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及拦截试验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 09:18 新华网 |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12月17日宣布,他已下令军方着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一导弹防御系统是克林顿执政时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延伸与扩展。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过程如下: 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倡议计划》,要求20世纪末之前,在空间或地 1987年9月,美国开始“星球大战”计划第一阶段的构造设计。 1993年5月,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在进行了新的战略评估后,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1994年6月,美国防部成立“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办公室”,统筹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1996年初,克林顿政府把“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由“技术准备计划”改为“部署准备计划”,即“3+3”计划。该计划决定,在前3年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进行综合试验,后3年随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1999年3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使之成为美国国策。1999年10月,美国军方对用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首次试验,并获得成功。2000年9月,克林顿宣布,由于对“技术和实用效能”缺乏“足够的信心”,美国政府决定暂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2001年12月,布什正式宣布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从而为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扫清了障碍。 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美国军方已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陆基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8次试验,其中5次成功,3次失败。8次试验分别如下: 1999年10月2日,美国进行了首次导弹拦截技术试验。美军先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作为标靶的洲际弹道导弹,21分钟后,又从700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发射了另一枚导弹对它进行拦截。10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224公里处将“来袭”导弹成功击毁。 2000年1月18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作为标靶的洲际弹道导弹,约20分钟后,又从马绍尔群岛发射了另一枚导弹,对前一枚导弹进行拦截,由于拦截弹上的一个小金属管破裂,致使冷却剂泄露,拦截试验宣告失败。 2000年7月8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作为标靶的改进型“民兵-II”洲际弹道导弹,21分钟后,又从马绍尔群岛发射了另一枚导弹进行拦截。由于拦截弹的弹头未能接收到所需的电子信号,弹头与弹体无法分离,试验再次失败。 2001年7月14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作为标靶的改进型“民兵-II”型模拟洲际弹道导弹,约20分钟后,一枚拦截导弹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升空,10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约224公里处将“来袭”导弹击毁。这是布什总统执政后美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进行的第一次试验。 2001年12月3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携带模拟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22分钟后,一枚拦截导弹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升空,10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约225公里处将“来袭”导弹击毁。 2002年3月15日,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携带模拟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21分钟后,一枚拦截导弹从马绍尔群岛发射升空。9分钟后,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225公里处将“来袭”导弹击毁。 2002年10月14日,美军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枚携带模拟弹头的改进型“民兵”洲际弹道导弹,22分钟后从位于7700公里外的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发射了一枚拦截导弹。拦截导弹发射后6分钟后在太平洋上空225公里处将袭来的“导弹”击毁。 2002年12月11日,美军在太平洋上空进行的陆基导弹拦截试验因拦截装置与助推器没有分离而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