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解放军排雷专家十几年排除2100多枚地雷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0:06 解放军报

  这是一名在履行中国爱好和平的庄严承诺中,用激情与智慧为消除世界雷患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军人。

  ——他上世纪90年代初曾参加过中越边境扫雷行动,最近几年又先后3次作为我国援外扫雷专家组重要成员,赴国外实施援外教学扫雷。3月31日,他又率一个扫雷连赴黎巴嫩执行维和扫雷任务。他是目前我军参加援外扫雷次数最多、示范排雷数量最多、培训外军学员最多的扫雷专家。

  ——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国际人道主义援外扫雷手册(教材)》,与专家探索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和手段,取得20多项技术成果,研发6项新装备,填补了我军多项扫雷技术的空白。

  ——他组织实施的扫雷,与联合国维和扫雷部队相比,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成本最低、安全系数最大……

  他叫陈代荣,成都军区某工兵团装备处工程师。3月初,军委领导赞扬他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先进典型”。

  身处和平年代,他却无数次冲锋陷阵

  2005年10月26日,陈代荣指导泰国学员实地扫雷时,在诱爆弹坑里发现一枚“诡计装置”地雷,一名学员排除时引发了另一枚延期引信,陈代荣眼疾手快,夺过这枚“哧哧”冒烟的引信甩出几十米远,化解了一次险情。陈代荣清楚,延期引信只有3秒左右的“延期”,一旦在手中爆炸,至少会付出一只手掌的代价……

  这是陈代荣近20年来随时都有可能要面对的瞬间!身处和平年代,陈代荣却如同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做好了时刻为消除世界雷患献身的准备!

  “目前世界上有68个国家埋有近1亿枚地雷及其它爆炸物,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伤亡。消除世界雷患,是全人类的呼声,也是中国军人的神圣职责。”陈代荣说:“作为一名爱好和平的中国军人,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中,应时刻做好为消除雷患献身的准备。”

  陈代荣自1987年考入长沙工程兵学院地爆专业至今,就一直和地雷打交道。尤其是在中越边境大扫雷和3次援外教学扫雷的1000余个作业日中,陈代荣几乎天天要和死神斗智斗勇。

  2002年9月3日,我扫雷专家组刚入住厄立特里亚扫雷培训基地,陈代荣就在住房周围发现了3枚防步兵地雷和1枚迫击炮引信,其中一枚地雷距他站立的地方不到2厘米!在场的厄方官员吓出一身冷汗。同年10月6日,厄方学员发现了一枚雷体倾斜、拉火栓生锈、随时可能爆炸的绊发雷,陈代荣果断命令其他人撤离,自己上前将其排除……

  还有更险的。2003年10月14日,陈代荣第二次赴厄立特里亚组织示范教学扫雷时,他带学员用半个多小时,在不到两平方米的地方,搜排出3枚防步兵地雷、1枚迫击炮引信和100多发子弹及1枚木柄已腐烂的手榴弹。在分解两枚地雷引信时,那枚木柄腐烂的手榴弹突然顺着40多度的斜坡滚了下去,拉火环还拖在外面。下方有几名学员在作业,还有十几枚地雷和其它爆炸物。手榴弹如此滚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陈代荣不顾一切向手榴弹追去,终于在离堆放地雷约4米远处抓住手榴弹……

  陈代荣在雷场上究竟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连他也说不清。同事给他算过一笔账:他先后百余次排除重大险情,排除的2100多枚地雷,大多是危险性大的“险情雷”、“诡计雷”。

  奇迹的背后,是智慧,是激情,更是使命

  2月28日至3月1日,联合国维和部队工作组到陈代荣所在的工兵团,考察即将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使命的工兵营。工作组惊喜地发现,该营扫雷连不仅排雷方法和手段处于国际领先,所配装备也是国际先进水平。当带队的比什努·鲁得拉·夏尔马上校得知,这些科技成果大多是陈代荣多年革新研发的成果时,感慨地说:“有陈中校这么棒的扫雷专家,你们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务!”

  早在1993年参加中越边境大扫雷时,任副指导员的陈代荣就下定决心,要让科技成为清除雷患的助推器。

  为提高扫雷速度,他在原有爆破技术基础上,想出了“纵向爆破”的方法:打通竹竿关节,将炸药灌进竹筒,纵向伸进雷区引爆。这样一来,不仅大大节省了炸药消耗量,而且安全可靠。经过反复琢磨和上百次的试验,他和时任扫雷指挥部副指挥长的李智伦等人,在科研单位的帮助下,研制出了“扫雷爆破筒”。这种爆破筒携带方便,又能随意连接,生产费用低,扫雷速度快,爆破效果好。

  首次革新取得成功后,更坚定了陈代荣探索科技扫雷之路的信心。

  陈代荣在排雷中发现,由于没有人工搜排工具,扫雷速度缓慢。他从《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钉耙得到启示,开始琢磨“多功能扫雷耙”。为解决耙的角度、齿数等技术问题,一连两个月,他像着了魔似的在模拟雷场上试验,到真雷场上实践。一次,他在高温下连续“刨”了3个多小时,累得昏倒在地。还有一次,耙齿钩在手雷绊线上,险些发生意外。最终定型的“多功能扫雷耙”,具有割除雷场草枝、钩雷、清理雷场等多种功能,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到厄立特里亚进行教学扫雷后,陈代荣又结合扫雷作业的特点,先后研制出“球型扫雷锚”、“扫雷撬”、“扫雷钩”等6种器材。

  陈代荣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专家和战友的帮助下,先后总结出“纵火毁雷法”、“单兵排雷六法”等26种科学方法和扫雷手段,提高了扫雷效能。在泰国示范教学时,为排除一枚“诡计雷”,对方主张用挖掘机先在地雷周围挖一个一人多深的土坑,这样排雷总共需两到三天。而陈代荣现场采用他的“中国式”人工排雷法,半小时就解决了问题。

  在扫雷实践中,陈代荣还积极参加扫雷装备研制的改进和论证。他先后提出100余条建设性意见,90%被相关部门采纳,取得了20多项技术成果。根据他的建议定型的I型防护服,不仅舒适性好、便于作业,而且大大提高了防护性能。

  科技给扫雷插上了翅膀。陈代荣组织实施的扫雷,速度最快,是联合国维和扫雷部队的7倍;质量最高,扫除20.8万平方米的雷场,雷患根除;成本最低,大大低于联合国维和扫雷部队标准;安全系数最大,本人及所率人员毫发未损。

  在国际雷场上,他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

  2005年11月29日,在援泰教学扫雷培训结业典礼上,泰国最高司令部参谋长长叻拉上将紧握陈代荣的手说:“你把我们30个学员都培训合格,了不起!泰国人民感谢你!”

  泰国受训的学员最大的53岁,平均年龄38岁,此前泰方曾担心不能全部结业,培训中有的学员畏难曾想放弃学习。但没想到,最后经过双方从理论到实地排雷的严格考核,人人拿到结业证,优良率90%。

  “你是怎样培训他们的?”不止一名泰方官员这样问陈代荣。

  为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陈代荣利用英语、当地语加“肢体语言”,帮助学员准确掌握排雷方法。一名叫给里番的学员因为排雷总比别人慢,心灰意冷,打算放弃。陈代荣不断给他鼓励,同时耐心细致地一遍遍讲解示范,这名学员最终取得了优秀成绩。

  “教合格一名学员,就等于多展示一份中国军人爱好和平的诚意!”援外教学扫雷中,陈代荣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再难教的学员也要让他合格!他先后总结出了“室内理论教学,室外仿真雷场教学,实地雷场示范、指导教学”等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如此一来,陈代荣就必须吃比学员更多的苦,冒比学员更多的险。战友劝他注意休息,陈代荣却说:“我必须这么做,这是履行我的职责。在国际雷场上,我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中国军人!”

  厄立特里亚的气温通常在40℃左右,19公斤重的防护服穿上不到5分钟就大汗淋漓,有的学员便不想穿防护服。陈代荣每天第一个在队列前按要求穿好防护服,学员从此没人再违反规定。由于缺水,有时一个月不能洗澡,陈代荣患上了烂裆病,痛得走路都十分困难,但他仍坚持上雷场,从没落下一个作业日。

  每次上雷场,陈代荣总是走在最前面;每次作业,第一枚雷总是由他来排;每次遇到复杂情况,都是他第一个进行现场处理。学员们在雷场上听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看我的”、“让我来”。一次,一名厄方学员在实地排雷时不敢进雷场。陈代荣对他说:“你踏着我的脚印走,第一个踩到地雷的是我,第一个被炸的也是我!”一连几次后,这名学员终于敢大胆进雷场了。去年10月25日,一个名叫万山的泰国学员,在雷场发现第一枚地雷想自己排,陈代荣知道后,很快赶到雷场,将这枚学员不熟悉的地雷排除,避免险情发生,这名学员也从中学会了排雷方法。

  早在2002年赴厄立特里亚前,陈代荣就根据援外教学扫雷可能面临的情况,结合多年国内培训扫雷骨干的经验,用8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4万多字的教材。从厄回国后,他又根据教学中遇到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精简完善,增加了配图50余幅,形成3万多字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外扫雷手册(教材)》。这部教材2004年在国际地雷研讨会上交流,来自22个国家的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人道主义扫雷教材,为未来战争中的扫雷破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该书现成为我军援外扫雷的基本教材。

  今年3月31日,陈代荣率领52人的扫雷连出征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扫雷行动。这是中国军人首次参加联合国扫雷行动。陈代荣,再次把中国军人爱好和平的承诺向世界作了诠释!

  本报记者 高吉全 姜兴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