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评论:加快通信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建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09日 21:22 中国国防报 | |
李国军 近年来,我们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组织进行了几次民用通信网平战转换演练。通过演练我们感到,要增强高技术条件下通信后备力量动员能力,平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强化科学编组和完善预案。民兵预备役通信分队编组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便于收拢集结和机动,同时还应做到相对集中、建制完整,以便于管理和动员。要提高兵员专业对口率,对特殊专业的技术骨干,年龄要求可适当放宽。要搞好科学编组,做到“五个多编”,即城市多编、对口大专院校多编、专业对口企业多编、经济发达地区多编、通信专业退伍军人多编。为提高快速动员能力,还应不断完善各种预案。快速动员集结预案,要明确动员批次、集结时限、动员集结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及集结地域、指挥所位置与开设、动员集结的组织领导等;通信保障计划,应明确地方通信设施的征用、通信联络的组织与实施、开设时间区分、联络方式、执行分队、器材来源与保障等。此外,还应根据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针对不同动员规模制定多种预案,以提高通信后备力量动员集结的应变能力。 必须建立权威高效的动员领导机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通信后备力量动员涉及面广、动员量大、工作复杂繁重,必须建立能沟通上下、协调军地,且又有一定权威的动员机构。要建立有地方党委、政府、省军区(军分区)及预备役部队主要领导参加的“四位一体”动员决策机构,负责对通信动员的全面领导,协调军地工作关系,对动员集结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决策。还要建立由地方邮电、公安、交通等部门参加、军地结合的协调保障机构,充分发挥军地双方的通信优势和有利条件,建立灵敏高效的通信网络,以保证各级通信动员指挥顺畅。 必须详细掌握民用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对驻地的民用通信系统,应认真调查,详细掌握其建设发展的动态情况,加强国防通信建设,做到军地衔接、军民通用。对有线通信,利用民用电话网和多种终端设备,建立区域性有线后备通信网;无线通信,可利用地方大功率电台和各种民用电台,建立无线电后备通信网,用于协同地区内军、警、民的行动。战时还可征用民用移动通信网、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资源,建立机动后备通信网,以保障部队在本地区机动作战的通信畅通。 必须努力提高通信后备兵员质量。加强通信训练,提高整体素质。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的特点,不断探索组织后备通信力量训练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现代战争的要求,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到训用一致。要加强部队院校、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人武系统之间的协作,共同抓好干部、教练员和骨干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储备制度,提高储备能力。要建立完善通信专业复转军人和地方通信人员的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通信后备兵员训练和储备制度,建立和完善通信后备兵员储备基地,形成对口征集和部队训练、人武系统储备及复训良性循环机制,努力储备更多更好的合格通信后备兵员。加强人才登记,充实兵员储备。民用通信系统有大量长期从事通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业务熟练、专业技术过硬,对此,应注重把好“考察、选拔、吸收”三关,加强对地方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掌握,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把那些政治觉悟高、专业技术精、身体素质好、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人才选拔出来,及时充实通信后备兵员储备。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军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