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观察:战后60年世界棋局五大走势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14:37 东方早报

  一场战争打破一盘政治棋局。迄今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如此。

  西欧在经历了二战洗礼后产生了一股空前强大的凝聚力,世界上最发达的政治经济共同体———欧盟给这片大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和平,然而东欧诸国在冷战中却沦为大国争霸的牺牲品。世界各国在60年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进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各国
对二战理解的分歧。历史无法支配当前的外交关系,二战也没有终结一切战争。即便真的不再有世界大战,我们这个星球依然没有根本的和平,因为人类尚未摆脱战争的阴影。

  联合国以机制维护和平

  二战的浩劫使人们在战争期间就开始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1943年,同盟国在莫斯科和德黑兰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设想。1945年4月25日,关于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联合国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10月24日,联合国作为实体组织正式成立。

  目前,联合国拥有191个成员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它对所有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开放。

  联合国建立的初衷是维护世界和平,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但其中的一票否决权却常遭到滥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否决权的使用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此外,联合国对一些大国的行为仍然表现得无能为力。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就绕开了联合国直接出兵伊拉克。

  近年来,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具体的改革方案依然没有获得共识。各个国家所希望看到的改革实质很不相同,以美国为例,要求联合国改革主要是希望联合国更能附和美国,但是在美国以外地区,人们要求联合国要拥有比其成员国(特别是美国)更大的权力。有人建议应当让更多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这些以印度、日本和德国为代表。另一个建议则是废除英国和法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由欧盟接任。2004年,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明确表示寻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所有这些国家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反对声音。

  冷战并没有真正结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悄悄展开。

  1945年5月8日欧洲胜利日后,苏联和西方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开始沿中欧的一条分界线驻扎。在随后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英、美三巨头决定继续驻军,且任何一方都不应该试图将对方赶出当前所在的地区。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冷战由此拉开序幕。

  从1945年到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这不是一场“热战”,而是一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集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内的矛盾不断激化,各种问题纷纷显现。1991年12月25日,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停止存在,冷战落下帷幕。

  人们在描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局势时,用的最多的短语便是“冷战结束以来”或“冷战后”,其依据是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消失,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再与冷战有关。其实,这不过是人们期望中的“理想状态”。十几年来,世界许多事情表明,冷战并没有真正结束。

  核问题和平蒙恐怖阴影

  1945年7月16日凌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上,人类第一个核爆炸装置试验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放到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出现,标志着战争形态由热兵器时代跨入热核兵器时代,世界开始笼罩在一片“漫长而又恐怖的和平”中。

  1952年11月1日,美国进行100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1955年11月22日,苏联进行了以固态氘化锂6为装料的氢弹试验,核武器进入第二代。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三代核武器研制成功。

  到1990年,全世界核武库总储备量达55000个核弹头,足够将人类毁灭几十次。由于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人类在研制和开发核武器的同时,也在寻找治核之道。1968年1月7日,美国、英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华盛顿、伦敦和莫斯科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已达187个。从1969年起,苏美两国在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上展开谈判,并于1991年达成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Ⅰ)。1993年1月,STARTⅡ达成。1994年后,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飘忽不定,STARTⅡ成了众矢之的。

  今年5月2日开始,187个缔约国聚会纽约联合国总部,第7次审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执行情况。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警告说,已经生效35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面临严重“信任危机”。拥有核武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据信拥有核武器的以色列至今没有加入该条约。目前,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热点问题。

  美欧关系不准离婚的伉俪

  战争中的盟友,战后仍是盟友,美国和欧洲被称作是不准离婚的伉俪。美国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解救了当时生活在凋敝和黑暗中的欧洲人民。成立大西洋公约组织,又将欧洲置于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就这样,美欧在同盟的名义下建立起的伙伴关系从一开始就不会是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本身就埋下了产生分歧的种子。

  二战后,欧洲就一直有一种“大欧洲”的梦想,即欧洲各国用“同一种声音”说话,脱离美国的阴影。从1957年成立六国欧洲共同体以来,到1992年改名为欧盟,欧洲一体化过程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到现在的27国,从法德煤铁联营到欧元发行,古老的“大欧洲”梦想正在变为现实,欧洲将在世界政治经济棋盘上占据前所未有的位置。而随着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速,美国开始争论欧洲统一可能对美国利益造成的影响。

  2001年布什上台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退出《反导条约》,不批准《京都议定书》,不参加“国际刑事法庭”,而且要求有关国家同意给予美国人以特殊豁免权等,无视欧洲同盟国家的利益。在经济上的竞争表现在“倾销和反倾销”贸易摩擦,还有解除对华军售问题上分歧等等。

  进入21世纪,欧洲渴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则希望欧洲不要成为自己精神上的竞争对手,双方的分歧不断,合作依旧,因为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合作历史使分歧无法割裂大西洋两岸的合作关系,因为这是在不准离婚的教堂里结为伉俪的美欧同盟。

  石油地缘政治的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看似一场权力划分和重新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还是一场对能源的争夺战。二战中,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夺取高加索的石油资源。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目的之一也是为争夺北非以至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权。冷战时期,苏联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石油争夺,使世界石油争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苏联利用经济和军事援助的手段,从中东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然后转手以高价倒卖给西欧国家,从中获取暴利。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更加激烈。除传统的中东地区,中亚成为美、俄等大国间争夺石油资源的新焦点。英国《卫报》网站2002年1月20日将美俄在中亚的争夺比作19世纪英俄两国在该地区进行的“大争夺战”,并同时指出,美军长期驻扎的动向与美国以中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目标的中亚战略密切相关。

  中亚之外,波斯湾地区、中国南海海域、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乍得、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苏丹、委内瑞拉,这些地区和国家拥有世界已探明的4/5石油储量(含环里海地区)。这些地区富含着石油,也正在经历着循环不断的暴力和流血。其中阿拉伯世界本身内部不团结,加之美国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和平谈判调解的不公道,交织在一起更可能引发石油冲突。(东方早报 田辉 朱佩禧)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