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运10搁置引发大讨论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10:12 南方周末
运10搁置引发大讨论

运十空中飞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运10搁置引发大讨论

  2000年9月28日,“运10”首飞20周年纪念会在北航召开。王大珩、张光斗、任新民、张维等近几十专家参加。事隔20年后,运10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运10起源于“708工程”。1970年8月国家下达代号为“708工程”的任务,后定名为“运10”。1980年9月26日,运10试飞成功。但是,就是这样一架飞机在其成功试飞后,却最终下马。

  “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大型客机,实在与国家地位不相符,如果运10不停,一直搞下去,绝对不是现在的局面。而由此引发的大飞机的争论,也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技术储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的一位顾问说。

  运10下马不久,国内的专家就群起上书,要求发展自己的大型飞机制造工业。

  1984年6月4日,上海飞机研究所219名研究人员联名向中央写信,表示,“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DC9超80,建议在运10基础上发展我国民航工业。”

  1986年3月,时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的王大珩与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三位科学家一起,联名向中央递交了一份重要报告:《关于跟踪研究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即 “863计划”。

  在此背景下,1986年7月30日,胡溪涛联合北航、南航和西北工大的三位校长沈元、张阿舟、季文美联名向邓小平同志上书《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在信中,四老从交通运输发展、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等角度,阐述了发展干线飞机的紧迫性。当年11月,国家科委召开研制干线飞机论证会,征得了计委、经委、航空部、民航局的同意,提出了《发展干线飞机 振兴航空工业》的报告上报国务院。

  而在这次论证会上,也有不同意见。当时一位领导提出,发展我国民用飞机的步骤应该是首先以大支线即70-100座飞机为突破口,然后发展干线飞机。

  国家科委报告上呈之后,当年12月4日,国务院召集第125次常务会议,决定研制干线飞机。这是在运10下马后,同意研制干线飞机的最高层会议。

  据了解,在1986年到1988年,航空工业部科技委组织的“2000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在民用航空技术中提到干线飞机是民用飞机发展的战略重点。而1988年10月30日,国务院对研制干线飞机项目书做出批复,要求争取在1996年取得我国适航证,投入国内的航线使用。

  1989年,航空工业部组织专家对干线飞机的总体设计、总装、总质量控制等进行论证和招标,最终确定在上海做干线飞机。

  1992年1月,时任航空航天部副部长的何文治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乐观估计“我国1994年将可生产出第一架干线飞机”。

  但是,上干线飞机毕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取得共识的事情。专家回忆,当时航空工业部一边在贯彻中央的决议,一边表示,“我们国家搞支线飞机比搞干线飞机更迫切、更需要”,研制干线飞机“可能是下个世纪的事情”。

  据了解,1993年10月,当时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了研制干线飞机会议。11月29日,国务院又专门下发了由总理、副总理批准的会议纪要,要求要下决心,不失时机地研制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总体设计技术的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力争2000年前后搞出样机并取得国内适航证。

  1994年9月27日在中科院召开的研制干线飞机论证会上,当时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位高层明确表示,飞机的座级应该比150座要大。这也即要发展更大飞机。

  但是最终在上报国务院的干线飞机发展思路中,却强调要以研制100座级飞机为突破口。

  曾参与运10研制工作的老专家程不时回忆了当年的干支线之争激烈程度。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议之上,有关部门欲砍掉大飞机项目,结果一次23人参加的讨论会变成表态会。23个专家中,只有程不时主张做大飞机,另外一个专家主张小飞机,但是建议不要把大飞机扔掉。以至于最后,科技部的一位处长感慨了一句,“我听了这个会,感觉是21比1.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