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 正文

历史纵横谈:“文化郑和”的历史印记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23:12 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7月6日电 (记者王凡凡)记者日前从前来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的代表中获悉,为了纪念郑和,马六甲华侨特地从“中国石雕之乡”福建惠安定制了一尊高约2米的郑和石雕像,并运至马六甲三宝山,以供游人瞻仰。

  北京大学的孔远志教授近年来先后访问了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家,实地考察了当地与郑和有关的寺庙,搜集了大量有关郑和的故事和传说。他介绍说
,目前在东南亚各国,较为著名的郑和寺庙有14座,相关传说有几十个。此外,与郑和有关的地方还有印尼三宝垄的三宝洞、三宝墩、三宝井、三宝河和三宝圣碑,茂物的三宝井,邦加岛的“郑和脚印”,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宝山、三宝井与郑和将军路,槟城和登嘉楼的“郑和脚印”,泰国的郑和塔、三宝港和三宝佛公,斯里兰卡的郑和桥等。

  “把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加以神化,是华人传统信仰的一个突出体现。”孔远志说,“传说中谈到郑和在海外的影响时,都突出甚至夸大了郑和个人的作用。实际上,它反映了郑和船队、尤其是数百年来中国移民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南洋的事实。”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庆新也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在福建、广东等地发现了一些“郑和崇拜”遗物,影响较大。中外学者研究显示,目前,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东南亚各国的环南中国海区域,存在着一个以华人社会为依托、大体相同的郑和崇拜现象。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异地生根的文化象征。

  福建师大徐心希教授表示,华侨华人与所在国人民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推动了所在国经济与文化的蓬勃发展。也正是基于这个深沉的历史积淀,东南亚许多地方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郑和的传说,当地人民将郑和奉若神明,为之建庙奉祀且600年香火旺盛,持续不衰。

  “历经600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在中国和当年郑和下西洋远航船队主要经过的东南亚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郑和:一个是中国历史范畴的郑和,一个是存在于东南亚历史记忆中的文化范畴的郑和。”

  厦门大学副教授曾玲说:“东南亚视野中的郑和,虽然是以中国明代的郑和为基础,但却是由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在内的东南亚各族群,以当地文献、宗教仪式、神话传说和社会民俗等方式,诠释的一个他们所认同的文化的郑和。”

  据曾玲介绍,在东南亚地区,有许多在中国典籍里未见记载的关于郑和的资料和传说。这些文献除了中文以外,大多以马来文、英文、印尼文、荷兰文等写成。例如成书于1615年马来文学经典名著《马来纪年》,就记载了未见于中国文献的郑和护送明朝汉宝丽公主和500名随员和亲马六甲苏丹满速沙的故事。一直到今天,这个歌颂华人与马来民族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的美好故事还一再被马来人和华人艺术家当成艺术创作的素材,搬上戏剧和歌剧舞台。

  在泰国,有关郑和的庙宇则呈现出佛教化的特征。泰国古王都大城府的三宝公庙,泰名为帕南车寺,原是一座佛教的庙宇,郑和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时,曾两次访问此地。为了纪念郑和,早在1617年之前,当地就将它改为“三宝公庙”,成为一座以佛事祭拜郑和、以佛像代替郑和形象的庙宇。

  在东南亚有关传说中,郑和被赋予许多超自然的神力。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就流传着不同版本的郑和诞辰日或抵达日的传说,并举行不同形式的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这些仪式和庆典在历史的演化中,已经逐渐延续下来成为当地的习俗。

  曾玲表示,“在郑和下西洋主要经过的东南亚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当地各族群对郑和的热爱与崇敬,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所实践和追求的国与国之间睦邻友好、和平外交、不同宗教与文化族群之间相互接纳、和谐相处、互动融合以及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这些是郑和留给世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今天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

  相关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