,以硬杀伤和软打击直接突击对方纵深内的“软腹部”和心脏地区,如指挥中心、通信枢纽、网络节点、高技术兵器阵地、预备队集结地域等重要目标,一举破坏和瘫痪敌整个防御体系,动摇敌防御决心,摧毁敌抵抗意志,快速达成作战的总目的。

  突破程式由“准程序化”向“非程序化”转变

  传统的突破行动,基本是遵循“火力准备(同时组织开辟通路)、发起冲击、突破前沿、巩固扩大突破口”的顺序进行,组织与实施有着鲜明的程序性且相对比较固定。

  信息化战争中,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突破行动则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性和超越性,传统的突破程序开始被打乱,呈现出明显的“非程序化”趋势。如,空中突击梯队可有效避开前沿障碍物,直接从空中取捷径抵至预定突破地区实施突击,从而减轻甚至省略了开辟通路的环节;再如,电子干扰和压制行动贯穿突破战斗始终,与其他行动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又如,纵深攻击部队不再像过去那样非等待一梯队完全打开突破口后再进入战斗不可,而是可以不待突破口完全形成,甚至不经过突破口就以超越进攻的方式直接攻击敌纵深目标,等等。

  突破力量由“兵力为主”向“火力为主”转变

  传统的突破,通常是以在敌防御阵地外壳(前沿或翼侧)打开缺口,夺取突破口附近浅近纵深地区内有利地形为基本目标。因此,具有攻击和占领双重功效的兵力突击成为突破行动的主要形式,而火力突击的目的主要是摧毁敌防御阵地的坚固工事,压制敌火力,排除突破口内的障碍物等,是为兵力突击服务的辅助行动。而信息化战争中,火力突击效能急剧增强,火力战地位日渐凸显,强大而精确的火力打击为实现包括打开突破口在内的一些特定作战目的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作战双方都强调尽量通过组织强大的火力突击给敌以重击,尽可能减少兵力突击的运用时机,这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表现的已十分明显。换句话说,就是信息化战争中的“突破”更加强调通过电子压制来阻绝突破口范围内防守之敌的通信指挥及与上级和友邻的联络,通过高强度地火力突击来消灭突破口附近的防御之敌,然后在辅之以兵力扫残,达成突破目的。

  突破方式由“平面推进”向“全维立体”转变

  传统的突破行动,在空中突击力量有限,通信和信息共享能力不足,空地协同组织困难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多以坦克、步兵等实施的平面推进式突破为主。

  信息化条件下,以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为主的空中突击力量迅速崛起,进攻方立体打击能力明显增强,各种武器装备的有效射程大大增强,完全有能力打击敌防御全纵深内的任何目标。在此情况下,为了达成全方位攻击,令敌陷于防前难顾后、防左难顾右、防地难防空的被动挨打的局面,“全维立体”攻击样式开始备受推崇。近几场高技术战争就表明,在信息化条件下,突破的方式将不再拘泥于平面式推进,而是以各军兵种的整体合力,在陆、海、空、天、电、心理及认知等领域先后或同时向敌实施“全维立体”的突破。也就是说,进攻一方将采取空地一体、软硬一体、全维攻击的立体全纵深突破样式,在广泛实施地面穿插、渗透、割裂作战的同时,以航空兵集中火力突击,陆航随伴火力支援,直升机快速超越投送兵力等,对敌防御体系形成多点整体施压、重点部位突破的攻击态势,力求同时、全维、合力破敌。

  突破能量由“持续添加”向“瞬间迸发”转变

  在传统的突破行动中,一方面,作战双方对战场的感知能力较弱,“战争迷雾”浓重,不可预见的情况繁多,要求作战双方都必须保持强大的预备队来应付意外情况,客观上造成了首次投入战斗力量的减弱。另一方面,传统作战的空间相对较小,突破地域的战术容量有限,客观上决定了进攻方难以一次性投入太多的力量;第三,过去的武器装备机动能力差、火力突击距离近,通信技术落后,作战力量协同困难,客观上决定了难以就某一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中施放能量。所以,传统突破行动中,能量释放的方式主要体现为连续不断和逐步增加。而信息化战争中,双方的侦察探测手段得到了质的飞跃,致使战场透明度大大提高,“山那边的情况”越发明了,不可预知的突发性情况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为减少预备队,相应增强首次突击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地幅成倍扩大,可满足一次性投入更多兵力兵器的需要;加之通过以信息为主导,以网络为桥梁链接起来的各种作战要素可以共享战场态势,近实时地自主协同,为在同一时间从多维向某一地点投入尽可能多的作战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信息化战争中,突破行动能量释放方式的“瞬间迸发”特征将更加突出。

  突破层次由“清晰明辨”向“模糊趋同”转变

  传统的突破行动分为战术、战役和战略三个层次,层次间的界线非常明显,实现由战术突破向战役突破,以及由战役突破向战略突破的直接转换,难度很大,间隔时间很长。信息化战争中,随着“三层”结构间的模糊,突破的划分层次也呈现出模糊趋同的特征。如,1982年6月9日,以色列先后出动96架次飞机突破叙利亚的防御体系,在6分钟内歼灭了叙利亚贝卡谷地的19个导弹阵地,使叙利亚基本丧失了战略防空能力,就是以战术突破直接达成战略目的的一个生动写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