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定叫霹雳震海空——记军代表杨超博士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 19:38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4月2日电(人民日报记者 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 陈万军)阳春三月,烟波浩淼的南海,军舰驰骋,战鹰翱翔。

  “红军”战斗机编队长驱直入2号海区空域。长机报告:“发现‘蓝军’舰艇目标。”指挥部下令:“实施电子干扰!”

  此刻,“蓝军”指挥舰搜索雷达刚刚锁定“红军”目标。突然,荧光屏上一片雪花,“蓝军”的“千里眼”瞬间变成了“睁眼瞎”。

  这是人民海军电子战装备对抗演示时的一幕。这标志着海军电子战装备的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为这批先进电子战装备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海军驻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军代表杨超博士。在过去的12年间,他和战友们向部队交付了数十套新型舰载、机载电子战装备。

  “一项创新,比研制一套装备更重要”

  某项技术是电子战装备的一项核心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涉及数字控制、计算机控制、信号处理等多门学科。新型战机电子战装备立项工作一开始,针对能否应用这项技术,专家组出现了两种意见。主张用新技术设计的杨超认为,只有大胆应用新技术,才能实现电子战装备的跨越;反对方提出:这项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国内外都是空白,一系列技术难题能否解决?怎样解决?谁来解决?

  3个问号,如三座大山。杨超是毕业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博士生,从走上军代表岗位的那天起,就始终瞄准信息技术前沿,在攻克8项电子战领域技术难关、完成30多项专业研究课题的同时,也磨砺了他知难而进、永不言败的品格。

  最后一轮方案讨论会上,杨超和设计师交出了令专家信服的答案。很快,具备先进电子战作战功能的新机种装备了海军部队。

  电子信号接收机是新型护卫舰电子战系统的一项关键设备,关系到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的效能。试验中,杨超发现设备的一项指标不稳定,提出了重新研制的方案。半年后,样机研制成功。这项成果使新型战舰电子战装备如虎添翼。

  “一项创新,比研制一套装备更重要。”在杨超看来,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电子装备才有生命力;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我国电子战装备才会有战斗力。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近年来,他引领并协助科研人员取得了5项新型电子战装备重大创新技术成果。

  某型微波设备,技术要求高,研制难度大,有人主张用进口产品。杨超说:“

信息化装备上一颗螺丝钉也要力主中国制造!”他和技术人员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国产化装备,其技术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用数字说话,最有说服力”

  在杨超的办公室里,有100多本记满各种数据的笔记本。从装备图纸设计到生产、试验现场,从随舰出海到跟机试飞,装备到哪,他跟踪记录到哪。数以千万计的各种数据,是他科学打造精良装备的印证。

  某型电子战装备上一个备件,承制方严格按设计大纲要求生产,经检测人员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杨超提出要把备件装到整机上做运行试验。承制方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杨超耐心地说服对方,并和他们一起做试验。结果出人意料,备件不合格。杨超从整机试验数据中找出了原因:当整机运行达到一定温度时,备件功能失效。在数据面前,承制方重新设计生产了符合实战环境的备件。

  “用数字说话,最有说服力。”杨超以这次备件试验失败为契机,举一反三,又推出一项提升装备可靠性的举措:所有装备的一钉一铆,不仅要装到整机上做实际环境试验,还要到舰艇飞机上做实战环境的试验。

  在杨超心目中,数字是装备的生命,从数字中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多年来,从他手中交付部队的每一件装备,从体积、重量到各项性能指标,都能追溯到它完整的数字记录。

  这年7月,新型舰载电子战装备进行海上试验。试验接近尾声时,一项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试验被迫中断,军舰准备返航。这时,负责这次协调工作的杨超向专家建议,最好在现场找出故障原因。他清楚,为了这次试验,投入的配合兵力、装备量大,一旦试验终止,不但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影响装备交付时间。建议被采纳后,杨超和技术人员一起对故障设备分解、测试,对试验数据逐一计算验证。可3个小时过去了,故障仍未排除。杨超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找出这套设备出厂试验和陆上试验的各种参数,与海上试验参数作对比,很快找到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了故障。

  数字是枯燥的,但每一组数据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杨超为海军电子战装备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某型机载电子战装备,从研制到交付,他先后31次跟飞试验,每次空中试验超过数小时,从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试验到50摄氏度的高温考核,他没有落下一次;

  某型舰载电子战装备,他35次跟舰出海,胃病一次次发作,靠大把大把吃药在风浪中坚守2000多小时,以顽强的毅力记录了1000多个试验项目的全过程;

  某型软件装备进行各种性能测试、试验时间长达13个月,他参加100个小时连轴转的试验不下10次;带领青年军代表游志军,在试验现场“两班倒”,一干就是20天……

  “新装备上留下的遗憾,让我睡觉都不踏实”

  近年来,杨超和战友们先后向部队交付了一批又一批新型电子战装备,但他反复念叨的却是:“这些新装备还有不如意的地方。”

  新型机载电子战装备设计阶段,杨超对200多张图纸逐一审查。他5次到部队了解情况,提出了30多项改进意见。根据自己多年为部队上门服务的经验,杨超提出在新一代电子战装备上增设故障在线自动检测功能,以方便部队快捷维修。当时,有人认为这样做是“画蛇添足,作茧自缚”。杨超据理力争,言辞恳切:“新装备是用来打仗的,不能单纯追求一两个高指标,可靠顶用和方便维修是第一位的。”在他的坚持下,新型装备以人机界面的全新设计理念,设立了故障检测功能,首次实现机载电子战装备故障自动报警、自动检测和快速维修这一实战化要求。这型装备交付部队后,官兵们送给杨超四个字:“知心博士”。

  自动检测系统到底管不管用?官兵们用得顺不顺手?杨超心里一直惦记着。新装备交付部队不到一个月,他先后3次上门听取意见和建议,亲自上战位操作体验。在与部队官兵交流中,杨超了解到,有个别故障的自动检测还不是很准,还可以做得更完美一些;有些检测点的设计意义不大,还可以再简洁一些。他说:“新装备上留下的遗憾,让我睡觉都不踏实。”

  想部队官兵所想,急战斗力建设所急,是杨超履行军代表使命始终认准的目标。

  某型地面电子设备采用全新显示的新设计方案。而老式装备既有靠耳听判别目标的功能,又有荧屏显示功能。研制新设备时,设计师认为戴耳机判别目标落后了,在设计方案中取消了这一功能。谁知新装备到部队后,官兵们反映,传统的耳听目标仍然管用,现在24小时盯着荧光屏抓目标,既枯燥又使眼睛疲劳。为此,杨超对自己把关不细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他立即组织设计和技术人员恢复了装备的传统功能,使这型装备的性能更加实用。(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