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寻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老兵(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 10:42 中国国防报
寻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老兵(组图)

1949年12月,15团主力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寻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老兵(组图)

老兵张远发

  1949年12月,我军1800名官兵从阿克苏向和田进军,行程1580公里,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57年来这一奇迹鲜为人知,如今这一奇迹亲历者还有几人健在——

  寻访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老兵

  郑文法 廖海庭 王新宝

  1949年12月,由359旅719团改编的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第2军5师15团的官兵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死亡之海”,胜利解放和田。此后,官兵们就地转业建立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47团,就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大漠戈壁。

  近日,笔者从乌鲁木齐来到和田,寻访戍守在这里半个多世纪的老兵们。当年创下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奇迹的老兵依然健在的只有12人——王传德、汪槐德、宋子善、郭焕、张远发、刘来宝、徐安禄、黄增珍、郭学成、李荣庭、单士望、张敬喜。他们都是团场的普通职工,很多人卧病在床,无法走动或不能说话。能够接受采访的只有三四位……

  为了避免迷失方向,由先头部队负责点燃篝火,战士便朝着火光行进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但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分子密谋在和田发动武装暴乱,解放和田迫在眉睫。历史的重任落到了15团这支英雄部队的肩上。从阿克苏进入和田有3条路:一条是沿迪化(现乌鲁木齐)至和田公路经喀什、莎车至和田;一条是由巴楚沿叶尔羌河到莎车,再经叶城到和田;第三条则是沿着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插和田。前两条路都是大道,有人家也有水,肯定好走,但绕了五六百里路。解放和田的任务非常紧急。团首长决定:选择第三条路———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今年86岁的王传德身板硬朗,思维清晰。他说:“15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参加过秋收起义、黄麻起义、5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在进军西北的征途中,曾参加过攻打兰州等战斗。之后,我们徒步进军新疆,走了100多天、数千公里。毛主席还要调我们进北京保卫党中央呢!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得去出不来’的

神话哪能吓倒我们!”

  1949年12月5日上午,15团官兵每人肩负一支步枪或机枪,再加上弹药、铁锹和背包,负重数十斤,高唱着战歌从阿克苏出发,向沙漠开进。

  部队一进入大沙漠,便见沙天一色,黄“海”漫漫。在这里既没有道路,又分不清东西南北,不小心就会丢失人马,特别是夜间行军,弄不好就会把部队领向歧途,遇到危险,就连上厕所也不能单独行动。后来团里面想了个办法:由走在前面的侦察连负责点燃篝火,隔一段一堆。战士便朝着篝火的火光行进。

  连长留下的救命水在全连传了一圈,最后传回时只少了一小口

  今年85岁的黄增珍1949年8月参加革命,眼含热泪回忆着57年前的一幕又一幕:“部队行军走到第7天的时候,缺水已经很严重。队伍中没有了前几天行军时的歌声、笑声和欢呼声。一些战士嘴干得裂开了许多小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满嘴。大家连这点血也要用舌头舔回去,咽下去润润嗓子。”

  第8天,还是没有找到水,有些战士因缺水开始虚脱,只能用担架抬着走。这时连长从自己的行李卷里拿出了一个水壶,这是他一直舍不得喝、留给脱水昏迷战士的救命水。看到战士们干渴的样子,他一咬牙把水壶拿了出来,在自己嘴唇上碰了一下,假装喝了一口,然后对身后的副连长说:“往下传!”副连长把水壶拿在手里,咽了口吐沫,就传给了后面的一班长。就这样一个一个地传了下去,等传回连长手里的时候,一水壶水只少了一小口。

  讲到这里,黄增珍不好意思地说:“那口水是我喝的。我当时渴得嗓子冒烟、眼睛冒火,实在是经不住水的诱惑,就在水壶口上抿了一小口,嗓子里一下子感到甜甜的,真好!”而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介绍说,当时,黄增珍已经两天没喝上水了。他牵着连队的马跟在辎重队后面,肩上还扛着一挺机枪……

  在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后,排长李明成了一座永远的沙雕

  说起进军沙漠的往事,79岁的汪槐德接上了话茬儿——

  进入沙漠第10天的上午,部队遇上了沙漠里最可怕的沙尘暴。狂风大作之际,黄沙滚滚,整座沙丘都被吹动,远处河床上几棵枯死的胡杨不大会儿便被黄沙埋得不见了踪影……不知过了多久,风小了,太阳露出来了。沙海中的战士像是一座座沙雕,风镜后面流出的泪水在脸上冲出来两道沟。

  在这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中,1营2连的排长李明却变成了一座永恒的沙雕,再也没有站起来。从阿克苏出发时,团里让他参加先遣分队坐汽车行军,但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沙漠行军的几天里,李明整天有说有笑,帮助战士们背枪,给大家讲长征的故事,讲南泥湾大生产的故事,鼓舞了全排战士的士气。晚上,他总是悄悄地爬起来,给火堆里添柴禾,替战士们缝补破烂的鞋袜……沙尘暴袭来,他跑前跑后照顾着排里的每一个战士。可谁也不知道,此时的李明正在和胃病作斗争。他用一根红柳棍子顶着肚子,忍着痛招呼着自己的战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当穿过“死亡线”封锁的大军突然出现时,反动武装顷刻间土崩瓦解

  今年85岁的郭学成提起往事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最后那200公里。

  当时,部队已经走出沙漠腹地,到了一个叫作肖尔库勒的村子。大家正准备好好休整一夜时,和田方向传来消息,一小撮反动分子已经作好准备,很快要发动暴乱了。为争取时间,团党委要求部队连夜开拔,并组织了一个加强排,由政委和一名参谋带着,连夜骑马向和田进发,第二天下午就赶到了和田。后面的大部队也顾不上吃饭,连续行军,只用原计划一半的时间就到了。郭学成班里有几个小战士,脚上的泡最多已经打到第3层,有的战士鞋子穿烂了,光着脚继续走,但依然是个个战斗意志旺盛!

  1949年12月22日,15团官兵胜利走出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当穿过“死亡线”封锁的大军突然出现在叛乱分子的面前时,反动武装顷刻间土崩瓦解。为了这一刻的胜利,15团官兵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墓地里静静躺着一位老兵,他无儿无女,弥留之际叮嘱老伴3件事

  1954年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徒步穿越“死亡之海”的英雄们自豪地说:“搞生产,这是我们部队的老本行,有经验!在南泥湾的时候,我们就是全军的楷模!”87岁的张远发喊了几声号子:“连长连长别发愁,我们都是老黄牛;连长连长别着急,我们也会人拉犁;连长连长别害怕,咱们的任务落不下!”

  经过这些老兵们的努力,茫茫戈壁上诞生了绿洲。而这些当初的创业者也走向了暮年,但在他们心中还有许多放不下。农14师47团1连的墓地里静静地躺着一位老兵。他叫季雨亭。他无儿无女,弥留之际叮嘱老伴3件事:第一件,别忘了把这一个月的党费交上,这是我最后一次为党尽心;第二件,把账算清,别欠公家的钱;第三件,我走了之后,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团场还很穷……

  2004年8月份,团场遇到了百年不遇的雹灾。当这些老兵知道团场困难时,他们把头一天上级慰问的1000元现金统一捐给了团场,支持团场恢复生产。拿着老兵送到的捐款,在场的干部职工无不潸然泪下。

  这些老兵在战争年代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在创业年代为了开垦并守护挚爱的土地尽职尽责,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地执著?

  军装脱了,军魂未丢;人走了,军魂未走。这就是老兵们牢牢守住精神家园并在大漠腹地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秘密。向这些老兵敬礼!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