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 > 正文

彭学涛、华强:试论刘铭传台湾防务思想及建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5:21 新浪军事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彭学涛 华 强

  【提要】刘铭传抚台7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台湾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刘铭传确定了台湾防务思想,主张建立台闽一体化的联防体系。他提出战略重点重点设防,认为澎湖和台北为台湾防务重点。他将日本作为台湾假想敌,并在台湾设立“全台抚垦总局”,基本上实现了防务观念由“安内”向“攘外”的转变。刘铭传
对台湾防区重新进行划分,体现了他“防务为治台要领”的防务理念。在台湾整军练兵方面,刘铭传采取一系列举措,提高了驻台军队的战斗力。为了加强台湾防务,刘铭传注重标本兼治。他在台湾本土设厂,同时修筑铁路,建立军事通讯设施,为台湾的近代防务建设及社会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刘铭传;台湾;防务;军队

  台湾地处西太平洋交通要冲,历代政治家、军事家誉之为南洋门户、七省藩篱、东南锁匙。为了加强台湾防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命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抚台7年、政绩突出。他大胆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台湾建立了稳固的防务体系,为保卫宝岛台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之际,重温刘铭传的台湾防务思想及防务建设,缅怀刘铭传建设台湾事功与业绩,对见证海峡两岸同根历史与同种文化不无意义。

  一、以大陆为后盾,以澎湖为枢纽,突出战略重点,建立台闽一体化联防体系

  台湾孤悬海外,一旦受到敌人攻击与封锁必然孤立无援、处境险恶。刘铭传受命抚台时,认为“办防一事,尤为台湾最重最急之需”。⑴然而,要在台湾从无到有建立起稳固的防务体系,必须在政治、经济上有强大的后盾和后援。刘铭传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在受命赴台就任巡抚前,他向李鸿章等朝廷重臣请求,希望他们在朝廷上尽力争取对台湾的支持。刘铭传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朝廷方面,没有完全依赖于朝廷。

  在没有得到朝廷支持前,刘铭传分析,台湾隶属于福建,台闽之间往来密切,台湾是福建最直接的战略屏障,福建与台湾是战略依存关系。如果台湾防务空虚,福建则门户洞开;台湾如果没有福建作为支撑,台湾防务则成为无本之木。从战略态势看,台湾海峡南部之澎湖是台湾与大陆联系的天然跳板,扼守澎湖可以保证台闽联系畅通,福建应是大陆驰援台湾最前沿最重要的基地。

  基于对台海两岸战略关联的正确判断,刘铭传确定了台湾防务思想,即台湾防务建设必须以大陆为后盾和后援,以澎湖为枢纽,以福建为大陆援台基地,建立台闽一体化的联防体系。

  刘铭传到任后十分注重与闽浙总督杨昌浚的合作,以保证福建对台湾的战略协同和战略援助。中法战争爆发后,为巩固台闽联防,刘铭传多次与杨昌浚会面,商讨联防策略。1886年7月14日,刘、杨二人共同撰写了《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明确提出了台闽联防的思想:“台闽本为一省,今虽分疆划界,仍需唇齿相依,方可以资臂助。应遵旨内外相维,不分畛域,仍能相与有成”。⑵

  在取得台闽联防共识的基础上,福建积极支持和帮助台湾的防务建设,每年向台湾提供白银45万两,为台湾的防务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物资条件。

  在台闽一体化联防中,刘铭传提出一个重要的防务思想,即确立战略重点,实行战略重点重点设防。他认为,就台湾全省而言,澎湖和台北应视为台湾防务重点,尤其是澎湖,应视为重中之重,实为战略枢纽。他说,澎湖“不独为全台门户,亦为南北洋之关键。欲守台湾,必先守澎湖;欲保南北洋,亦必须保澎湖”。⑶为加强澎湖防务,他一方面奏请朝廷拨款,一方面筹借洋款,倾全力加强澎湖防务。在具体防务建设上,刘铭传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澎湖添设一批炮台,将17尊最新购置的阿马士顿新式大炮配备给澎湖守军;

  二、在澎湖西部妈宫沿岸专门修建一条城堰,通过城堰将周围炮台联结起来,以加强防御力量;

  三、任命跟随自己征战多年、号称“万人敌”的爱将吴宏洛防守澎湖,同时将澎湖防守将领由副将提升为总兵;

  四、调训练有素的水师“宏字”三营驻防澎湖;

  五、抽调一艘“海镜”号兵舰专供澎湖守军使用,同时添购“威利”、“威定”、“飞捷”、“南通”、“北达”等一批兵轮商船,以加强海上防御力量。

  刘铭传实施的一系列防务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澎湖的防御能力。

  在台湾防务建设中,刘铭传认识到“台湾四面环海,七省屏藩,久为岛族所觊觎”,⑷日本是台湾最大的威胁。他多次表示,“日本为台湾之患”。在台湾防务建设中,他提出,将日本作为台湾假想敌。假想敌确立以后,台湾所有防务均有针对性地对日本侵台进行准备。刘铭传将台湾一半以上的兵力布置在台北防区,在台北设兵15营,分别驻守基隆、沪尾、台北府城、宜兰等军事重地。尤其是在沪尾,刘铭传派出8营将士守卫。此外,他在沪尾、基隆和台北府等地修建了许多坚固的炮台,并布设沉雷、碰雷在各海口,使炮台的防卫力量得到加强。

  二、转变防务观念,划分防区,革新武备,建立陆海复合防御体系

  长期以来,清政府对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错误地认为“台湾乃海外孤悬之地,易为奸宄逋逃之薮”,“台湾之患由内生”,对台湾的防务一直持消极态度,实行“防台而治台” ⑸的错误方针,缺乏防御外侮的意识,导致台湾防务松驰,战守皆无可恃。

  清政府实行这一方针其实是“防民甚于防寇”统治思想的一个翻版。在台湾建省之前,清政府对台湾的原住民特别是少数民族采取弃、剿政策,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压迫与剥削,导致岛内族群矛盾十分尖锐。觊觎台湾的西方列强企图利用这些矛盾来排挤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刘铭传就任台湾巡抚后,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为“防海又须防番,势难兼顾,若得生番全服,仅防外患不忧内侮”。⑹因此,刘铭传积极转变防务观念,对内由“剿办”转变为实行“招抚”政策,并于1886年在台北设立“全台抚垦总局”,自任抚垦大臣。

  “全台抚垦总局”下设8个抚垦局,局下再设若干分局,对台湾少数民族进行积极的扶持和教化。抚垦局的设立,一方面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方面缓和了族群矛盾,使得刘铭传逐渐把台湾的防务重心放在抵御外侮上,基本上实现了防务观念由“安内”向“攘外”的转变。

  防务观念的转变势必要求对防区进行重新划分。在刘铭传抚台前,台湾被划为前、后、南、北、中5个防区。中法战争后,法军从台湾撤离不久,刘铭传就乘坐轮船前往安平、旗后、澎湖等地察看形势,决定按台湾的防务需求重新划分防区。

  1886年3月,他到台湾进行考察,听取地方官员的汇报。1887年10月,在征求了闽浙总督杨昌浚的意见后,刘铭传对台湾防区进行了新的划分。他把全台划分为北、中、南和后山四个防区:

  北路以台北府为中心,下辖新竹、基隆、沪尾等地;

  中路以台湾府(彰化桥孜图)为中心,下辖嘉义、鹿港等地;

  南路以台南府为中心,下辖安平、凤山、澎湖等地;

  后山以台东直隶州为中心,下辖卑南、花莲港二厅。

  刘铭传对台湾防区的新划分,体现了他“防务为治台要领”的防务理念,“建置之法,恃险与势;分治之道,贵恃其平”。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较为合理地解决了台湾兵力配置的问题。

  根据台湾四面滨海,孤悬海外的地理特点,刘铭传把添修军事设施重点放在台湾各海口的炮台上。从1885年8月刘铭传饬令台湾各主要海口砌筑新式炮台、安置新式大炮起,到1888年7月,台湾军民已分别在澎湖、基隆、沪尾及大坪山等海口修成了10座新式炮台。同时,台南的安平海口炮台也得到修缮加固。1889年,刘铭传花费白银64.9万余两从英国购买31门当时较为先进的后膛钢炮和加农炮。他专门聘请外国工程师进行安装调试,分别布防于已修好的新式炮台上。此外,他斥资3万两白银,购进沉雷60枚、碰雷20枚,作为海口防御之用。

  刘铭传十分重视海上力量的建设。他曾上书清廷,请求南北洋拨给台湾快船3艘,福州船政局拨给快船2艘,以助台事,但遭到清廷拒绝。⑻当时,全台仅有一艘专用的“海镜”号兵船。在此情况下,刘铭传四处筹借款项,花费巨资购买了威利、威定、南通、北达、前美等轮船,用来加强台湾海上力量。

  经过几年努力,刘铭传在台湾基本上建立了陆地、海口与近海相结合的近代化陆海防御体系。特别是台北、澎湖等战略要地,除了增加防御层次,更拓宽了防御领域,使台湾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整军练兵,以战斗力为标准,加强军队建设

  中法战争结束后,刘铭传及时总结和汲取战争的经验教训。他注意到台湾防务由于长期不受重视而导致驰废,驻守台湾的“湘淮各军皆强弩之末”,湘淮各营虽配备新式枪炮,但士兵往往“不能施放”。许多士兵“不识远近高低,枪出无准”,“且不知拆机磨擦,遇雨遇湿,上枪则损,重坐购之,随意弃之。” 刘铭传到任后,决心改变这种颓势,提出“台澎军政急宜讲求操练”。⑼

  在台湾整军练兵方面,刘铭传采取了 5 项举措:

  一、留强汰弱

  1886年,刘铭传在台北设立“营务总处”,在台中、台南两地设立“营务处”,由“营务总处”和“营务处”专门负责整军练兵。刘铭传整军练兵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根据“留强汰弱”原则裁撤驻台军队,“将无用的绿营冗兵裁撤下来,让他们担任盐务、厘金、邮政、地方保甲局和开山凿路事务。” ⑽刘铭传将裁撤剩下的4500余精兵重新编为35个营,分驻台湾各地。“留强汰弱”既节约了粮饷,又提高了驻台军队的战斗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西式练兵

  刘铭传在中法战争中看到中西方军队的差距,他认为西方军队不仅船坚炮利,而且军队训练有素,决心依照西方军队模式训练台湾军队。他不惜重金聘请洋人担任台湾军队教官,为官兵配备了西洋较先进的军械,按照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进行操典、射击等训练。

  三、严格考核

  刘铭传对军队的训练和管理实行严格考核制度。他规定,“一年内对带兵的统领考查两次,以枪法的精粗和军纪的好坏为赏罚准则。凡操练不力或染有不良嗜好者,不论军职高低,一律予以革职。” ⑾

  四、改革后勤

  为了稳定军心,刘铭传毅然决然地改革了台湾驻军的后勤体制。为了解决台湾驻军的后顾之忧,他规定对驻台官兵实行免费医疗制和抚恤制,下令在台北创设官医局、官药局和养兵院,专门为军人提供免费医疗。同时规定,凡在战争中阵亡者以及因老、病而退役者,一律依军职级别给予一定数量的抚恤费。此外,他在军中推行“存饷制”。所谓“存饷制”,即规定每月扣除官兵一定饷银,满3年后一并发还,作为他们探亲或归家的费用。

  五、兴办团练

  刘铭传下令在台北设立“团练总局”,各厅县设分局,各乡设团,广收练勇,让其平时“维护治安,战时佐助官军御敌。” ⑿刘铭传的整军练兵活动从官兵教育训练、武器装备建设和编制体制入手,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有效地提高了驻台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台湾的防务力量。

  四、发展军事工业以求自给,开办军事交通和军事通讯,保证战略协同

  刘铭传通过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总结,特别是中法战争的经验教训,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在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国家如果没有一个雄厚的工业根基,仅仅从外国采购几件新式武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敌强我弱的态势。

  刘铭传注意到台湾孤悬海外,一切依靠大陆,补给线非常脆弱。为避免出现“一有战事,往来遏绝”,军用物资援助被阻断之危境,他在台湾进行防务建设中注重标本兼治。刘铭传决定在台湾本土设厂,自己制造军火炮械。

  1886年3月,刘铭传命令记名提督刘朝千会同淡水县知县李嘉棠在台北大稻埕建造军械机器局,创办了台湾第一个军事工业。在机器局的基础上,1888年8月,刘铭传又建成了台湾大机器厂。这些军工企业以制造枪弹为主,兼理修造事务,技术方面已具有相当水平,“制出枪子,能与外洋来者无二也。” ⒀此外,刘铭传于1886年在大隆同设立火药局,用淡水出产的硫磺为原料制造火药,以供军需。在基隆、沪尾两地设置水雷局和水雷营,专门制造和布设水雷。这些军工企业的举办基本上满足了台湾本地的军事需求。

  刘铭传还注意到修筑铁路对台湾各防区军事力量协同的重要性,他是清末极力主张修筑铁路的封疆大吏之一。早在1880年12月,他就上《筹建铁路自强折》,朝廷将此折交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各省督抚议论。因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刘铭传愤而归乡。

  在抚台期间,他从增强台湾防务实力考虑,再次上奏朝廷,力主在台湾修筑铁路。1887年4月27日,刘铭传上奏朝廷,明确指出台湾修筑铁路“有裨于海防”,因为,台湾“新竹、彰化一带海口纷歧,万无此兵力处处设守”,“如遇海疆有事,敌船以军队猝然登陆,隔绝南北声气,内外夹攻,立见危迫。若修铁路,调兵灵便,何处有警,瞬息即至,无虞敌兵由中路登岸。” ⒁1889年3月,他再次上《复陈津通铁路利害折》,指出:“台疆千里,四面滨海,防不胜防。铁路一成,则骨节灵通,首尾相应。” ⒂在奏折得到清廷批准后,刘铭传立即下令在台湾设立铁路关局,聘请德籍工程师毕克尔为监督,向民间发行铁路股票。

  台湾铁路自1887年7月开始动工,经过几年努力,至1893年12月,修建了台北至基隆、台北经台南至新竹两段铁路,全长约100公里。

  刘铭传十分重视军事通讯设施建设,他认为“电报关系海防洋务”,所以台湾设立水陆电报尤为重要。他指出:“台湾一岛孤悬海外,来往文报,风涛阻滞,每至匝月兼旬,音信不通,水陆电报实为目前急务,必不可缓之图。”基于这种认识,他首先于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以后又在澎湖、彰化、基隆、沪尾、台南、安平、旗后、新竹等地开设11个电报分局。到1887年,台湾开通了两条海底电缆:一条由沪尾海口至福州川石山,全长217公里;另一条由安平海口至澎湖妈宫港,全长98公里。

  1888年3月,在台湾省内新开通陆路电报线480公里,加上原先开通的电报线,总长527.5公里。水陆电报的开通,尤其是海底电缆的开通,有助于刘铭传海防思想的实现。

  刘铭传在抚台的7年里,为台湾的近代防务建设及社会的近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密切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正如著名的台湾史学家连横所说,他的历史功绩“足与台湾不朽”。⒃刘铭传作为“保卫台湾的封疆大吏”、“巩固祖国统一的促进派”、“台湾近代化的先驱者”,将永远载入史册。⒄

  注释:

  ⑴《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刘壮肃公奏议》第1卷

  ⑵《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刘壮肃公奏议》第6卷

  ⑶⑺⑼⒃连横:《台湾通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10月第二版,第641页、第79页、第644页、第645页

  ⑷《造销法防军需折》,《刘壮肃公奏议》第8卷

  ⑸⒄姚永森:《刘铭传传》,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第2页

  ⑹《重修台湾省通志》第4卷,第28页

  ⑻《请拨兵商务轮船片》,《刘壮肃公奏议》第2卷

  ⑽⑾《惩办蠹役片》《丁中丞政书》,第518页、第518页

  ⑿《员弁纵贼殃民从严惩办疏》,《丁中丞政书》,第519页

  ⒀《小方壶舆地丛抄》第九帙

  ⒁《洋务运动》(六),第190页

  ⒂《刘壮肃公奏议》,第2卷

  (作者彭学涛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博士研究生,华强为该院教授、博导)

  相关专题: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