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现代军事评论:加强城市交通的国防功能建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19:56 中国国防报

  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曹海泉 薛云

  认真分析未来高技术战争对城市交通的要求,研究城市交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国防功能建设好城市交通,对于完成战时交通运输任务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防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国家防卫和反空袭作战对城市交通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增加城市道路通行里程。目前,我国每年车辆增长速度约为15~20%,而道路增长率仅为2%,路少车多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的拥挤状况很难满足应对未来战时复杂环境的需要。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影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逐渐增多。为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在交通量特别大的路段和城市出入口,应当修建

高速公路,以既有道路为基础,修建并行线、联络线和迂回线,在主要干线的交叉点上,构筑一些地下通道或立交桥,一级以上新建公路不穿越城市。对于没有达到战术技术标准的既有道路,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适当铺设高等级路面,以提高通行能力。

  提高城市道路的战时生存能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蕴藏着巨大的战争潜力,战时往往成为空袭目标。而受街道狭窄及高楼受袭坍塌等影响,战时保障交通畅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城市过于重视一次性投资,忽视长期使用性能,加上对道路维护工作重视不够,造成道路建设存在“三快一慢”:即设计快、施工快、损坏快、行车慢。因此,应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通过多路、多通道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道路网以提高此断彼通的生存能力。

  平战结合,加强城市交通的国防功能建设

  在制订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时,应认真贯彻平战结合原则,做到城市交通设施既能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服务,又能够适应战争的需要。交通战备、人防等部门要一起参与研究交通设施的布局,从发展经济、方便交通和有利于平战时交通运输出发,建桥修路。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是道路交通,方式较单一,应因地制宜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主体交通网络,连接各地区中心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内的交通网。要使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城市内部交通紧密结合,统一在城市群体系范围内,从交通运输全过程考虑问题。

  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修建和改造城市出入公路及过境公路。在大城市,应修建城区周边的中环线和城郊大环线,同时建成城区的小环线,并对城区主要出口路改造;中等城市的主要出口和过境公路,要通过扩建和改建,以提高城区交通的通过能力。在组织实施建设项目时,以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为主的道路,在线路走向、设计标准等方面均应考虑国防要求;以满足国防需要为主的道路,要通过可行性研究,选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案。

  将相关技术要求落实于规划之中。技术要求要侧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

信息化战争特点,对道路上大型建筑物的防护、抢修等方面提出国防要求。主要包括提高建筑物的抗炸性能和隐蔽性、便于部署对空防御和组织抢修、满足与其它重要目标的距离要求等。其次,针对部队机动特点和装备情况,对重要桥梁道路相关指标提出国防要求。确保重型装备、超高装备、超长拖挂车机动时,各类设施能满足使用要求。

  采用水下隧道通过市区江河。我国不少重要城市市区都有江河通过,连接两岸一般采取桥梁跨越方案。精确制导武器的普遍使用,使得桥梁成为交通线和城市交通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从国防和战备的意义上讲,隧道明显优于桥梁。隧道深埋于江河地下比较隐蔽,采用水下隧道越江,可以全天候运行,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此外,隧道抗震性能比桥梁优越,在地面受攻击的情况下,地下工程的破坏程度和范围比桥梁轻得多。而且,随着隧道抗震设计理论及设防措施的日趋完善,隧道的抗震性能远非桥梁等地上设施所能及。因此,有关越江工程方案问题,必须从综合越江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城市环境状况、是否有利于国防事业发展等多方面来考虑。

  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在科索沃战争中,弱小的南联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长达78天的高强度轰炸,仍然保存了85%以上的军事实力,与其平时构筑的大量地下工程不无关系。从几次局部战争和部分国家城市交通建设上看,发展地下交通(主要是地铁)对经济建设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影响城市交通建设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城市交通建设要适应城市的特点,不仅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在建设中,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通盘考虑国防要求,增强国防功能。在总体规划中,要有战略眼光,考虑平战结合;重要工程的设计要能适应战时保障或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已建工程的应急能力要能接受考验并不断改进。城市交通建设既要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又要不断提高战备能力,增强国防潜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