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国际展望》网络版 > 正文

专访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组图2)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9:05 《国际展望》杂志
专访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组图2)

战士们在康西瓦烈士陵园纪念对印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专访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康西瓦(组图2)

雪域高原上进行射击训练的解放军战士。


解放军战士在悬空查线。


国际展望杂志特约记者总参谋部《现代兵种》编辑 吴苏琳

    声明:本文为《国际展望》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汽车行至海拔5100多米哈巴达克大坂时,驾驶员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主要症状是头痛、发低烧。是去康西瓦,还是返回三十里营房?我们再一次面临选择。如果今天不去康西瓦,明天我和王安民必须按计划下山,并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乌鲁木齐。上山前领导已经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返回的时间是不能改动的。此时,如果我们直接返回三十里营房,真的不知何时才能再去康西瓦。如果我们坚持去康西瓦,驾驶员的病情
是否会发展,并进而危及生命?我们必须要对战士的生命负责任!怎么办?

  康西瓦呀,康西瓦,想看你真的不容易!

  我让驾驶员停下车,运用曾经学过的医学知识,查看了一下他的身体,判定他是由于前几天工作劳累,加上高原反应所致,当前不会出现肺水肿等危症。而且,继续向前开,高度也在不断的降低,症状有望得到缓解。我和王安民、林股长交流了一下,决定让驾驶员到后排座位上休息,我或者王安民驾车,继续前往康西瓦!

  ◎ 为了祖国,他们的年龄在青春的花开时节,在硝烟与战火的瞬间定格,永远的18、永远的20、永远的年轻!

  我们的车子停到康西瓦烈士陵园门前的时候,太阳早已落山,灿烂的晚霞也已消失在西方的天际。落日后,强劲的山风呼啸作响,我们只能弯着身子迎风前行。

  陵园大体上座东朝西,没有围墙,周围有一些稀疏的绿色植物。整个陵园带有明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特点,也有高原艰苦环境留下的印记。一些建筑的水泥抹面已经脱落,裸露出的红砖颜色变得很深,准确地讲是成了暗红色,不禁令人联想到鲜血和生命。穿过仅有的两个由砖石砌成的门柱,就来到了纪念碑前。这是一座灰白色的建筑,下面是水泥平台,正中是高约8米的碑体,上面写有“保卫祖国边疆的烈士永垂不朽”13个红色的繁体大字。我们打开纸箱,拿出水果和饮料摆在纪念碑前的石台上。这时,我们发现,石台上早已摆满红烛、绢花和水果,甚至还有一个装着饭菜的砂锅!这些,都是不久前,其他部队人员前来扫墓留下的物品。我们的心不由地升起了一丝宽慰:“英雄不寂寞。尽管时间过去了40 多年,但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大家不约而同脱下了军帽,以军人标准的立正姿势站成一列,久久地凝视着纪念碑,任凭越刮越大的山风吹动了衣襟、吹乱了头发。“向革命先烈行三鞠躬礼!”在王安民大校的带领下,我们整齐地将上身与地面成水平,形成了标准的 90度直角,并长久地保持着这个姿势。

  纪念碑的后方是分南北两块排列的烈士墓。一块块高出地面约80厘米的灰色水泥墓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生前所在单位、籍贯和生卒年月。每块墓碑的后面都有由一座高原黄土夹杂着暗红色砂砾堆成的坟莹。每座坟莹的高度与形状都基本一致,这说明烈士墓始终得到了良好的维护与照料。有些坟上长着青黄色不知名的小草,在晚风中,时而倒下,时而又顽强地挺起身躯。我认真看了一下烈士的牺牲年龄,发现相当一部分都在20岁左右,有的只有18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果他们能够从那场战场中凯旋,那么现在,他们应该是60多岁,儿孙绕膝的花甲老人了。他们也许正在传统教育的会场上,向后来者讲述当年发生在祖国西部边境上的卫国正义之战,赢得数不清的掌声和鲜花;也会和现实中所有的老人一样,享受着夕阳之美的幸福生活。然而,为了祖国,他们的年龄在青春的花开时节,在硝烟与战火的瞬间定格,永远的18、永远的20、永远的年轻!

  ◎ 风向突然变了。原来忽左忽右的横风,变成了以纪念碑为中心的旋风。燃烧中的纸张随风旋转着飘向空中,将我们包围起来,渐渐形成了一个围绕纪念碑高达数米的火柱……

  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香烟和白酒,在每位烈士的墓前上一支烟、敬一杯酒。轻声说到:“亲爱的战友,我们来看你们了。”泪水, 早已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林股长和驾驶员拿出火柴,我们4 人紧紧地围在纪念碑前,准备点燃给烈士们准备的纸张。纸的数量很多,有按传统送给烈士们的冥纸,还有陈副团长特意带来的《解放军报》和杂志。整齐地码在一起,高度超过了30厘米。林股长把4根火柴捏在一起,在火柴盒上用力一擦,我们刚刚感觉到一点光亮,立即就被一阵横风吹灭。我们更紧密地围拢在一起,有人甚至把身体伏在地上,试图挡住忽左忽右刮来的山风,但仍无济于事。很快,一盒火柴就划光了,纸却一张也没有点着。而且,我们都发现,风恰恰是在我们划火的那一刻刮得最猛!

  情急之中,驾驶员拿来了大纸箱,王安民拿出打火机,在纸箱底部的一角轻轻一按,一个因缺氧而呈现出特有的红绿色火苗猛的跳起,并稳稳地站住了。我和林股长迅速拿起身边的黄纸,在纸箱内一张张地相续点燃,然后,又把腊烛放在开始燃烧的火苗上。腊烛很快开始熔化,那红色的腊滴似鲜血、似泪水,成串地快速落在开始燃烧的纸上。

  祭奠烈士的真情之火,终于在夜风中燃起来了。

  我们相继把腊烛、柱香和厚厚的纸张投入火中,然后,再一次在烈士纪念碑前站成一列。

  火,越烧越大。红色的火光,照亮了夜色中的纪念碑, 照亮了方阵般整齐排列的烈士墓,也照亮了沉寂中的康西瓦。

  这时,风向突然变了。原来忽左忽右的横风,变成了以纪念碑为中心的旋风。燃烧中的纸张随风旋转着飘向空中,将我们包围起来,渐渐形成了一个围绕纪念碑高达数米的火柱。许多没有燃烧的纸张被风刮走,林股长和驾驶员试图把它们收集回来,但这种努力立即被证明是徒劳,在夜风中抓住几百张四处飞散的纸,谈何容易?正当我们为它们不能烧尽,惟恐因任何一点的闪失而不能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敬意的时候,再一次出现了让我们意想不到、至今也难以用常理解释的情况:每一次旋风刮过,都有一些散落在纪念碑四周的纸张被卷了回来,翻飞着在空中被点燃,围绕着纪念碑,燃烧、旋转、上升。

  此时此景,我们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大家都笔直地站立着,表情极为庄重地注视着升腾的火焰,注视着被火焰围绕的纪念碑,身体已经与纪念碑、与火焰融为了一体。缺氧的反应、奔波的疲劳和夏夜中彻骨的寒冷荡然无存。火焰在我们的身边燃烧并翻卷着上升,我们全身都感受到了光明与温暖,泪水在被火焰映红的脸上尽情地流淌。一张带火的纸片随风刮到脸上,我仍然保持着立正的姿势丝毫未动。事后发现,脸上被烧起了水泡。但当时,不疼,感觉不到疼。没有动,也没想过动!

  不知过了多久,火势渐渐地开始减弱。火焰由高到低、火光由明到暗,最后在地上留下了一小堆炭火,一闪一闪的尤如天上的繁星。环顾四周,我们带来的纸张、腊烛和柱香,一点不剩的全部烧尽。而那曾经强劲的风,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停了下来。黑暗重新回来了,四周异常的宁静。

  ◎ 两个有着近30年军龄、经历过南疆红土地上战火考验、常年参与全军重大训练活动报道的记者,身边带着4套尼康、佳能公司的顶级摄影器材,却没有为康西瓦留下一张照片!

  驾驶员转身去发动车辆,林股长看着表焦急地说:“时间太晚了,指挥部肯定要派人找我们。”王安民蹲下身子,用一根很短的树枝,轻轻地拨动着越来越小的火堆,我知道,他是想把应该烧的能够烧的都烧完。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着,直到最后一个火星和上了眼睛。王安民起身后退了两步,向着烈士纪念碑深深地鞠了一躬,又戴上军帽,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们一步一回头,缓缓地走出烈士陵园。

  返回的路上,林股长打破了的寂寞:“康西瓦我来过许多次,但今天的情况,我是头一回遇到。”我和王安民没有说话。望着车内的仪表灯在颠簸闪动,我立即联想到了纪念碑前最后的余火。车辆很快经过了昨天我们坏车的地方,发动机轰鸣着翻过康西瓦大坂。向前望去,深夜里,在北偏西的天空中有一片明亮的云,那下边就是我们高原上的“家”。

  对烈士的祭奠仪式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堪称完满地结束了。但作为记者,我们却因“失职”而留下了一丝遗憾:两个有着近30年军龄、经历过南疆红土地上战火考验、常年参与全军重大训练活动报道的记者,身边带着4套尼康、佳能公司的顶级摄影器材,却没有为康西瓦留下一张照片!从走进康西瓦的那一刻起,我们都抱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情,去看望等待我们的战友。我们的身心,已经完全地与高原的雪岭、呼啸的夜风和升腾的火焰融为一体,脑海中只有切切的思念、深深的感动,无法也不可能拿起冰冷的相机,以观察者的身份去按动快门,惟恐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

  回到北京,我查阅了一些不同版本和不同比例尺的地图,都找到了以居民地形式标识的“康西瓦”。我推测,除去康西瓦自身在喀喇昆仑和新藏线的重要的地理位置之外,那些测绘与编辑地图的人们,肯定也有着与我一样的感受。在遥远的喀喇昆仑山上,在那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的确有一个由105位英灵组成的特殊群体。40多年来,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背靠祖国的大山,面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栉风沐雨、斗雪迎霜,默默地注视和祝福着从身边经过的每一位战友、每一台军车,以永远年轻的生命和无言的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写在前面的话

  2003年夏未,我奉命赴乌鲁木齐参加全军反恐怖研究性演练。演练结束的时候,同行的记者们纷纷打点行装,开始计划下一步采访活动,我那积蓄在心底多年的愿望也极为强烈地喷涌而出——“上山去”!

  “山”,在新疆军区乃至兰州军区属于一个专用词 ,它特指南疆军区驻守的喀喇昆仑山脉。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八月飞雪、四季冰封,道路艰险、人迹罕至,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一半,被医学专家称之为“生命禁区”;那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神仙湾,有被称为“西海舰队”的班公湖水上中队,有我们可敬可爱的高原边防军人。每一个从山上下来的边防军人和上过山的记者,都以“神仙湾上站过哨,界山大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班公湖里洗过澡”而自豪。山,在一般人眼里是生命的极限。在他们心里,则是常人难以经历的磨炼与考验,和经历了磨炼与考验之后的荣耀与自豪。2001年10月,我在新疆采访的时候,曾经想过上山,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于是,我向远在北京的社领导报告了上山的想法,得到批准后,立即向负责反恐演练组织和保障的新疆军区司令部机关提出申请,在总参和兰州军区机关的协调下,仅用了不到四个小时,就得到了新疆军区领导的特批。我随即登上飞往喀什的夜航班机, 开始了向往以久的喀喇昆仑之行……

  我和总参政治部记者王安民大校利用8天的时间,在南疆军区边防某团的全力保障下, 首先是沿着世界上最危险、最坎坷的国家级公路——“219”国道向南蜿蜒而上,越野车上高度表的指针很快就转过了360度,然后穿行于海拔5000以上边防路,亲身经历了山洪、塌方,感受了八月飞雪和高原反应,行程4000余公里,登上神仙湾,走进班公湖,在人们向往与畏惧的“生命禁区”里,“零距离”地接触了我们可敬可爱的边防战友。当我俩面色黑红、满身汗渍,带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和大包拍摄完的胶卷,在一片惊异的目光中匆匆赶上专机回到首都北京的时候,我知道,在我的心底从此留下了一份永远不能释怀的边防情愫。

  山上艰苦,苦得难以用照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那缺氧的苦、寂寞的苦、思亲的苦,那执勤的苦、行路的苦、吃饭的苦、睡觉的苦,那贯穿于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天到寒冬,渗入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生命中每一个时刻的苦,远非一个“苦”字了得!山上光荣,光荣的每一个在上山的士兵和每一个上过山的人都终生为之自豪。当我与面带“高原红”的年轻战士一同站在边境上,望着猎猎飘扬的国旗,那种脚下是祖国的土地、背后是祖国的山河的使命感、光荣感,以从未有过的力量撞击着我的心扉。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取景的眼睛,颤抖的手指一次次按动相机的快门。

  下山之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分别投送给《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他们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版面相继刊发。班公湖水上中队和道路工兵连的干部打电话告诉我,团里一次给他们送上来几十份登有他们巡逻和作业照片的报纸杂志,结果被大家一抢而空,从干部到士兵都将它们作为自己卫国戍边的见证,作为人生最珍贵的财富,非常小心地收藏了起来。“人手一份,绝不外借!”听罢,我手拿电话久久地说不出话。没有想到这些普通的印刷品,会被那些连氧气都吸不饱的边防军人如此的珍惜!同时,也觉得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和深度,去反映新时期边防军人的风貌。于是,我开始构想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写一组边防行记。写高原的山、高原的湖、高原的路、高原的雪,写那些为祖国安宁、人民幸福而在“生命禁区”站岗放哨的普通军人。

  记得2000年初,我刚刚进入记者行列不久,我的老社长严小衡,这位军委原装甲兵参谋长严振衡将军的儿子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讲:“不仅要拍好照片,同时也要写好文章。无‘片’不立,无‘文’不远”。这一次,我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几个月以来,我一遍遍地回想着山上的情景,一次次构思着文章的内容,思维不时地在北京和喀喇昆仑之间跳跃与萦回,几度信笔由缰,却始终不得其果。 我觉得要写的很多很多,可写的很多很多,但压力也很大很大。每当我漫步华灯初上的长街,徜徉于桃红柳绿的林间,结束一天的工作,融入都市人海之中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康西瓦、班公湖、神仙湾。我是带着责任、带着压力,以诚恐诚敬的心情来写作的,因为与边防军人平凡中的伟大相比,我对自己的文笔着实没有信心。《国际展望》拿出宝贵的页码以特稿的形式连续登载,让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不到5年的我受宠若惊的同时,倍加珍惜这次与编者、读者交流的机会。

  于是,在经过数月的酝酿之后,我动笔了。用真挚的情感、认真的态度去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尽管文采稍逊,但心始终充满了激情和虔诚。

  衷心感谢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兰州军区司令部军训和兵种部、新疆军区司令部、南疆军区领导和机关,批准并给子我这次难得的工作机会。

  衷心感谢南疆军区边防某团领导、机关和全体边防官兵,为我的采访工作提供了全力的支持与保障。

  衷心感谢《国际展望》的副主编赵楚先生,他年初听完我的高原经历之后,当即约定以特稿的形式连续刊载,并为此文的面世做了多方面策划和组织工作。

  衷心感谢各位读者,能够读完我的拙作,并期待你们提出宝贵意见。如果有人把记者比作“无冕之王”,你们就是我的“上帝”。□ 总参谋部《现代兵种》编辑 本刊特约记者 吴苏琳

上一页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