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提高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图)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06:31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编者按:随着大地复苏,北方部队冬季适应性训练已经落幕。开展冬季适应性训练,是探索严寒条件下作战规律和经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要途径。沈阳军区某摩步师贴近实战,从训练课目的设置、训练内容的规范、训练考评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促进了训练质量的提高,也给其他部队搞好新年度野外适应性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 铁甲踏风雪,将士冬训忙。 冬季适应性训练的号令一下达,沈阳军区某摩步师所属官兵迅速出动,一路冰雪一路疾驰,成建制奔赴长白山腹地,掀起了冬季练兵的热潮。 冬季适应性训练是部队冬季离开营区,进行战术、技术、战斗勤务等内容的综合训练,目的是探索严寒条件下作战的规律和经验,全面提高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以往,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冬训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冬训的深入开展。依据大纲的规定,冬训的时间段,恰好是部队进行复、补训的阶段。而对于复训什么、补训什么,没有明确的规定。某集团军副参谋长李向东认为,建立完善的制度是提高冬训质量的长远之计。2004年,沈阳军区下发了《冬季训练纲目》和《冬季训练手册》,对冬训的内容、时限、保障条件和考核标准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根据《纲目》和《手册》规定,结合多年在冬训场上的实践,这个师摸索了3年为一个冬训周期的训练体系。按照这个体系,每年集中解决一两个重点问题,逐步打通影响战斗力生成的各个关节点:第一步,解决“战场生存”,把部队拉到实际疏散地域,所有人员和大型装备实际进入疏散地域,完成构工伪装,掌握野外生存的基本方式方法;第二步,解决如何“打响”,通过分队比武和指挥所演练,基本解决一批冬训老大难问题;第三步,解决如何“合”,把重点放在兵种合成和要素集成的研究和实践上,通过组织对作战力量和各种保障兵力的考核,解决部队从生存到作战、从指挥到保障的方式方法。 冬训时间短、内容多,内容设置、训练安排、各种保障之间矛盾突出。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提高训练质量?这个师党委认为,要紧贴担负的作战任务,用作战任务来牵引,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训练效益。 在冬训的课目设置上,这个师针对战斗力评估出的“短板”,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紧急出动、徒步行军、地形学训练、露营等20余个内容,以全程对抗训练、全要素首长机关训练为重点,练机动、练战术、练勤务、练生存、练保障。 以往冬训,这个师把师团机关的干部全部编到连队,和连队官兵一起练行军、搞伪装,而对机关自身业务的演练却很少。在今年的冬训中,他们抓住把部队拉出营区的有利契机,利用生疏地域的资源优势,一改以往军官随连队训练的方式,集中、逐级、分层次组织各级军官进行识图用图训练、军官编组作业、想定作业,打牢军官的素质基础。某团在开进途中遭遇了“蓝军”的袭扰。记者看到“中军帐”里,参谋们紧张有序地敲击键盘、点击鼠标,以精确的计算和缜密的推理,判读情报,分析数据,为首长决策提供周密翔实、准确及时的信息。 该师高师长说:“冬训期间,全师出动到野外驻训,注重提高训练质量尤为重要?所以指挥员一定要求真务实。” 每逢外训,各个部门都想出成果,准备了多项活动。今年,师里根据各团队各自的工作特点来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砍掉了多项影响训练的活动,让团与团之间共同研究探索严寒条件下快速构筑工事、野外露营的新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冬训期间,全师成立了两个机动导调组,对部队全程跟踪导调;并派侦察营充当“蓝军”,对各单位行军、宿营、战术训练进行全程侦察、袭扰,实时反馈部队的训练情况,促进了训练质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