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特写:“刘一刀”自传(附图)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 00:11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刘江 口述 黄自宏 整理 我叫刘江,出生在革命老区贵州安顺。 2003年高考,唉,甭提了,我离录取分数线就差那么一点点!人们不是常说“条条大路通北京”么?于是我回到家里,向有二十多年杀猪卖肉经历的爹娘学起了这糊口的手艺。别看我念书脑袋不大好使,嘿嘿,学这个蛮快,而且手艺好得没的说! 那年11月,我在案桌旁度过了18岁生日。那段时间,有个念头一直在我脑海里打转转——解放军又到镇上来征兵了——啧啧,那一身身绿军装,那一声声嘹亮的军歌口号声,那一次次冲锋陷阵爬冰卧雪……一直是我梦里重复的故事啊!爹娘看着我成天两眼发直,连刀法也不对了,起先以为我又和邻居家青梅竹马的小芬拌嘴了,后来我还是忍不住自个儿摊牌了。爹气得直吹胡子:“留着这么好的手艺不学会找钱,看以后谁家的姑娘瞧得上你!”娘瞅我半天又瞅爹老半天,叹道:“娃娃大了,让他出去闯闯吧。不然像咱俩一样,活了几十岁,还没出过这山沟沟……” 那天,当我照常在案桌旁忙碌时,远远瞅见娘一边上气不接下气颠颠地跑了过来,一边乐呵呵地嚷道:“娃,你成了!”我一听,乐得顾不上擦一下油腻的手,就一把抱起娘转圈圈…… 到部队没几天,连队对新兵摸底。听着别的战友自豪的上报那些“电脑”、“驾驶”、“维修”、“唱歌”等特长和爱好时,我缩在一角,只是低头弄着衣角。直到众人都发言完毕,目光都齐刷刷地在我脸上形成绝对焦距时,我才像挤牙膏一般吞吞吐吐地来了句:“我……我……其实也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噢,对了……我……我会杀……猪……”“哈哈哈!”顿时像热油锅里泼了一大勺凉水,大家都笑开了。我又急又气,又羞又恼,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排长制止了大家的笑声,正色地说:“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只要肯努力,哪行都出 状元!”说着他冲我笑笑,咬着我耳朵轻声说:“以后尽量别开这种玩笑!”新训结束后,我被分到炊事班。真是郁闷啊,我军事素质还不赖嘛!来部队就是为了值勤站岗、操枪弄炮的。一个大男人家,系着围裙,成天绕着灶台转来转去,你说窝囊不窝囊!我要讨个说法!当晚我就向指导员倒了一肚子苦水。他笑道:革命工作分工不同嘛!别人的武器是枪炮,而你的武器就是这些后勤物资,后勤保障很重要啊!你想,要是炊事班的同志都像你这么有想法不愿意干的话,那全连官兵怎能吃饱吃好,怎能安心投入日常的工作训练之中去?听到这里,我只觉得脸上一阵滚烫。他又笑道:“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好好干吧!” 没几天,连队准备杀猪,却因为“主刀”的那位老兵训练时拉伤了胳膊而一拖再拖。餐桌上和冰柜里的肉越来越少,副连长和司务长都急上了火。那天中午,我挽起袖子找连队干部毛遂自荐,挑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帮手,就直奔猪圈。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操起刀子,不到两个钟头,便把剥皮、剔肉、清洗等工作全部搞掂。一旁的排长啧啧称道:“没有金刚钻,不敢揽 瓷器活!当初我还以为你说玩笑话呢……真牛!别人得分几刀才能扎到要害,你就这么一刀……”身边战友伍洁明俏皮地说:“那我们日后就管刘江叫‘刘一刀’得了……”大伙都会心地笑了。从此,“刘一刀”这个名字在连队不胫而走。我不仅成了连队的“主刀”,还时不时地被请到兄弟单位“传经授宝”。我在电话里面乐呵呵地告诉爹娘:我的看家本领又派上了用场,我终于也“专业对口”了。 今年年初,我连担负起全旅部队的后勤生产任务,种植养殖成了连队工作的重头戏。连队又迎来了一批新战友,在炊事班里,我也成了“两朝元老”刘老兵了。我还有一桩心愿,在连队新兵中带出几个“徒弟”来接我的班。这样我以后复员回了家,这心也可以放下了……(插图:仓小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