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 正文

不能忘却的枪声——踏访卢沟桥感怀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 21:51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夏洪平

  出京城西南30里,穿过宛平古城,卢沟桥便横卧在我眼前了。

  春天悠长的风穿过空旷的桥面,桥身两旁的石狮披着800多年的风尘,寂静而沉默。

  可是,在这深深的静默中,我却仿佛听到了刺耳的枪声:1937年7月7日夜,屯兵卢沟桥西的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反抗。那一声枪响,掀开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全民抗战序幕。

  避开桥面两侧改建成的现代水泥路,我走在先祖留下的大青石桥面上。800多年的车碾马踏,厚厚的石板早已凹凸不平,深深的车辙沟坎向人们展示着它那沉重而又沧桑的阅历。“卢沟石桥天下雄,正当京师往来冲。”这里自古是京西南交通要道,行人常在此停留一夜,次晨迎着晓风残月登程。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68年前的枪声打破了这一切的美好和宁静。卢沟桥,在枪声中哭泣。

  走到西桥头,喧嚣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当年的血火战场,今天已成了古玩市场。于是有人天真地以为,卢沟桥的枪声,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了。曾有一个所谓的日本历史学专家,专程到卢沟桥宣布自认为轰动世界的新发现: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是中国军队打的,卢沟桥事变不过是一个偶然事件。

  卢沟桥畔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中国历史学家这样回答他:如果你是一个尊重历史的历史学家,就应当首先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为什么一支日本军队竟然远离自己的国家,跑到中国古都的门口搞什么军事演习呢?

  枪声已凝固在历史的书页,鲜血已渗透在人的心里,这是谁也涂抹不掉的。

  桥头走来一群年轻的士兵,面色深沉,那一张张还带着些许稚气的脸庞上,显出与他们实际年龄不符的凝重。带队的中尉军官告诉我,到卢沟桥参观是该部每年新入伍战士必上的一课,在卢沟桥上走一走,摸一摸宛平古城墙上的弹痕,战士们在训练场上的劲头就更足了。

  同为军人,我深深理解我的年轻战友们在卢沟桥上感悟到的一切:在和平与战争的跷跷板上,军人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停车场看车的高大妈告诉记者,每年5月,到卢沟桥的游客就多起来,进入7月人就更多了。正说着,一辆旅游大客车稳稳停下,这是一个台湾同胞旅游团。我问其中一位简女士:北京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怎么想到来卢沟桥?简女士爽朗地说:小学时在教科书上读到卢沟桥,就记住了那一段悲壮的历史,就一直盼望着能亲眼看一看卢沟桥,数一数那数不清的石狮子。

  是的,不管在天涯海角,我们都有中国心。

  凭栏远望,卢沟桥侧新建的大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来自河北沧州的生意人李红旗经常开车从大桥上经过,他对我说:每次路过,都要认真看一眼卢沟桥,虽然耳边吹着和煦的风,但他总好像能听到那远隔68年的枪声……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和这个粗犷的北方汉子一样,很多憎恨侵略战争的人都会认真看一眼卢沟桥,这是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人民的共同情结。

  不能忘却卢沟桥的枪声,因为那枪声会永远回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相关专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