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海峡两岸专题 > 正文

台军战略演变:从“反攻大陆”到“决战境外”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 18:01 华夏经纬网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开始了海峡两岸50多年的军事对峙。其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军事战略进行了4次大调整,大致经历了“攻势作战”、“攻守一体”、“守势防卫”、“决战境外”4个时期。

  

“攻势作战”时期(1949一1969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围堵新中国的战略需要,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54年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美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必要时可动用武力保卫台湾和澎湖。同年11月,美在台成立“协防司令部”。美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协防台湾,使台当局产生了“光复大陆”的幻想。1952年10月,国民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反攻大陆案”,正式确立了“攻势作战”的军事战略。蒋介石甚至还幻想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以乘机重返大陆。

  可以说,这一时期,台当局基本奉行“依美求存、伺机反攻”的“攻势作战”战略。与之相配合,台军一面积极整军备战,大力整顿逃台残部,改组军队;一面采取某些“攻势”行动,不断派遣小股部队和特务骚扰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53年胡链率1万多部队偷袭福建东山岛,结果铩羽而归。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大陆相继发生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动乱”,蒋介石认为“光复大陆”的良机已到,拟订“反攻大陆方案”,但遭到美国反对,再加上大陆日益强盛的国力,使蒋“反攻复国”梦想最终破灭。实际上,台当局的“攻势作战”是有名无实,蒋介石自己也承认,“进攻大陆力难从心”,攻势作战是以攻为守。

  

“攻守一体”时期(1969—1979年)

  1971年,中国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台当局只得调整军事战略,一是战略思想由“以攻为主”转向“以防为主”,二是战略立足点由“依美协防”转向“独立防御”。1970年,台当局拟制独立防守台湾的“固安”作战计划。197 3年,台当局正式提出“在攻防部署上以强化台湾防卫为第一优先,确保台湾安全”,声称要“独立作战、自力更生、死里求生、坚持到底”,但台当局并未完全放弃“反攻”念头,“反攻大陆”仍是其长远战略目标。与军事战略调整相配合,70年代后期,台湾军队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活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步停止了对大陆的武装袭扰和飞机入陆侦察活动。

  

“守势防卫”时期(1979—2000年上半年)

  1979年1月中美建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被废止。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随着岛内外形势的变化,台湾当局虽口头上仍表示奉行“攻守一体”的军事战略,但实际上已被迫实行“守势防卫”战略。

  1991年5月1日,台当局宣布终止实施长达43年之久的“动员戡乱时期”,表示台湾不再试图以武力收复大陆。1992年2月,“国防部”公布第一部“国防报告书”,首次提出“空中防卫、海上防卫、陆上防卫”的战略理念,取代了多年来被奉为指导方针的“制空、制海、反登陆”提法。1994年3月,“国防部”公布第二份“国防报告书”,提出台军建军构想已从“攻守一体”改为“守势防卫”。1996年3月“国防部”第三部“国防报告书”将其军事战略明确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1999年,台湾当局又将“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但必须认识到,台军“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军事战略的基本立足点是在固守防御战略的基础上,企图通过建立一支强大的“吓阻力量”,达到“以战止战”、维持两岸分裂局面的目标,为李登辉分裂路线服务。李登辉当时的亲信刘泰英就扬言,如果大陆攻打台湾,台军就要用导弹攻击香港和上海。

  

“决战境外”时期(2000年6月迄今)

  陈水扁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出现较大波动,布什政府大量售台包括可用于攻击作战的先进武器装备,而且声称要“武力协防台湾”,并将台湾列为等同于北约盟国地位的“非盟国”,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合作。在此情况下,陈水扁当局为落实“以武谋独”、“以武护独”、“以武拒统”的分裂政策,全面调整台湾军事战略。

  2000年6月16日,陈水扁提出“决战境外”的作战指导思想,强调要将“守势防御”调整为“攻势防御”,“积极筹建源头打击力量”,“建构瘫痪敌人发动战争的能力”,“优先强化海空军力”,“发展深入敌境的精确打击能力”,“将防卫纵深前推至敌人领土上”等等。台军方称,“决战境外”是指决战要在“作战地境之外”,“选择台海有利的海空域”,“以空海战力为优先的三军联合作战”,“积极争取战略主动权,避免将战争带入本土,以达成拒敌彼岸、击敌海上、毁敌水陆、歼敌滩头”的用兵目标,也就是“积极防御、守势决战”,实现“吓阻”与“固守”的战略构想。2002年7月23日,台当局公布的“国防报告书”中,首次将台军长期坚持的军事战略由“制空、制海、反登陆”调整为“制空、制海、地面防卫”。岛内舆论指出,报告书表明台当局的“国防战略思想”已由“为中华民国而战、为统一而战”变为“为台独而战”。在此战略影响下,台军不仅制定所谓“反制大陆”计划、“毒蝎作战计划”等,而且加速购买、研制先进武器,建构攻击作战部队,强化攻击作战训练。

  台湾军事战略的调整,一方面是受国际格局与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影响,一方面又与台当局调整大陆政策,谋求台湾“独立”的意图密切相关。但两岸统一不仅是军事方面的对抗,更是政治、经济、外交、人心等各方面综合的较量,无论台当局在军事战略上如何挖空心思、玩尽花样,都不能阻止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孙宇)

  台湾周刊

  相关专题:海峡两岸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