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 正文

身份隐藏了五十多年——探访郑和后裔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7:08 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贾葭/南京报道

  在我们小孩子心里,郑和就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能跑得那么远。

  73岁的郑恩良似乎已经习惯了媒体的采访。从去年夏天到现在,他的家里已经接待了数不清的记者。这个高大魁梧的老人,用着他那艰涩难懂的方言,把自己的故事,一遍又一
遍地讲给那些远道而来的记者们,但是他没有丝毫的厌倦,偶尔喝上一口水,眼光里满是兴奋和企盼。人们对这个老人感兴趣,是因为他是郑和的后裔。

  身份隐藏了50年

  这个家族的荣耀始于600年之前,繁衍至今,到郑恩良这一代,已经是第十八代。郑恩良对于自己这个郑和后裔的身份,却隐藏了50多年。

  “40年代初的时候,我才上小学,”郑恩良用他那苍老的声音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是郑和的后人。”

  彼时的国小历史教科书已经有了郑和的记载。但是郑恩良并不知晓那就是自己的祖先。“在我们小孩子心里,郑和就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能跑得那么远。”郑恩良告诉《望东方周刊》。云南晋宁县昆阳镇是郑和的故里,当时郑氏在云南晋宁是个大族。“底下人都要叫老爷的。”郑恩良说。

  随后而来的事情出乎郑恩良的意料。大概是1943年的时候,那时候郑恩良11岁,爷爷辈的老人告诉他,他们这个家族就是郑和的后裔。“当时大家都不晓得是第几代,后来我的爷爷郑天才在泰国清迈,帮助长辈打理生意,他告诉我们,他是郑和的第十六代孙。”郑天才的“长辈”即是郑和第十五代孙郑崇林。清朝末年,郑崇林离开云南玉溪老家,前往泰国清迈经商,后裔有三十多人。

  郑恩良对自己的新身份有点迷茫。因为传说郑和是个太监,这个称呼在当时就是个贬义词。因此他也不愿向人提起自己就是郑和的后裔。

  因为在泰国有亲戚,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海外关系”在政治上几乎是郑恩良头顶的一颗定时炸弹。在参加工作之时,他改名“马光璧”。“马”正是郑和的本姓。

  1995年,客居泰国的郑和后裔第十六代孙郑琴英到云南归宗认亲,郑恩良才正式对外承认自己为郑和后裔。“我这个身份隐藏了50年。”

  郑琴英是泰国支系的第十六代孙,她有个双胞胎的妹妹叫郑梅英,姐妹俩是郑崇林在泰国清迈的孩子。郑崇林在泰国建起第一家云南人的大马店,成为往来于云南泰国的回汉各族马帮的集散地和大本营。郑崇林本人也是老同盟会员,当地的侨胞领袖。郑恩良告诉《望东方周刊》,郑氏后裔大抵分为两个支系,云南支系和南京支系。泰国支系则是云南支系的衍生。郑和后裔在玉溪亦有一部分,和晋宁的后裔来往颇为密切。

  世代都知道自己是郑和的后人

  在江苏省政协工作的郑伟,最近家里刚刚添了一个宝宝。郑伟笑着对《望东方周刊》说,“这个孩子是郑和的第廿一代孙。”

  据郑伟介绍,“大尚存忠孝,积厚流自宽,藩衍更万代,家道泰而昌”是南京郑和后裔的命名顺序。“这个是祖先定下来的辈分排名,”郑伟说,“其中‘流’字辈是郑和第十八世孙,如我的祖父郑流宝,南京的‘自’字辈后人有一百余人,如我的父亲郑自敬、叔叔郑自海,当然一些像我这样出生在文革中的人,起名时就没有完全恪守辈分用字,这是当时社会环境使然。”郑伟说,“我们家族世代都知道自己是郑和的后人,我的祖父小时候就听长辈说,我们原先住在南京马府街,那里是郑和府邸所在地。”

  马府是郑和在南京的宅第,南京现在的马府街即因地处马府一带而得名。明清两代马府街郑和府邸面积很大,东至长白街,南达白下路,西至太平南路,北至太平巷。到太平天国前,马府仍有房屋七十多间。另有厨房、马厩、仓库等,后有马府花园(今南京郑和公园)。“从明代到清朝中叶,郑和后裔一直居住在马府街,几百年的繁衍,人口增多,居住空间日益狭小。乾隆年间,一支后裔率先从马府街迁到苏州定居。此后还有一些家庭陆续迁出,但多数后裔仍聚居于马府街。”郑伟介绍说。每年春季,郑伟和家人都去牛首山祭扫郑和墓。祭扫当日清晨,后裔备好祭祀用品,乘马车由马府街沿中华路南下出城,过石子岗赶往江宁谷里乡郑和墓。祭墓时须请一位年长阿訇念经,活动特别庄严。祭祀结束再到墓旁郑家村内,同郑家村的村民交谈叙旧,并酬谢他们一年来对先祖墓地的精心看护。现在郑家仍保留这样的祭扫方式。近几年来,南京市在7月11日举行各界人士祭扫郑和墓活动,部分郑和后裔也参加了这项活动。至于郑和究竟埋在哪里,究竟有几个郑和墓,学术界有争议,有关学者正在进行研究,各自都有相当佐证。“我们去祭扫的是1985年按照伊斯兰教风格修建的位于南京牛首山的郑和墓。”郑伟说。世代保留郑氏传统

  不管是南京支系还是云南支系,郑氏后裔一直都保留着穆斯林的传统。

  郑伟介绍说,“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回族,自然在我的户籍文件上民族一栏填的是回族。一些郑和后裔与汉族通婚后,他们的孩子大多选择回族,也有少数人填报户口时选择汉族的。我家中仍然保持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如不吃猪肉,遵守回民的丧葬习俗,每年过开斋节等。”云南支系的郑恩良家亦是如此,郑恩良说,他们世代都信奉伊斯兰教,是标准的穆斯林。郑恩良以前在中共晋宁县委统战部从事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这与他的回民身份和宗教信仰有莫大的关系。为何云南支系和南京支系的命名不同呢?据郑伟和郑恩良的说法,是因为两地各自流传下来的家谱不同。

  南京郑和家谱的原名应该为《咸阳世家宗谱》,这得从郑和的先祖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说起。据记载。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在元朝时被任命为云南省平章政事,坐镇云南,他在云南兴屯田,修水利,办教育,得到当地百姓拥护。他逝世后,被封为咸阳王,云南老百姓自觉替他树碑。郑和是赛典赤的六世孙,原名马三宝,在明朝大军进攻云南时被俘,他跟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深得信任,朱棣即位后,赐其姓为郑。为示不忘先祖,南京郑和家谱称《咸阳世家宗谱》。南京一共有四册郑和家谱,一册家谱于上世纪50年代末,因北京民族文化宫搜集郑和资料而向郑和后裔要走了家谱,当时没有留下收条和姓名;一册家谱在抗日战争时丢失;一册家谱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烧掉;一册家谱仅存一块木刻封面木板,这样南京四本家谱都相继遗失。南京的郑和家谱奇大无比,其封面为木刻夹板更是少见,这可能是家谱不易保存的重要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起,郑和的后人就为寻找丢失的家谱四处奔走,他们远赴北京,终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找到一份“抄郑氏家谱首序”抄件复印件。《郑氏家谱首序》计一千一百余字,明确披露了郑和的远祖于宋神宗熙宁三年来归宋朝,郑和是赛典赤六世孙;郑和为何被赐姓郑;归葬牛首山等重大历史事件。郑伟说,“我要给我的后代讲述先祖的光辉业绩和航海故事,以及我们家族的历史沿革,郑和下西洋的精神,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关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