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熊光楷:安全威胁多样化是当前国际形势突出动向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09:04 新华网

  新华网12月27日消息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17期刊登文章《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妥善应对安全威胁多样化》。文章内容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的答记者问。文章指出:安全威胁多样化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突出动向,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重大挑战;加强合作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趋势,也是国际社会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全文如下:

  2005年国际安全形势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答本报记者问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就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有关问题,对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同志进行了专访。熊光楷会长在访谈中指出,回顾一年来发生的国际重大事件可以看出:安全威胁多样化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突出动向,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重大挑战;加强合作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趋势,也是国际社会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

  记者:值此年终岁初,请您对2005年的国际安全形势作一个总体回顾与评价。

  熊光楷:2005年是我国“十五”时期的终局之年,又是即将进入“

十一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对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一年来发生的国际重大事件表明,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但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有新的发展。2005年国际安全领域的突出动向就是以恐怖主义为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凸显,传统安全威胁仍然严重存在,能源安全等经济安全问题继续引起广泛关注,安全威胁多样化的挑战更加明显;但大国相互借重增加,和平协商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途径,各种形式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国际社会在应对安全挑战上取得新的成效。

  安全威胁多样化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突出动向,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重大挑战

  记者:您谈到2005年国际安全形势的突出动向是安全威胁多样化的挑战更趋明显,是否可以谈一下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熊光楷:一年来,国际安全威胁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凸显。2005年10月25日被美国内媒体称为是“悲剧的里程碑”。当日,美军在伊拉克阵亡人数突破2000人大关。截止到12月13日即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进入第1000天,美军阵亡人数已达到2149人,至此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结束后的阵亡人数已是大规模作战阶段阵亡138人的十几倍之多。美发动伊拉克战争,未能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相反在伊境内乃至全球引发了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国际恐怖活动继续呈上升之势。截止到11月底,全球已发生较大规模恐怖事件约360余起,比2004年同期约增加20%;造成约3000余人死亡,比2004年同期约增加10%。年内,国际恐怖活动遍及西欧、高加索、中东、南亚乃至东南亚的广大地区,英国伦敦、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岛、俄罗斯纳尔奇克、印度新德里等地均发生了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惨重伤亡,特别是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的恐怖爆炸袭击事件,造成我国防大学学员代表团3人遇难、1人受伤。恐怖活动对国际安全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2005年8至9月,美国南部遭受飓风袭击,数百万人撤离,上千人死亡。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强烈地震,据巴方统计,截至11月8日,死亡人数已达8.7万人。禽流感蔓延势头相当迅速。禽流感疫情已由东南亚国家迅速扩散到欧美等地区。据有关机构统计,今秋以来已有12个国家出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已证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达到132人、死亡68人。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以军事安全为代表的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2005年全球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保持较高数量。截止到目前,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39起,比2004年全年的36起增加3起;新发生15起,与去年新发生数持平。各国依然高度重视军事安全的地位和作用,继续加大军队建设的力度,以新军事变革为核心的国际军事竞争进一步趋强。主要国家继续加大国防投入。美国2006财年国防预算为4402亿美元,比2005财年增长约4.3%。日本2006财年国防预算为49120亿日元(约合459.06亿美元),比2005财年增长约1.1%。俄罗斯2006财年国防预算为6673亿卢布(约合234.14亿美元),比2005财年增长25.65%。印度2006财年国防预算为8300亿卢比(约合190亿美元),比2005财年增长约7.8%。各国国防预算增加部分主要用于研购先进武器装备。美国继续推进部队数字化改造,加紧发展未来战斗系统、全球信息栅格(GIG)、天基红外卫星探测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年内完成移动式“白杨—M”导弹系统的发射试验,该型导弹可作变轨飞行,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日本加紧与美联合开发导弹防御系统。印度于4月11日正式启动国产航母建造工程。军事安全领域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围绕核问题的较量有新的发展。今年,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显示朝美仍存在严重分歧,和谈进程仍然步履艰难。年内,伊朗核问题解决进程未获明显进展。美欧与伊朗之间的矛盾有所突出。总之,当前对许多国家而言,尽管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但传统安全威胁仍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军事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地位作用依然突出。

  三是以能源安全为代表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明显。2005年,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8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亚洲交易时段创下每桶70.80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04年底每桶43.35美元上涨了63%。此后,油价虽有起有落,但长期保持在每桶60美元上下的高位。12月5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价格一度又达到每桶60.80美元的近期高位,收盘价格为每桶59.91美元。 “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使能源主产地和能源通道安全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中东既是全球石油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安全形势最动荡的地区。伊境内武装冲突和暴力袭击此起彼伏,沙特等产油大国也日益成为恐怖袭击重点目标。中亚里海地区历来被称为“第二个中东”,该地区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多,“三股势力”再度趋于活跃,政局出现一些动荡迹象,外部力量加紧渗透和争夺。西北非、几内亚湾和苏丹等非洲石油主产地局势也引人关注。马六甲海峡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海盗活动猖獗,恐怖袭击几率增加,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区内国家加强了安全合作,区外国家有的明显存在插手海峡安全事务的意图,美国一再表示愿派兵进驻海峡 “协防”,日本谋求参与沿岸国“打击海盗”行动,印度加强了海峡西侧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事基地建设。能源价格走高的不利影响更加突出。尽管油价上升在短期内会给一些产油国带来丰厚的利润,但高油价引发了各类能源、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使各国经济运行成本增加,经济增速放缓。据世界银行预测,油价上涨将使2005年美国经济增速降低约0.75%,亚太地区经济增速降低约0.5%—1%。世界经济还面临着贸易摩擦多发、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问题日益严重等隐患。

  回顾一年来国际安全领域的新情况,可以看出,安全威胁更加多样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重大挑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加强合作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趋势,也是国际社会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记者:当前安全威胁多样化是国际安全形势的突出动向,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熊光楷:面对安全威胁更加多样化的挑战,单个国家的行动往往难以奏效,国际合作才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一年来,单边主义进一步受挫,各国在安全领域内的共同利益增加,相互依存和相互借重上升,双边和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活跃,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安全挑战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一是大国相互借重有所上升,安全合作得到加强。当前,大国之间相互借重合作与相互防范竞争并存,但相互借重与合作的一面更加突出,在安全领域内的共同利益增加。中国与其他大国间的战略对话与安全合作不断加强。中美元首年内五次会面,两位元首一致认为,两国在解决地区热点、防范和应对恐怖主义、防扩散、防范自然灾害、防控流行性疾病等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重大的共同责任。中俄元首年内五度会晤,两国启动了国家安全磋商机制,在上海合作组织建设等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密切配合,并于8月18至25日成功举行了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中欧关系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的良好局面,中国与英、法、德等欧洲大国建立了反恐问题定期磋商机制。美欧俄等各大国间的战略对话与安全合作有所加强。年内美俄元首四度会晤,就加强在反恐、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达成一些共识,并签署了防止便携式防空武器系统扩散的协议。布什第二任期以来三访欧洲,着力修补美欧关系,法、德等国也承诺愿帮助美培训伊拉克安全力量,特别是双方在伊朗核问题上注意协调立场,联手对伊施压。5月10日,俄欧峰会签署“战略伙伴关系路线图”,就建立经济、内部安全、外部安全和科教文化四个统一空间达成一些重要共识。各大力量围绕国际热点问题的合作趋于加强,特别是中美俄等各方加强协调,促成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俄提出将伊朗铀转化活动转移至俄境内进行的新建议,美欧对此表态比较积极,促成伊朗核问题出现一些转机,等等,都表明大国间在地区安全上共同利益增多、合作趋强。

  二是各国大多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政策取向,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的途径得到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上升。更多国家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政策取向,营造更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和平环境,和解与对话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争端的主要途径。朝鲜半岛北南和解势头日趋强劲。朝韩两国利用纪念朝韩首脑会晤5周年和朝鲜半岛光复60周年的契机表示,北方无意武装进攻南方,南方也无意敌视和进攻北方。韩国防部2月4日宣布,从国防白皮书中正式删除将朝鲜称为“主敌”的定义。南北和解与合作进一步得到推动。印巴和解势头日益明显。印巴经济互补性很强,但长期军事对峙导致两国直接贸易额仅为间接贸易额的1/6,特别是印度计划修建3条从国外输入天然气的管道,其中2条都须穿越巴基斯坦领土。经济因素推动了印巴和解。印巴首脑年内两度会谈,同意为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寻找一切可能的办法,重申决不允许恐怖主义活动破坏两国和平进程。国际社会及印巴国内普遍认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两国敌对状态明显缓解。

  三是多边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多边安全机制得到加强。作为多边安全机制的核心,联合国正在发挥更大作用。第59届联大于4月13日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这是“9·11”事件以来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反恐法律文件,对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第60届联大首脑会议于9月16日通过的《成果文件》强调,有必要尽全力在本届联大期间制定《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更趋成熟。7月5日举行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通过了《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等重要文件,做出建立成员国常驻反恐机构代表机制等决定,有利于提高组织内部的合作效率。欧盟加强了安全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反恐合作。9月21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一系列反恐措施,包括批准欧盟电信反恐计划,要求25个成员国保留所有电话通话、短信、因特网和电子邮件数据,以便打击恐怖主义与犯罪活动。应对自然灾害与禽流感的国际合作显著加强。1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了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此次会议在灾难发生后仅10余天即迅速召开,形成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全球救灾赈灾行动。美国遭受飓风袭击和巴基斯坦地震后,国际社会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11月6日,禽流感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召开,通过了指导国际社会抗击禽流感的行动步骤,以及一项总额10亿美元的抗击禽流感全球行动计划。能源安全和能源通道安全合作引起重视。1月6日,中、日、韩、印4国与沙特等8个中东产油国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主题为“地区合作:能源安全的关键”的国际会议,重点讨论了能源安全问题。在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上,年内印尼、马、新三国加强了海上联合巡逻;9月13日,印尼、马、新、泰四国正式启动了联合空中巡逻机制。

  但国际社会在加强安全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大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分歧依然明显,对深化大国安全合作构成一定牵制;由领土、资源、民族、宗教等问题导致的矛盾盘根错节,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对各国改善相互间关系和热点局势降温都构成一定阻力;国际安全合作在机制化、长期化和提高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尚存在许多具体问题。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

  记者:中国领导人曾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但我们也看到,国际上仍不时会出现“中国威胁论”的杂音。请谈谈中国为什么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熊光楷:当前,国际社会的“中国热”持续升温,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地位日渐提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安全威胁多样化的需要,在国际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欢迎,外部舆论环境总体趋于客观友善,但“中国机遇论”与“中国威胁论”并存,对华战略借重和疑虑都在增加。一方面,中国和平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对华战略借重呈明显增强之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9月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无法苟同“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其国力的提升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总的看,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看法,出发点不尽相同,但主流是积极的,认为中国发展对各国更多的是机遇。各国在经贸、能源、反恐、防扩散以及地区安全等领域内对中国的战略借重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再度泛滥,有些国家对华防范和疑虑也呈上扬之势。有些国家既想从中国发展中受益,又担心受到中国发展的冲击甚至挑战。在“中国机遇论”占居主流的同时,“中国威胁论”再度抬头,版本不断翻新,涉及更多领域,波及更多地区。特别是有些奇谈怪论将世界上新发生的问题,都与“中国威胁论”挂钩,如“中国商品威胁论”、“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汇率威胁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外部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

  透过国际上的“中国热”可以看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要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多次强调,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第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和平外交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国文化历来热爱和平,主张“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华民族向世界传播的都是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友好心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1954年,就提出并与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世界多极化,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再度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主张。

  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符合基本国情的战略考虑,也是从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的必然抉择。古代中国曾拥有强大的国力,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但近代中国屡遭外敌入侵,饱受屈辱和欺凌。中国人民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只有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473亿美元,2004年达到19317亿美元,年均增长9%以上;1978年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2004年达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但我们也要全面认识当前的基本国情,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400多美元,世界排名在100位以后。农村还有26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城镇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100万人,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人口将近2400万。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第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国的和平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反恐合作,对国际反恐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积极斡旋,先后促成朝核问题三方和六方会谈,为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本着互谅互让、公平合理的原则,与俄罗斯等国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安全机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中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截止到2005年9月,共进口17698亿美元的商品,平均每年近50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岗位。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总额预计将超过30000亿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超过40000亿美元。这将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灾难后展开大规模援助行动,再到2005年美国遭受飓风袭击和巴基斯坦地震时伸出援助之手,中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1”、东盟与中日韩“10+3”等区域合作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国将通过自身的发展,推动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不断前进。

  总之,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不仅将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有利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并妥善应对安全威胁多样化的挑战,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李玉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