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 正文

海防线采风:“兵岛”兵事(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 00:27 解放军报
海防线采风:“兵岛”兵事(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蔡常维

  “兵岛”兵事,生动感人,它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人民崇尚英雄、献身国防、维护和平、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在祖国的南海,广东省有一个惟一的海岛县——南澳,因为离台湾岛最近处仅40海里,军事地位极其重要,自明万历四年(1576年)诏设协守漳(漳州)潮(潮州)等处专驻南澳副总兵。开始建镇筑城设防之后,先后有156任总兵、副总兵在此屯兵把守,所以南澳岛又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兵岛”。

  “兵岛”有许多尘封的“兵事”,事事连着抵御外敌、疆土统一。戚继光在这里操练水师、北出抗倭;郑成功从这里兵发台湾、收复宝岛;广东抗日第一枪在这里响起……1960年毛泽东主席为该岛军民赠送了两支步枪,更印证了“兵岛”“军民联防、全岛皆兵”的特殊含义。

  进入新世纪,历史的长镜头又把“兵岛”兵事拉入取景框,调时代之光圈,曝岁月之风采——

  为把南澳建成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里先后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对岛上50多处古战场、军事文物进行修缮,使这个小岛县成为全国第一座县级海防史博物馆、全国沿海第一座总兵府陈列馆、我国大陆沿海第一座缅怀古代驻守台澎将士陵园,还在原有基础上修建了南澳抗日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一批高规格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一个小小的海岛真正成为爱国主义的大课堂。

  走出“取景框”,溯历史长河而上,我们来到总兵府陈列馆大院,这是南澳历任总兵、副总兵的官署,也是郑成功任总兵时招兵、练兵、起兵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地方。大门前右边有棵呈氤氲状的大榕树,气根纵横,枝条似铁,冠盖如云,10余人方可合抱。此树栽于建总兵府的同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遥想当年,郑成功一月内招兵3000余人,常在此树下发布号令,检阅兵马。自此,这棵榕树便与“兵事”联系在了一起,改名叫“招兵树”。与“招兵树”遥遥相对的,还有两尊大炮,一为8000斤,一为6000斤。有了兵有了炮,“兵岛”便名副其实了。1661年,郑成功率南澳及沿海两万余将士,分乘300多艘木帆战船,浩浩荡荡直抵台湾,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一举战胜荷兰殖民军,宝岛台湾终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戍台勋续昭青史,护国英风沐后人”。如果说收复台湾是血与肉汇成的诗行,那么防卫台湾则是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的交响曲。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起,南澳驻军便防守台湾、澎湖,“三年期满,轮流更换”,凡抵御外敌阵亡、殉职者就地埋葬,数年后再将骨骸移回南澳,立碑刻字入土,以示悼念。1993年初春,南澳县拨出专款把分散残破的故兵墓迁移集中,修建陵园。墓地庄严肃穆,中间耸立着刻有“忠魂”两个大字的墓碑,碑下安葬着199位戍台、澎牺牲的清代官兵,字体笔画中镶嵌着一块块刻有亡故者姓名的碑石。这是我国惟一的一座有姓有名的古代将士陵园。至此,这些官兵的英名和功垂千古的郑成功等历史卫国英雄一样,成为我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心抵御外侮,誓死保卫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戍台、澎官兵的殊荣,它以不争的事实说明了台湾和大陆山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历史渊源。

  “兵岛”东端的深澳左镇是全国著名的台胞聚居地,10户人家中有9户是台胞台属。据统计,目前在台湾各地居住的深澳籍同胞就达7万余人。据《南澳县志》记载:1918年,南澳岛发生了一场罕见的7.25级

地震,历时20分钟,城垣、民舍倾倒殆尽,死者达200余人,受震面积达50平方公里,当年作为县城的深澳遭到严重破坏。灾后,居民陆续到外地谋生,而一衣带水、地理邻近的台湾岛,便成了多数深澳人的首选之地。近日,该镇成立了台胞台属联谊会,力促两岸同胞的相互交流,成为对台招商引资的窗口。

  南澳是个海岛山区,经济欠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军民延续发展了“守岛一条心,建岛一家人”的优良传统,打开岛门,认亲交友,对话交流,吸引不少台湾亲戚回来投资办厂,他们修建的渔场、果场已经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那些从台湾培育的高等级、高品位的果树新苗一栽到南澳岛上,立即舒展枝叶,快速成长,成片的杨梅林、

石榴林、梨树林成为“兵岛”漫山飘香的新秀。

  “兵岛”兵事,生动感人,它向世人昭示了中国人民崇尚英雄、献身国防、维护和平、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本版题图:吴磊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中国军事 | 军事视频 | 军事图片 | 军备动态 | 周边军情 | 新闻评述 | 军事论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