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特写:老政委“探亲”(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5月06日 09:39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记者 江宛柳 “五一”假期,第二炮兵某工程团喜事连连:刚迎来建团40周岁生日,又逢老政委张木林回团“探亲”。 彩旗、彩门、红灯……大山深处的临时营区一派节日的鲜亮热闹。80岁高龄的老政 老政委是工程团的荣耀,曾给这个团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放战争时期,老政委是闻名部队的爱兵模范班班长,他枪林弹雨里救战友,立过大功;和战友们互助友爱,完成几千里南下行军。他带的班以团结一心、奋勇杀敌闻名,被命名为“张木林班”。进入和平时期,老政委爱兵传统在部队进一步发扬光大。 该向老首长汇报的太多了,先去工地看看吧。来到一个施工点,李副团长介绍:“现在施工全部机械化了。”坑道里,满眼是先进的大型机械,高大的凿岩台车正在复杂岩层中掘进。老政委在一处以先进技术支护塌方的作业现场感慨地说:“当年我们肩扛风钻,镐刨锹挖,一塌方人就埋在底下,十分危险,但团领导肯定在现场,当时有个口号:危险面前,干部冲在前!”副政委李德林说:“我们把过去‘勇战塌方’的口号改为‘慎防塌方’,与时俱进地做了许多安全防护工作。”看过坑道里排烟、降尘、通风、机械尾气净化各类装置,老政委感叹:“现代化施工,以人为本好啊!” 从工地转回营区,老政委满面春风,一路上兴致勃勃。绿树、草坪、花坛、清泉环抱着一排排轻质保温隔板组装的移动营房,营院整洁漂亮;室外,灯光球场、网球场、心理训练场上,战士们生龙活虎地打球娱乐,营区主干道旁边的石壁上开辟了文化墙,战士的画和反映施工部队生活的微缩景观栩栩如生。老政委笑着说:“和我们当年住干打垒地窝子相比,现在的营区就像度假村!”俱乐部、图书室、健身房、才艺室、网络室里,官兵们开心娱乐,团领导介绍:“现在的战士对文化生活需求高,团里想了许多办法,创造条件满足官兵的兴趣。”老政委一个劲点头:“好!好!” 在生活服务中心,老政委饶有兴致地看了豆腐房做鲜豆浆的工艺,在面包房品尝了战士做的精美小点心。来到洗衣房,只见里面有大型滚筒洗衣机、烘干机和太阳能晾衣间,战士们换下的脏衣服以连为单位送来洗。老政委连连感叹:“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啊!”当年,他们用汽油桶烧河沟水洗澡,如今淋浴室内24小时都有热水,每个淋浴喷头下,还摆着沐浴液和洗发液,更衣室的镜子旁边有吹风机;厕所里有卫生纸、洗手台和书报架;院里IC卡电话亭前有椅子,电话架上还挂个小本子,给亲友打长途电话的官兵可随时拿起小本子记事。有几间战士宿舍门把手上挂着“请勿打扰”牌子,陪同的干部轻声解释说:“这个排的战士昨晚上夜班,现在正睡觉。”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和富有人情味的思想工作给老政委留下深刻印象。 在宽敞明亮的大餐厅里,青丝、白发几代官兵共进晚餐,6菜1汤的自助餐加水果,老政委边尽兴地吃,边同和他孙子一般年纪的战士聊天:“部队生活怎么样?想不想家啊?” “比家里还好,不想家!”战士们自豪地说。一名新兵问老首长当年餐厅什么样,老政委说:“哪有餐厅!端着碗蹲在工棚边吃,就着风沙,喝河沟里的水。”战士们笑了。 夜晚,红灯笼点亮节日的营区。记者问老政委回娘家探亲的感受,老人激动地说:“时代变了,物质条件好了,但是咱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顽强战斗精神没有丢。我这个老兵放心了!”(本报北京5月5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