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俄维和部队训练营揭秘:士兵生活像住校大学生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14:46 新华网
俄维和部队训练营揭秘:士兵生活像住校大学生

俄罗斯维和士兵在进行军事训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新华网专稿: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中游的萨马拉州因生产图—154客机和拉达轿车而闻名世界,而坐落在该州首府萨马拉市郊区的俄罗斯第一支维和部队则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知名度。日前,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3家外国媒体以及俄独立电视台的记者参观了这座被誉为俄罗斯维和部队摇篮的兵营,近距离接触了俄维和士兵的培训情况。

  记者参观的俄罗斯第15摩托化步兵旅(维和旅)驻扎在距萨马拉市40公里的罗辛斯基小镇。这个旅是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命令于去年年初组建而成的第一支俄罗斯维和部队。

  酷寒中的室外操练

  今冬,萨马拉州降雪频繁,天气异常寒冷。记者参观的当天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6℃。负责组织此次参观活动的俄国防部外国媒体联络处处长尤里·赫韦钦在记者团出

  发去军营前说:“今天将要参观的室外训练场气温会更低,不过维和旅已经在训练场上临时搭起了帐篷,在那里记者朋友们可以喝上热茶和伏特加酒。”虽然赫韦钦曾说

  过,来参观的除了本报记者外,还有德国和日本的媒体同行,可是他们派来的均是俄罗斯当地雇员,因而我们便成为参观人群中仅有的两名外国人。

  由于路上积雪严重,记者乘坐的车辆用了1个半小时才从萨马拉市赶到军营。萨马拉州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皑皑白雪覆盖了这片一马平川的土地。在经过了几道检

  查站后,我们乘坐的车辆在维和旅指挥部楼前停了下来。虽然天气很冷,但仍能看到一群士兵正在指挥部前的空地上操练。

  维和旅指挥官谢尔盖·库佐夫列夫和维和旅所在的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军区新闻局局长康斯坦丁·拉祖特金在指挥部接待了记者团。库佐夫列夫向记者简要介绍了维和旅的情况。他说,维和旅由3个摩托化步兵营、1个侦察营和保障部队组成,共有官兵约2500人。这支部队将主要在独联体国家执行维和任务,必要时将根据联合国的安排到其他国家执行任务。目前,第3摩托化步兵营正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

  “请不要把弹壳带走”

  介绍完情况后,库佐夫列夫亲自陪同记者参观。在营区中心广场上维和旅使用的武器装备一字排开,其中包括机枪、坦克、通信装置、运输车辆和大型工程维修车等。在每种武器装备旁都有一名士兵负责给记者讲解,库佐夫列夫还不时作补充说明。

  参观完武器装备后,记者团被领进维和旅教学培训中心。维和旅士兵们在这里接受系统的理论培训,内容涵盖射击基础和规则、工程技术、军事医学、通信、侦察、后勤保障和国际人道主义法规等。教学培训中心内共有19个教室,每个教室的外墙上都注明士兵们在此学习的科目。记者参观时,不少教室都有士兵在上课。在医疗救护教室,教官正在教学员如何为“伤员”包扎。在射击基础和规则教室,一名士兵在记者面前进行了机枪快速组装演练, 另外一名士兵则在旁边为他计时。

  离开教学培训中心,记者乘车前往维和旅野外训练场参观。这个名为“黑色溪流”的训练场面积非常大,分为若干个区域。在这里记者看到,士兵们正冒着严寒进行各种模拟实战演练。训练场上“硝烟弥漫、枪声阵阵、信号弹不时飞上天空”,使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检查站”的士兵们为记者演示了如何使用专用仪器检查来往车辆。此外,士兵们还进行了击退“武装匪徒对检查站袭击”的演练。据介绍,士兵野外训练课三分之一在夜间进行。野外训练常常会 利用特技效果模拟紧张、突然和危险的气氛,以提高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

  训练场的管理非常严格。记者在近距离拍摄士兵射击训练时,看到地上的弹壳后问一名士兵,“可以给我几颗吗?”这位士兵随即送来了十几颗。正当记者要把弹壳放入口袋时,一位军官走上前来,非常客气地说,“请不要把弹壳带走”。于是记者只得把刚刚得来的弹壳完璧归赵。由于天气寒冷,记者在参观完士兵们的野外操练后被邀请到训练场上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取暖,在这里喝杯热茶,再喝点伏特加酒,寒意很快就被驱散了。

  士兵生活像住校大学生

  训练场参观结束后,记者乘车直接来到维和旅士兵食堂参观。由于正是开饭时间,食堂内坐满了就餐的士兵。据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军区新闻局局长拉祖特金介绍,

  维和旅的士兵全部为合同兵。他们不用像义务兵那样轮流到食堂帮厨,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和训练,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合理。他还说,义务兵必须至少服役半年才有机

  会转为合同兵。合同兵的待遇比义务兵要好许多。一名普通义务兵每月津贴约450卢布(1美元约合28.2卢布),而普通合同兵每月津贴则达7000卢布。此外,合同兵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还享受一定优惠。

  维和旅将记者团参观的最后场所安排在士兵宿舍楼。维和旅士兵的生活更像住校的大学生。他们享受公寓化居住条件,每个两居室套房内大房间住3人,小房间住2人。宿舍楼内还配备洗衣房、娱乐室、健身厅等设施。记者们走进了位于一层的一间士兵居室,恰好遇到3名士兵刚刚就餐归来。放在靠近窗户桌子上的一个水壶吸引了中国记者的目光,因为从茶壶的

商标可以看出,这是中国的产品。小小的水壶拉近了军营与中国记者的距离,房间内的士兵也成为了记者采访的对象。一位名叫萨沙的士兵说,他在军队当了7个月义务兵后转为合同兵。他与军队签了3年的服役合同,并准备在期满后续签合同。他说,当一名维和士兵很光荣,可以经常到国外执行任务、开拓视野。他对津贴标准感到满意,并表示将一边服役,一边 接受高等教育。(记者 岳连国 魏忠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