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凤凰号”下西洋专题 > 正文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文献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7:23 舰船知识网络版

  上篇我们简介了郑和下西洋七次之概况,所用者是郑和亲立之碑文及祝久明《前闲记》之第七次航程日期条列。这些当然不能满足我们对明初这件伟大航事知识上之需求。想要知道更多更详细之情形就要查寻明初的文献了。

  中国人无疑是古代历史上,最注意记录、保存、整理国家大事或地方小事,千千万万事务的国家。所谓“汗牛充栋”真是不为过之形容。自后汉司马迁撰《史记》起,至今共
有洋洋大观之“二十五史”(朝代正史)。明朝永乐帝更是下令编辑,抄录,中国史上及世界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此于永乐六年编辑就绪。原共有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现尚遗存约五千卷。洪武、永乐、宜德各朝更有“明太祖实录”,“明成祖实录”,“宣宗实录”等编年史,单“明成祖实录”就有274卷。

  依此惯例,我们会期望郑和七次下西洋28年间,做为永乐帝之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应当有极多的官方资料才对。事实上,现存者(实在自明朝中叶就是如此),真是廖廖无几,与此段历史之重要性完全不相衬。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奇怪的情况呢?百年来,对此“怪事”之解说,都归罪于明兵部尚书刘大夏故意烧毁这些官方资料,所以明室以后不得再兴下西洋之举。但近年几位大陆学者更细心的探究,发觉这不是刘大夏之过,而是在下西洋过后三、四十年,明朝海禁更盛。这些郑和出使资料,已失其重要性,无人照顾及刻意保存下,不知不觉中全部散失了。好比美国名著《飘》“Gone with the Wind"所表现之历史遗忘症一般。

  不幸中之大幸,天妃妈祖在保佑郑和宝船队航海之余,也引发郑和亲自刻留了三碑,其中两碑上篇已述,第三为南京静海寺所立者,因现只存残缺部份,学者简称为“静海寺残碑”。若无这三碑文,总共不到二千余字,我们对郑和下西洋之史实,将更模糊不清了。

  按明朝皇帝之皇规,永乐及宣德两帝派遣郑和出使,统帅大舰队下西洋七次,每次出使前应该下诏“敕”。返国后,再下诏“敕”,奖赏官兵远洋航行之辛劳,赐爵升官等。故前后七次下西洋,应有近二十个有关“敕”。目前所可见者,只有三则,录于巩珍《西洋番国志》之卷前。在《郑和家谱》(1936年才发现,现只存影印本)里,虽亦录了另两则有关下西洋之“敕”,但本人认为这两则是伪作。

  让我们再来查看《明成祖实录》,有关郑和下西洋事实是如何记载的。总共不到20条,现举其中两条较详者为例如下:

  1.永乐三年六月己卯,遣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西洋诸国,并赐诸王金织文绮彩绢各有差。五年九月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

  2.永乐十四年十二月丁卯(10日),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利、下刺哇、阿丹、苏门答刺、麻林、刺撒、柯技、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诡国及旧港宣慰司使臣辞还。悉赐文绮袭衣,遣中官郑和等赍敕及锦绮纱罗彩绢等物,偕往赐各国。永乐十七年七月庚申,官军自西洋还,上谕行在礼部臣曰:“将士涉历海洋,逾十数万里,经数十国,盖亦劳矣,宜赏劳之。”于是都指挥人赏钞二十锭,指挥人十八锭,千百户卫所镇抚人十六锭,火长人等人十五锭,旗军人等人十二锭。

  这两条记录概括了两次出使,实在过于简单。另外明成祖实录上有二十余条有关建造或修改海船的记载,都只列出建造地点及总船数而已,没有船类及其大小、长宽载重等详情。所以,这些明实录对郑和下西洋的深入研究,其价值是很有限的。读这些造船记载,没有一条会给我们觉得这些船(或宝船),有任何奇大无比之感觉,而只像平平常常海船而已。

  另外有关下西洋七次,所到达访问的国家(或城市),当时之状况以及所发生的事件,较完整的记载,由三位随行人员-马欢、费信及巩珍之私人游记可见一斑。马欢着《瀛涯胜览》,费信着《星槎胜览》,巩珍着《西洋番国志》,马欢参与第四、六及七次,费信参与第二、四、五及七次,巩珍只参与第七次。总共走访约30余国(城市)。他们的游记,有一部份是抄自元朝汪大渊着《岛夷略志》。巩珍之着更是百分之九十九抄袭马欢之着,只多了两敕而已。费信之着很简略,很多部份也抄自汪大渊之着。故虽言有三本游记,其实只能算马欢著作之一本有用而已。这是很遗憾的事。

  巩珍着之自序里,有言“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这几句是此三位随行人对郑和宝船惟一的形容。许多学者,把这后两句话解为“帆,篷,舵,锚四者,"各"需200至300人才能操动。”但本人认为,其原意为“船上这四种帆,篷,舵,锚之操作,"共"需200至300人”。这两个解释相差极大,孰是孰非,在下篇里再申论。

  以上所言,是现存之“第一手资料”,除此,明朝中叶,距下西洋几十年至百年,亦留下一些“第二手资料”,这些包括下列诸书:

  1. 祝允明《前闻记》(约400字)

  2. 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厂》(约300字)

  3. 沈括《南船记》(约150字)

  4. 李昭祥《龙江船厂志》(约350字)

  5. 茅元仪《武备志》卷240,郑和航海图

  谈到郑和之历史文献,我们不能不提到明朝万历时,罗懋登所着《三宝太监下西洋记演义》(1597年刻印)。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明代历史神怪合并之演义小说,有如《封神榜》,《西游记》者。此小说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队及编列,有很仔细,并且十分夸张想象描述,不乏招神力来助成宝船之建造等等。由于上述正史资料之遗失殆尽,致使许多学者误取此“小说之虚构”作为“信史之资料”,故而造成百年来郑和研究最大之误解!“尽信书,不如无书”此之谓也!(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客座教授 苏明阳)

  相关专题:“凤凰号”下西洋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