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一航院飞机战伤抢修研究中心教学改革纪实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22:06 解放军报 | |
让名牌学科“青春永驻”——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飞机战伤抢修研究中心”教学改革纪实 本报特约通讯员 夏效生 20世纪90年代初期,“飞机战伤抢修”作为战争急需的一门学科落户于空军第一航空 名牌学科遭冷场 两年前该院进行了一场“飞机战伤抢修”综合演练。演兵场上,修理分队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评估员、检测员、抢修员各司其职,铆钉枪、焊枪等抢修工具发出阵阵轰鸣声…… 然而,热火朝天的场景,竟没有赢来官兵的喝彩声。传统的名牌学科遭冷落,一下子在全院上下“炸开了锅”。官兵们议论开了:这样的演练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我们感觉收获并不大,因为许多内容事先都是“导演”设计好的,抢修人员知道被损战鹰的受伤部位。这种演练很难适应未来 信息化战争的战伤抢修需求。该学科带头人张建华院长认为:随着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装备,战伤抢修的内涵亦随之迅速扩展,成为一个多种现代技术互相渗透的复杂学科。“实战无脚本,更无规则可言,未来信息化战争怎么打,现在的兵就该怎么练。”经过反思,该院官兵认识到,传统的抢修保障方式作业手段单一,模式简单,倘若不加入新的内容,就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传统名牌必然会遭到冷落。 练兵围绕实战转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以“学为练、练为战”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改革在该院上下全面打响。 他们对这一名牌学科的几种不同专业教材进行优化重组,并根据我军战机构造及战斗性能等实际,制订了十几套战机受损抢修预案。同时设置逼真战场环境,定期组织以快速出动、快速展开、快速抢修、快速防卫、快速撤离为主要内容的战地抢修实兵演练。 学院一改过去少数人演、多数人看的演练模式,实行学员与教员、专业维修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演练中让学员唱主角,将学员跨专业统一编组。他们从实战需要出发,把参演学员置身于模拟实战环境里,让学员轮流担任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演练中感受战斗场景。 过去,演习跟着“导演”走;如今,练兵围着实战转。演练中,他们丢掉“脚本”,设置遭空袭、突袭人员装备受损等各种复杂情况,迫使学员动脑筋、出绝招、拿绝活。导演部还有意识地调整演习时间、地点、内容和节奏,从而提高他们在复杂条件下的应急战伤抢修能力。 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使名牌学科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带动了全校其他课程教研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