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凤凰号”下西洋专题 > 正文

郑和下东西洋次数研究(2)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14:04 舰船知识网络版

  11不过,陈佳荣先生提醒我们:“《筹海图编》等书另有多处记及南洋,但未必专指南海地区,须加辨别。如该书卷十三云:‘沙船(施按:指流行于江苏省的一种平底木帆船船型以适应沿海沙碛海底航行)能调戗,使斗风,然惟便于北洋,而不便于南。北洋浅,南洋深也……’……此南洋、北洋或以长江口而区分。”12据我所知,肯定是以长江口以南以北而区分的我国沿海海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我在交通部机关工作时,与中央直属海运局电文往来时,有时还用此解的南洋之名呢。

  我以为使用郑和下南洋提法,一般说不能谓错,但严格说不够确切,因为它虽也是明代就有的但并非郑和当时流行而是明代中后期才有。特别是它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以不用为尚。

  若不用“下南洋”,那未余下来问题就是回到前节,既然郑和船队事实上航经“东洋”和访问“东洋”多国,是否应改称“下东西洋”,只称“下西洋”是否妥当。

  在明初郑和远航时,今印度洋称为“西洋”,从今长江口出海南航而去,称为“下西洋”无疑是合乎逻辑的。但“下西洋”还有另一重含义,那就是,“西洋”不仅指海洋区域,还指一专用国名。西洋国,在元代的徐明善《天南行记》和周致中的《异域志》都有“西洋国”国名。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虽未列西洋国,但谈到西洋国的港口城市古里佛:“当巨海(施按:形容印度洋)之要冲,去僧加剌(施按:即古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国)密迩,亦西洋番国之马头(施按:即码头,代指港埠)也。”在明代初,文献上常简称成“西洋”,如洪武二年(1369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对周边15个不用军事的国家中就有一个叫西洋国。三年,派出外交官去诏谕的国家也有西域、西洋、锁里、爪哇等。后来还提到“西洋国王别里提遣其臣亦迭纳瓦里沙等来朝,进金叶表文”(分见《皇明祖训》、《明太祖实录》卷五三、五六)。

  永乐皇帝上台第一年派外交官向各国宣布他执政,其中也有西洋国。西洋国的中心在今印度的马拉巴海岸的科泽科特。郑和和他的同行记者译作古里。这是为了免与西洋各国相混才改称古里国的。与郑和同至其地的马欢,在书中称古里“即西洋大国”,称其国境为“西临大海,南连柯枝国界,北边相接狠奴儿地面。西洋大国正此地也。”这是中国人心目中广义为西洋国,狭义的西洋国指剌泥。在《明成祖实录》中,凡有“西洋”与古里并列时,该“西洋”国限指剌泥。如永乐二十一年九月记:“礼部奏西洋、古里、忽鲁谟斯、钖兰山……等十六国遣使千二百人贡方物至京。”就是“西洋”仅指“剌泥”实例。

  沈福伟先生《郑和时代的东西洋考》,认为剌泥在《郑和航海图》上位于古里国北,注有番答里纳,正是此地,古里和番答里纳相距只二十六公里,可以视作一地。他认为“郑和下西洋,历次都到古里,古里既是西洋大国,自然成为下西洋的首要目标,所谓“下西洋”首先就是“下古里”。《明实录》中屡见“‘遣使西洋诸国’、‘备使西洋诸国’,即是以西洋为首的海外各国。”13我赞成“西洋”双重性的观点,符合事实也有助于解释问题,但似不宜把“西洋国”过份强调突出,还应以海洋区域的西洋为主,因为“西洋国”是元、明中国人对它作为西洋海域主干国家理解所予的称呼,把郑和下西洋说成首先就是下古里国即西洋国,恐有违联络各国的普遍重要性。因为当时西洋各国都是各自孤立的,并未形成以古里为核心的国际集团,因而能“牵牛鼻子”。

  另外,沈先生提出:“郑和下西洋,西洋包括整个印度洋,而起点仍在苏门答腊以东的卡里马达海峡”。14笔者未便苟同。该海峡名,我国《世界地图集》译作卡里马塔海峡,介于印尼的加里洞岛与其东的加里曼丹岛西南侧之间。15以此为起点,既不合《瀛涯胜览》的定界线,也欠合《东西洋考》的定界线。如果不先到爪哇、帝汶,然后印度洋,而是从中国迳去西洋—印度洋,则卡里马达海峡并非必经之地。从文学性诗词自作推理恐不可,还应以明代人原始而严肃的记述为准。

  三、出使日本说是否构成“郑和九下东西洋”

  山东大学潘群先生是我国当代郑和研究专家之一。他于20世纪80年代著文《郑和使日问题初探》,提出“发现郑和的确是出使过日本”,并列述明清史料依据十余条,其主要:

  一是举明代史学家王世贞之父王杼,在巡视浙江省都御史时所作题本称:“永乐初,命太监郑和等招抚四番,日本独先纳贡并擒献犯边贼二十余人,就命来使治以其国之法于鄞地,……”。16鄞地,就是明代宁波府鄞县,即今宁波市鄞州区,正是笔者故乡,从唐代以来,历为通航日本的港口城市。

  二是明嘉靖三十四年出使过日本的郑舜功在其《日本一鉴》中称:“永乐甲申(二年),倭寇直隶(施按:指今江苏和安徽一部分)、浙江地方,遣使中官郑和往谕日本王。明年已酉,其王源道义遣使以所俘倭寇尝为边患者。”17该书另一处还说:“先是,胡惟庸通谋不轨,故绝其往来(施按:指明初大臣胡惟庸与日本勾结反明朝,明朝与日本断交)。成祖御极,遣使中官郑和往诏百番入朝,遂诰入犯之故,夷王源道义深知夏义,……即于壹岐、对马等岛擒获犯逆以献”。

  三是明嘉靖时郑若曾《筹海图编·直隶倭寇记》称:“永乐二年四月,对马、(壹)岐倭寇苏松(施按:指直隶的苏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一带)。贼掠浙江穿山(施按:指宁波鄞县的穿山半岛)而来,转掠沿海,上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出师获渠魁以献。”

  四是明嘉靖至万历时人,参加过万历时国史编篡工作的王穉登《客越志》称:“桃花渡为永乐中太监三保奴出西洋处,……忆吾家六世祖阴阳(公)以星占从太监行(施按:郑和船队中配备观测海上气象变化,选择吉日专职人员),过其故迹,为之停杯而叹。”这是明代王家子孙回忆祖上在永乐时跟郑和出海任职事,所说桃花渡是宁波内港甬江的一处渡口,迄今几百年后仍有此地名,笔者多次乘船经过沿岸,可证地名不虚,但说那里是“出西洋处”就不确了。我曾著文考证下西洋的放洋处均在福建闽江口,不会在广州、泉州。这里也不可能在宁波港甬江口。当是该作者将“东洋”笔误成“西洋”。潘文还举了明人其它著作作旁证,如佚名的《四夷馆考》、郎瑛的《七修类稿》。

  五是清初傅维麟《明书·戎马志》(此书早于清朝官定《明史》)称:“永乐二年,寇浙直,乃命太监郑和谕其国王源道义,……”。

  潘文在深信郑和下西洋之前,出使过日本和暹罗的基础上,认为“郑和航海次数也决不能限于七下西洋。”

  在1983年第5期的《航海》杂志上,有位署名志诚的作者,根据潘文,写了题为《郑和九下东西洋》文章,他将郑和曾出使日本作为“九下东西洋”中的一下。19

  郑鹤声、郑一钧父子合编1989年出版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中,在介绍《海底薄》、《宁波温州平阳石矿流水表》、《顺风相送》等民间航海针路资料后,以编者按说:“上列三种资料说明,在郑和永乐三年大规模出使(七下西洋)之前,从永乐元年开始,即有几次小规模的航海活动,……永乐二年出使东洋之日本国(有关资料见下)。通过亲自涉海往东西二洋各地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校正航海图样,使郑和对东西洋诸海岛山形水势,有了具体明确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航海经验,为其后成功地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奠定了基础。”20表明此二位编者深信郑和有永乐二年出使过日本。介绍的资料与潘文引用的相同。

  1992年出版的张研《郑和下西洋》书中也主张“郑和在下西洋之前,于永乐二年(1404年)先行出使日本当时对马倭寇犯苏松,一掠浙江,转掠沿海,郑和奉旨统指楼船水师十万,往谕日本国王源道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专题:“凤凰号”下西洋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