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防太平岛的台湾“海巡署”人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1月5日,台“国防部副部长”蔡明宪声称,在南海太平岛建机场跑道的决定“主要是基于战略考量”,“占得越久,台湾筹码就越多”。此外,台军方还在南海规划了两个潜艇“伏击区”,非常接近大陆运送石油的航道。有香港媒体分析认为,台当局此举是为了对大陆进行“战略吓阻”。
太平岛原本有条石子路,可以当做小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称,早在任“海军总司令”时,台“国防部长”李杰就有在太平岛建机场跑道的想法,因为“在南海诸岛礁,放眼望去,各国都在‘起高楼,建高塔’,只有台湾拥有
南海最大的太平岛,却是‘平平的一片’”。2005年6月,台当局声称,美国卫星情报显示,“大陆舰艇在太平岛周边海域现身,而且是主力军舰”。台军以此为借口,紧急召集军方高层商量,会上提出包括重新驻军、提供装备增强岛上火力等方案,最后决定修建机场跑道。计划修建的跑道长1100米,可供运输机起降,预计整个工程将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
2005年12月,此事被岛内媒体捅了出来,台“国防部副部长”霍守业仍然百般辩解,声称机场只是作为民间和人道救援之用。但是据《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军方已把购买潜艇与在太平岛上建机场跑道视为“同层级的战略规划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军方还在太平岛所处的南海海域规划了两个潜艇“伏击区”,选的位置介于东沙与太平岛之间,是总规划的16个潜艇伏击区中最远的两个,很接近大陆运送石油的航道。香港媒体认为,台湾的想法是:一旦拥有威胁大陆运油航道的能力,在战前可对大陆发挥“战略吓阻”,在战时可截断大陆的石油运补,“而且就算两岸无战事,未来在南海资源共同开发上,台当局也会多一些谈判的筹码”。《中国时报》也指出,太平岛机场在军事上的真正目的并非用来起降战机,发展在该区域的空中优势,而是为了配合即将采购的新潜艇以及可以在机场中转的P—3C反潜机,凭借太平岛扩充在周边海域的水下战力。
不过,台当局此举引起普遍质疑。不少“立委”认为,台湾军方的做法可能挑动南海地区的敏感神经,国民党也认为南沙现在是“火药库”,兴建机场必须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