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特写:当军属的感觉真好(附图)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 13:34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张晓县 马群林 本报特约记者 邢邦明 “孩子,当军属的感觉真好!”没想到年过半百的军属刘妈妈在电话中竟对儿子讲出了这样的时髦话。俗话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把家转。”按照天津的惯例,初三讲究一家人在一起包合子,取“合家团圆”之意,但对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郭贺光一家来说,今年的春节与往年却有所不同。儿子郭增去年冬季应征入伍,远赴边关。儿子不在家,老两口心里多少有些落寞。但让老郭没想到的是,街道办事处主任和人武部部长特意带着年货和他们夫妇一起包合子过年来了。 郭增的家,是一间十几平米的老式居民楼,家里的陈设老旧而且简单,看得出,这是一户困难家庭。笔者进门时,郭增的妈妈刘永春正跟远在内蒙边防新兵连的儿子通话: “我爸身体怎样,家里过年热闹吗?”千里之外,是儿子急切的询问。 “别担心,你爸年前就出院了,街道和人武部的同志今天还到咱家过年来了。”电话这端,是郭增妈妈欣喜的声音。 听到儿子的声音,大病初愈的郭父顿时来了精神,拉着街道办事处主任的手大声对老伴说:“告诉小增,让他放心吧,这回,我可真是沾了当军属的光了。” 原来,郭增家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几年前,在果品公司和毛纺厂工作的父母就双双下岗了,家里仅靠母亲刘永春一人的600元退休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冬季,19岁的郭增中专毕业后响应号召报名参军,成为武警内蒙古边防总队的一名战士,父母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对儿子的决定没说半个不字。他们觉得,儿子能为国家出力,是家长的骄傲,不能因为生活困难拖了儿子的后腿。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刚走后不久,郭增的父亲郭贺光就因肺炎住进了 医院,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在夫妻俩为治疗费犯难的时候,他们所在的怡园社区居委会为他们及时申请办理了大病医疗补助,并且按照军属特事特办的原则,由街道先行垫支1000元补助金救急。春节前,郭父痊愈出院了,他逢人就说,是我沾了当兵儿子的光了,看来,当初支持儿子的选择没错。 谈及对郭增的印象,街道人武部部长也是一脸的满意,他说:“当初,部队接兵的同志在家访时一眼就相中了郭增的朴实本分,认为这小伙子脑瓜灵,捣鼓个电脑能装能拆,很有两下子。年前,我跟郭增部队的领导通过电话,部队对小伙子的表现评价很高,说他能吃苦,是个好苗子。我跟小郭讲,你就在部队好好干,家里的事甭惦记,有什么难题,有政府帮忙解决。” 刚刚放下电话的郭增妈妈接过话茬说:“这不,春节前,区里又发了专项困难补助金,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儿子刚才说了,有政府的关心帮助,再干不好工作,就无颜见家乡父老了。” 窗外,天灰蒙蒙的;屋内,每个人的心里却是暖烘烘的。谈笑间,合子出锅了,热气腾腾的合子让这个简朴的家庭更加充满温情。 (本报天津2月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