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评论:伊拉克战争依然能证明人的主体作用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22:28 解放军报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人觉得“大获全胜”,五角大楼的一些官员更是欣喜若狂。华盛顿的智囊、美国国防部信息中心的分析家克里斯·赫曼说:“动用25万人的兵力,绕地球半圈,将数量庞大的伊军彻底踢翻,显然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运动。”言语中流露出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优势,就可以绝对地取得战争的胜利。

  勿容置疑,这次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存在着明显“时代差”、典型的非对称战争。
一方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实施最先进的信息战、闪击战、瘫痪战、特种战;另一方则只能以运动战、游击战、袭扰战等传统模式应对。但若从战争中双方的表现来看,高技术条件下,人仍是战争的主体,“以劣胜优”仍有着广泛的施展空间。

  一、战争的胜负具有概然性特征,不是计算机能进行精确计算预测的,正是人的作用使作战双方都充满着获胜的机遇

  此次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依仗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以“泰山压顶”之势,从空中到地面对伊拉克发动全面进攻。首先,以“斩首行动”为发端,打响了“精确闪击战”。3月20日,美军针对伊拉克的“政权目标”,利用巡航导弹实施定点打击,冠名为“斩首行动”。紧接采取“震慑行动”,利用机载、舰载导弹,在卫星定位系统的引导下,针对事先确定的打击“重心”,实施狂轰滥炸。同时十几万大军每天以150公里的速度快速推进。其次,张开“天眼”布下4张大网,确保战场单向透明。在距离地面600多公里的太空,由160余多颗全球定位间谍卫星组成“天眼”卫星网;在伊拉克头顶约两万米的高空,U-2侦察机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不断地盘旋;在1.2万米的高空,装备有移动目标追踪雷达的预警机往返巡逻;再往下到6000米高处,则有“掠食者”无人驾驶飞机装备有图像、红外线及雷达传感器探视军情……以这种多层次、多来源、全时空的多维感知系统,实时提供战场信息使战场对美军单向透明,再次,“战场明星”特种兵担任“急先锋”,他们负责弄清萨达姆和其他高级领导人的行踪;抢占机场和油田;实施心理战;进行特种侦察,引导战机打击临时目标;攻占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情报中心等关键信息设施,截断伊拉克的内外联系。美军使出如此多的“毒招”拟在一个星期之内即可结束这场战争。可是,事情并不像美国人所预料的那样,不但其精心策划的对萨达姆实施的“斩首行动”未能奏效,而且在伊军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躲过空袭,避开锋芒”等一系列非常规战术的阻滞下美英联军的进攻并非畅通无阻,战争一开始便呈现胶着状态。

  纵观战争初期的伊军防御作战,不能不说他们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弱抗强”、“以劣抗优”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一是化整为零、以拖待变。伊军采用分散、隐蔽的作战行动与美英联军展开周旋,有效迟滞了美英联军的进攻速。二是全民参战,军民一体。战前,伊拉克当局广泛动员居民参战,给他们配发武器,形成全民参战,军民一体、共同抗敌的局面。军民共同抗敌,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精神和心理上给国人一个重大的鼓舞,坚定了国人不离开家园,积极参战的决心、前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曾出现几百万人的难民潮,而此次伊拉克战争,不但没有形成较大的难民潮,而且还有几千名伊拉克公民纷纷从约旦等地申请回国参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三是依托城镇,节节抵抗。伊军注意吸取海湾战争的教训,没有在广袤的沙漠、辽阔的原野、两河流域和平川等暴露地形上布设重兵集团,而是分散隐蔽于城镇内,依托城镇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与美英联军展开反复争夺,不仅给敌人造成较大伤亡,而且挫伤了敌人的战斗意志。四是小股偷袭,持续扰敌。崇尚非接触作战理论的美军认为依靠其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就能制服伊军。但伊军采取“你不接触我,我却接触你“的方法,抓住敌长驱直入,战线过长的弱点,利用沙尘暴等气候条件,采用夜间伏击、袭扰破坏、诈降、小群出击等短兵相接的游击战法,时而袭扰美军后勤车队,时而以小股兵力迂回至美军侧翼或后方迅速出击,时而又乘夜暗靠近美军部队发起突袭,给美英联军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五是隐真示假,藏打结合。面对美英联军的狂轰滥炸,伊拉克采取了隐真示假、隐藏躲避的方法,无论是军队还是平民尽管伊军装备的防空武器,均为早期制造的防空导弹、高炮和高射机枪,较为落后,但由于采取了密集使用的方法,也击落了美英联军的一些作战飞机和巡航导弹。

  诚然,萨达姆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但是,绝不能简单地认为他输在武器落后,绝不能忽视人在现代战争中的主导作用。相反,在有效防护自己的同时,也积极寻机歼敌。在战争初期,伊军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一系列非常规的战术,对美英联军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实施了有效地阻滞的事实,足以击破美国人鼓吹的“高技术制胜”的谬论,也给世人实现在高技术条件下“以劣胜优”许多有益的昭示和启迪。

  在美国人眼里,新技术可以使美军在一个毫无阻力的环境中自由行动,而他的敌人却既没有这个条件又不能适应这个环境。因此,他们极力渲染高技术武器的威力,散布“高技术制胜论”的观点。不可否认,高技术武器对于加速战争进程,影响战争结局,确实可以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但这绝不是说它改变了战场的一切,甚至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既然是战争,作为战争的本身还有一些永远不变的特性,诸如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迷雾、阻力等等,这些东西没有变而且仍然支配着战争,一句话,军事高技术只能改变战争的作战样式。但决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因为战争并不是机器的竞赛,而是双方活生生的人的智力和意志的较量。任何一支军队的军事机构都是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因而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即使他们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但他们能以坚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略战术,以支持他们适应战场的能力。这就是说,战争充满着一种概然性,正是这种概然性,使交战双方都具有获胜的机遇,即使是武器装备、技术手段相对处于劣势的军队,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样能战胜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优于自己的对手。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经指出:“战争并不是活的力量对死的物质的行动(完全的不抵抗就没有任何战争),它总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冲突。进行战争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双方都要考虑的。这是一种相互作用。”“没有什么其他人类活动是如此持续不断和全面广泛地与机遇交织在一起”。克劳塞维茨所揭示的这些战争固有特性就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即使高技术的出现,也不可能改变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热兵器战争,无论是机械化战争还是高技术战争,人——活生生的人,始终是战争中的主宰,只有人才真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后决定因素。

  对于人在现代战争中主体作用,邓小平早有非常精辟的论述,“现在世界上有人说,什么都是技术决定。不能完全迷信这个”。“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这就是说,高技术战争中人的主导地位不会因为高技术兵器的出现而改变,人与武器的支配与被支配地位也不会因高技术武器的使用而颠倒。人的主动性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会因为技术的“增值”而降低。当然,我们肯定和重视人的因素,并不是忽视高技术武器以及其它客观因素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更不是主张什么“唯意志论”和“精神万能论”。

  二、战争样式具有周期性会化的特性,每一个时代必有其相生相克的战法,正是人的因素使任何一方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与劣势

  开战之前,美英等国家就对这场不对称的战争的战法炒作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美英联军将实施“中心开花”,什么“五雷轰顶”;是什么“硅片与钢铁的较量”,什么“单向透明的决杀”……

  美英联军也确实以“斩首行动”、“震慑行动”,在伊拉克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下了无数的炸弹,实施所谓“结构瘫痪战”。或是依仗侦察与监视技术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或是借助武器打击力臂的延伸与精确制导对伊重点目标实施重点打击,或是凭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控制指挥系统的精确协调。可是战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战争初期的情况,美英联军竟是洋相百出,令战争策划者们大跌眼镜。战场上频频传出“‘爱国者’导弹打了‘乌龙球’”、“巡航导弹瞄着星星打月亮”、“伊拉克农民用火箭筒打下美军直升机”等一系列的尴尬事。开战的第3天,美军“爱国者”导弹就将英国皇家空军的一架执行任务返回基地的“狂风”GR4战斗机“揍”了下来。紧接着美空军发射的对准伊北部摩苏尔地区某重要目标的巡航导弹,却不可思议的偏差了200多公里,打到了土耳其境内;本来是打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结果导弹却落在了离巴格达200多公里的伊朗境内。3月25日,美军第227航空团出动30多架“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突击卡尔巴拉地区的伊军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师第2装甲旅,没料到这些直升机刚飞到卡尔巴拉附近的穆斯塔法村,还没有找到目标,就遭到伊拉克民兵的袭击。民兵们10人一组躲在屋顶上,用火箭筒和轻型武器朝直升机开火。混战了3个小时,美军直升机才逃出重围,一架直升机被当场击落,其余飞回基地的直升机也是全部挂彩,有多架直升机身上有10——30多个弹孔。

  为什么鼓吹分辨率达到厘米程度的卫星侦察系统,却连敌我都分辨不出?为什么宣扬偏差只有几米的巡航导弹却偏离几百公里打到了别国领土?为什么武装到牙齿的直升机竟被农民用冲锋枪揍了下来?没有别的原因,只有一个解释:美国人依仗的先进武器并不是无懈可击,他们的“结构瘫痪战”也不是天衣无缝。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由人进行的战争以及作战使用的武器更是如此,有矛就有盾,矛锐必有坚盾抗之;有进攻就有防御,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早有古训。在强敌面前,暂时处于弱势的一方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总能找到其缝隙之处而实施有效地应敌办法。因为进攻与防御、优势与劣势总是交替变化的。世界战争史中,这种相互转换、相生相克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19世纪中叶来复枪的出现,大幅度地扩展了杀伤范围,又由于精度和强度都大为进步的连发式武器广泛运用而倍增了杀伤性,优势暂时倒向了防御一方。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发现:以短促而猛烈的火力为突击作准备;以小股部队利用火力的窒息效应以渗透并绕过敌人的抵抗,就能成功穿越对方防御阵地的火力控制而减少自身的伤亡。这种新战法的出现,使防御的优势尽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际,内燃机、装甲板及无线电技术提供了加速机动的途径。部队凭借着坦克、装甲车严密的防护和较高的速度,既可以安全地通过对方防御地区,又能实施远程奔袭,又使进攻在战争中居于统治地位。

  战争中进攻与防御、优势与劣势呈现出的此长彼消、相互交替的循环过程告诉我们:尽管武器装备的发展会使优势暂时倒向一方,但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下,这种优势必定会发生转化。也就是说,在人的主动性的作用下,作战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总是相对的、可调的,即使一方在兵器方面处于劣势,只要正确运用谋略,合理调整,科学组合,就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变短处为长处,常规战争如此,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

  拿这次伊拉克战争来说,美军崇尚以“震慑”达到“迅速制敌”,进行“结构瘫痪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它的高科技,但是美军的高技术装备也并非像其吹嘘的那样不可一世。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屡屡曝光的误炸误伤平民及友军事件就可见一斑。其坦克、飞机、导弹、卫星皆不是尽善尽美,都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如美军的“长弓阿帕奇”直升机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攻击力最强的武装直升机,美军视为军中“新星”。它的高技术装备使其能够利用自身的雷达快速鉴别目标并将其分类,然后实施攻击,它还能全天候远距离攻击静止或活动目标。然而事实表明,在伊拉克军队装备的普通武器面前,这些先进装备常常显得无用武之地。据亲身参加了空袭任务的美军飞行员基尔格说,他对先进的“长弓阿帕奇”直升机在普通武器面前一筹莫展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长弓阿帕奇”是为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高技术的防空系统而设计的,而对于伊军的普通防空武器,除非它们开始发射,否则根本就无法知道它们藏在哪里。这些情况都表明,不但其先进武器装备自身的稳定性和外界环境的制约而显现出的脆弱性,能给“以劣胜优”者可乘之机外,而目先进武器装备“代差”带来的“非对称”而造成的“黑洞”,又给”以劣胜优”者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拓展了广阔空间:或者借助特殊的自然条件,采取传统与高技术伪装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隐蔽作战目

  标,巧妙地“骗”;或者掌握敌侦察系统的“时间死角”和侦察与攻击之间的“时间差”,迅速转移目标,机动地“躲”;或者采取网络攻击及电子干扰手段,对敌侦察探测、指挥控制和武器平台的“信息高速公路”实施信息攻击“瘫”;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集中己方有限的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对敌作战平台、指挥控制系统等关键性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毁”;或者利用敌先进武器在近距离无法实施“非接触打击”的弱点,紧紧地贴上去,与敌成胶着状态“咬:;等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要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敌我之间的优势与劣势总是可以互换的。

  三、高技术兵器的优劣具有可变性特征,关键是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

  很长一段时间,战争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主要是以其士气和体力,作为能动的物质力量出现于战场,兵力的多寡常制约着战争的胜负。而当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用于战争之后,战场上作战力量的交锋已不再是作战双方兵力间的简单拼搏,而是人心以及人的智力、技术力、意志力和受其操纵的武器装备水平的较量。因此,战争对人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数量的多少,而更多更重要的是其素质的高低。两军对垒,实质上成为人才的对抗。一旦人把高技术不断地运用于战争,反过来高技术战争又要求人的素质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是人与战争的相互关系的必然逻辑。而且,随着高技术广泛运用于战争,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单一质的素质,而是需要具有系统质的人才和人才群体。例如,发射一枚战略导弹,从确立目标到测量目标,直到编制程序、装定诸元、发射控制、命中目标,这一系列的作战行动中,如果哪一个环节、哪一个部位出了问题,都将导致“兵熊熊一窝”的悲剧发生,整个作战行动可能彻底失败。现在,“熟悉手中枪”,已不再是战斗力的基本要求,熟悉系统武器装备的总体效能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战人才“十人一杆枪、百人一辆车、千人一枚弹”就是形象写照。这次参战的美英联军中,号称军官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8%,硕士研究生比例占1/3,士兵全部都是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还有46%的人具有大专水平。为什么“爱国者“导弹还打了“乌龙球”?原因不是别的,问题还是出在人员素质上。发射一枚“爱国者”导弹,操作程序达600道之多,虽然在战前,导弹操作人员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多次演习,但在实战条件下,由于操作人员心理压力过大,在识别敌我问题上造成差错,认友为敌,因而发生了误射的荒唐事。具有如此文化水准的部队发生“自家人不识自家人”的事,它正好从一个侧面说明现代战争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至于伊军的人才素质状况,更是叫人为之扼腕。记得海湾战争时,伊拉克曾缴获了40多部先进的美式“霍克”防空导弹。美军很是惊慌,曾煞费苦心地制定了对付该种导弹的作战计划。可是在战争中美军连“霍克”的影子也没有见着。原来“霍克”导弹是以精密的信息系统为主构成的先进武器,伊军根本无人会用。当巴格达遭受狂轰滥炸时,伊拉克士兵只能守着缴获来的宝贝干瞪眼。

  伊拉克的战争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现代战争条件下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能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群体直接相关。根据未来作战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和我军的实际,使人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在提高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上,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一是要下大功夫提高广大官兵的现代科学文化特别是高科技素质。必须进一步校正那种把人的素质仅仅理解为觉悟、勇敢和牺牲精神的片面认识,确立智能是构成人的因素第一要素的观念,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把培养和提高官兵的智能素质纳入部队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内容。有些同志对这一问题理解十分片面,人才培养偏重于政治思想多,对如何培养部队智力、增长官兵的智慧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尽管近几年来部队已掀起轰轰烈烈的科技练兵热潮,但就总体而言,训练内容低层次循环,训练科目“炒剩饭”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怎样发挥战士的聪明才智,在战斗中,如何运用智谋对付敌人、保存自己等智能训练很少。要应付高技术战争,无论是政治工作还是军事工作,既要注重培养官兵高度的政治觉悟、英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又要培养官兵智能素质;既要练技术战术,又要练谋略战法,使全体官兵大智大勇,整个部队精干顶用、所向无敌。

  二是要切实加强对我军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的学习研究。人在战争中的主导性和主动性的正确发挥离不开正确理论和先进军事思想的指导。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无疑是当代中国最先进最科学的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要正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主导性,仍然离不开这些光辉思想的指导。但是,由于高技术武器的广泛使用,战争的物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由于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战场,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已有一个大的转向:作战指导思想,由“粗放式”转向“精确化”;力量使用,由“兵力集中”转向“作战效能集中”;战斗样式,由“线式攻防战”转向“非线式机动战”;战斗编成,由“预先合成”转向“动态合成”;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实行正确的战争指导,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在其科学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技术战争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积极研究探讨适应高技术战争特点的作战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这既是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高指战员自身素质所必须,又是在高技术战争中正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基础。

  三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指战员驾驭和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无论是提高指战员的素质还是发挥人的主动怀、主导性,靠纸上谈兵是绝对办不到的,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在训练实践中提高。为了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一方面,必须加快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研制和装备步伐,尽可能地做到打什么仗,就用什么样的武器。另一方面,就战斗力生成来说,下大力使现有装备特别是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简称“两成两力”),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两成两力”建设,既要重视理论法规、组织指挥、保障能力、管理维修、储备供应的研究和建设,更要重视教育训练的实践操作。就整个部队而言,当前更应该重视大力深化装备训练,促进训练实战化。做到训练一致、训用一致。要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调整训练内容,突出野外生存、实装机动等重点,多在生疏复杂地带和近似实战的艰难困苦条件下训练和摔打部队,练技术,练指挥,练体力,练协同,不断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只有这样,官兵的素质才能有一个较大提高,发挥人的主动性才能有一个坚实的素质基础。(《军事历史研究》供稿)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