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评论:“近战”依然有用武之地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08:33 解放军报 | |
周礼 奎向前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更多方式是超视距精确打击,因此,有人认为“近战已经过时”。类似之说,值得警惕。 远程精确打击不能完全取代近战。正如火炮不能替代步枪,远程精确打击也不能完全 近战是城市巷战的必然选择。未来社会,世界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据联合国估计,在2030年全世界将有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城市街道纵横交错,地上建筑物林立,地下管道复杂。战斗人员和车辆只能沿街道机动,重装备不易发挥作用,攻守双方必然进行面对面的作战及逐巷逐楼的激烈争夺。如 伊拉克战争中的费卢杰之战,美军虽然掌握绝对的制空权和制信息权,但远程精确火力并不能摧毁所有个体目标;而网络信息攻击,占领的则永远只是一个“虚拟”的城市。近战是反恐怖作战的主要样式。当前,反恐怖作战已成为军队的主要职能之一。反恐怖作战中,联合部队可以被投送至任何地域并以压倒性火力进行战斗,但却无法将精确制导武器直接投送至敌我难辨的各种生活场所。如,杜达耶夫虽可命丧于远程精确制导导弹之下,但俄军却难为每一个恐怖分子都准备一颗精确制导导弹。何况多数恐怖分子都有着合法的身份,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时聚时散,行动十分诡秘,解决问题只能靠“面对面”的近距离特种作战。除此之外,反恐战场上的侦察、渗透和破袭等,一样也离不开近战。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就大量派遣特种部队士兵深入群山,骑着毛驴为精确打击系统指示目标,与恐怖分子“面对面”的交火。拉姆斯菲尔德甚至称赞“这就是21世纪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典范”。 智能化装备使近战能力空前提升。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单兵装备变得更加轻便和结实耐用,而且向着多功能、智能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每一单兵都将是个集通信、侦察、防卫和进攻于一身的“军事集合体”,近战能力得到空前提升。比如以色列最近推出的“先进一体化士兵系统”,具有陆地导航、全球定位、卫星通信、激光测距和敌我辨识功能,就将大大提高士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适合于 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巷战和在复杂地形中作战。因此,在未来战争中,非接触作战可能成为战斗的主要形式,那种大兵团“面对面”搏杀的场面很难见到了,但随着地面作战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因素的制约,近战依然有其用武之地,依然不可替代。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近战也将“旧貌换新颜”。我们如果现在疏于对近战的准备,放弃自己长于近战的传统优势,其结果将可能是“邯郸学步”,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