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在军事变革中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17:08 解放军报 | |
变革,从知识转型开始——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在军事变革中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纪实 本报特约通讯员 庹新国 2003年金秋,原海军广州舰艇学院更名为海军兵种指挥学院。该院党委深刻认识到,一所学历教育院校并不是只凭一纸命令就可以转变为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任务的转型,核 两年来,他们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围绕培养高素质海军兵种指挥人才这一战略目标,不断改善教员的知识结构,顺利实现了教员队伍的转型。 敢于涉猎不熟悉的专业领域 新的院名挂牌后,该院培训对象由以前的生长班学员改变为来自部队本科学历以上的现职干部,学员的学历提高了,对教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也更高了。对此,学院刘新华院长和张永刚政委明确提出:“我们不能挂着任职教育的牌子,重复学历教育的内容。” 该院教员原来长年从事单一水面舰艇教学任务,而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一手“拿手好戏”。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合成作战需要的人才,教员必须多有几手“拿手戏”,敢于涉猎不熟悉的专业领域。这就意味着要重新学习,构建适应部队需要的学科专业。“两年来,我们教员掉了十几斤肉。”原来从事司令部工作教学的李仁松副教授,回味转型几年的拼搏,显得并不轻松。他为了实现海军诸兵种战术指挥员合训,潜心海军诸兵种作战指挥教学研究,晚上办公室常常灯火通明。他带领课题组研制的海军诸兵种作战指挥模拟训练系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院25名像李仁松这样的专家教授,忍痛放下自己原来的学科专业,深入到海军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兵等五大兵种部队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海军兵种战术指挥员的岗位需求基础上,加强其他兵种战术指挥知识的学习。2年后,他们成功实现知识结构转型,构建了一批崭新的中级指挥学科。 让引进专家拓展知识层面 去年初,陆战战术指挥教研室一名从兄弟院校引进的副教授接到到空军指挥学院进行知识交叉培训的通知。有人感到十分不解:“引进的人才专业知识水平已经很高了,还要培训吗?”学院领导耐心地说明了原委。 该院由培养单一水面舰艇指挥员转型为培养海军五大兵种战术指挥员以后,学员均是来自海军五大兵种的中级指挥员。未来战场都是多兵种合成作战,如果教员只熟悉本专业,对其他专业知之甚少,海军诸兵种就形不成战斗力。只有熟练掌握海军各兵种战术知识,教员才能迅速担负转型任务,教学才能步入改革的快车道。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兵种战术指挥教员,就必须掌握五大兵种战术指挥知识,要不然在讲台上就站不住脚。”从某飞行部队调来的航空兵战术指挥教研室主任刘春永感受颇深。为了弥补其他兵种战术知识的不足,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他先后主动到水面舰艇战术指挥、潜艇战术指挥等教研室听课100多课时,并带领教员到多所科研院所调研,编写了5本教材,仅用一年时间就将航空兵战术指挥搬进了课堂。 近年来,该院引进的20多位教员,先后参加了全军院校和海军院校举办的各类知识交叉培训班,为海军诸兵种战术指挥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用心打造可持续发展人才链 在 信息化时代,科技不断进步,装备不断更新,要想不让教员“江郎才尽”,必须用超前的眼光不断更新教员的知识结构,用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链。他们每年选送一批优秀教员到国内外深造,将没有部队任职经历的学员送到部队代职锻炼,为学院长远发展储备人才。潜艇战术指挥教研室副主任吴朝晖博士毕业后,正值教研室构建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吴朝晖取消了进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计划,准备为教研室助一臂之力。学院领导得知后,坚决要求吴朝晖按时进站,并及时给教研室调整了教员。此举令吴朝晖深受感动。 目前,该院已有20多位教员学成归来,还有30多名教员在国内外高校深造。舰艇指挥与控制教研室年轻教员阳东升从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回到该院,仅用半年时间就研制成功“海军信息战作战指挥模拟训练系统”,最近受命担任海军联合信息作战指挥理论研究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