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我军研发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 提高驻藏部队战力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5:14 解放军报

  【主人公小传】罗二平,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先后主持包括全军“十五”科研课题、全军军事计量“十五”科研攻关课题等17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8项国家发明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篇,为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了贡献。

  2005年11月,罗二平教授又一次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登上西藏高原,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为部队服务,高原官兵亲切地称他为“生命保护神”。

  罗二平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幕:某部对抗性训练正紧张地进行着,多名参演官兵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恶心、胸闷气短,甚至有的晕倒在演兵场……每想起这一幕,他心里就像刀割一样难受。

  高原环境恶劣,气压低、氧气含量低。有关资料表明,高原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50%,甚至更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到了高原,往往会出现头痛恶心、胸闷气短等反应。因此,高原“抗缺氧”一直是高原部队卫生装备发展的重点与难点。为克服高原缺氧对提高战斗力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把主攻方向选在如何“制氧”上。但传统制氧设备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供电供氧时间难以保证,“抗缺氧”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

  能不能制造出既简单实用又便于携带的增氧呼吸器?罗二平陷入深深的思索。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他决定采用变“制氧”为“增氧”的办法攻克这个难题。研究初期,资金短缺、实验器材缺乏。面对种种困难,罗二平和他的课题组没有退缩。没有资金,自己筹措;没有仪器,就去借,甚至别的单位闲置的仪器,他也利用起来。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罗二平总是第一个走进低压氧舱里做实验,第一个上高原试用。野战条件下增氧呼吸器的供电是一个技术难点。一个个设想被否决,一次次实验遭到失败,罗二平几乎要陷入绝望。2003年7月,为了检测新样机的性能指标,罗二平及其课题组飞赴西藏,在没有携带氧气瓶的情况下登到海拔5100米以上的地区进行实验。经过反复测试,他们采用磁悬浮技术彻底解决了呼吸器工作时间短及工作噪音大的问题;依靠人体基本恒定的体温成功解决了锂离子电池低温不放电的难题

  2003年底,改进型“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终于研制成功。这种不需要任何化学物质,重量只有370克、一次充电可连续使用10个小时、携带方便的新型呼吸器,深受高原部队官兵欢迎,成为全军医疗科技成果重大推广项目。

  2004年4月,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展览会上,当军委领导看到“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握着罗二平教授的手高兴地说:“希望你们努力攻关,为部队研究出更多的创新产品。”现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已在全军范围内进行试用

  创新没有止境,为军服务没有终点。如今,罗二平又开始了新的跋涉,将目光投向了电磁场环境对人类生存及健康影响的课题研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