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安徽某预备役高炮团教育引导官兵投身军事变革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 16:03 解放军报

  程汉林、张勇、谢宝喜;本报特约记者刘福享

  电脑荧屏前,网上战术对抗紧张激烈;训练基地内,官兵操炮苦练目标捕捉……

  三月上旬,安徽某预备役高炮团科技练兵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教育活动中,该团结合预备役部队实际
,引导官兵更新观念,增强信心,努力使自身思想和工作合上军事变革的节拍,收到良好效果。安徽省军区转发了他们的经验做法。

  在认清优势中增强发展信心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是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凭我们现在的实力能行吗?”教育一开始,有不少预备役官兵发出这样的疑问。

  团领导没有马上给予解答,而是组织大家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同步辐射中心和合肥市高新科技展览馆参观学习。通过从不同角度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进行优劣对比后,官兵们如沐春风,信心倍增:“以前以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不能比,现在我们看清楚了,不仅能比,而且不少先进技术还大有比头!”

  针对不少预备役官兵不了解我军的主战装备、不知道我军有哪些联合作战协同兵种的实际,团里又专门组织官兵学习我军新装备知识。应邀前来授课的解放军炮兵学院余教授向官兵们谈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联合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的空中力量究竟怎么样?”一位预备役战士在台下问。

  余教授有条不紊地分析说:“目前,我军拥有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有较为严密的对空防御体系……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在不远的将来,我军一定能够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历史性跨越。”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时,团领导话题一转:“大家想一想,近年来我军建设之所以能这样日新月异,靠的是什么?”官兵们深有感触地说:“靠的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靠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

  教育中,大家从我军光辉的历史、强大的政治优势,谈到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从装备更新换代谈到官兵思想观念的变化,一桩桩鲜活的事例,使预备役官兵更加坚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转变观念中找准自己位置

  “军事变革任务更多的是涉及现役部队,与咱们预备役部队关系不大”、“目前预备役部队装备落后于现役部队,搞军事变革怕难有作为。”团党委在官兵中进行思想摸底时,发现不少预备役官兵对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处在某种“还没深想”的状态。

  “只有让每个官兵都搞清楚推进军事变革是全军上下共同的责任,人人都在变革中,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所作为。”带着这一共识,“一班人”走进官兵中间,讲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变因、实质和趋势影响,以及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意义和方法步骤。

  他们以“三谈三看三树立”为主题,在全团官兵中开展大讨论。即:谈我军优势,看思想观念与新军事变革要求的差距在哪,树立迎头赶上的自信心;谈职能作用,看实际行动与新军事变革要求的差距在哪,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谈目标任务,看综合素质与新军事变革要求的差距在哪,树立敢超一流的高标准。通过大讨论,找出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等方方面面的“不适应”,进一步理清投身军事变革伟大实践的思路。

  灯越拨越亮,思路越理越清,位置越摆越正。许多预备役官兵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以为军事变革是现役部队的事,是上层的事,与我们基层、与预备役官兵关系不大。现在认识到,推进新军事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是预备役军人,却都是军事变革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颗“螺丝钉”,位置摆不正,就难以合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节拍。

  教育中,团党委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有利于推进军事变革的工作往前靠。该团数字化火控网、指挥自动化网、侦察预警网以及训练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建设,是一项投入大、时间长的工作,但团党委一致认为,这些都是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的重要步骤,必须加快建设步伐。团党委及时压缩其他工作开支,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在发挥特长中拓宽实践渠道

  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团党委发现部分预备役官兵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热情很高,但对自己从哪里做起、做些什么却不甚明了。为此,团里及时部署开展了“我为军事变革献一策”、“预备役部队优势在哪”为主题的研讨。

  讨论中,合肥市委组织部干部、团干部股预备役副股长孟亚民结合地方人才优势谈了自己的思路:“无论是人才还是信息资源等方面,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在人才建设方面,我们就可以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地方专业人才参加部队重大课题的研究攻关,依托地方高校、科研部门培养具有信息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孟亚民的观点在官兵中引起积极反响。

  “应该构建军地兼容的技术体系,通过嵌入或融合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来改造现有装备……”修理所预备役所长陈福光发表了自己的感想。通信指挥连预备役指导员张海平也畅谈了自己的见解:“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主要领域。从技术标准规范设置到信息网络的交联、安全防护系统的构设等方方面面,只要实施广域兼容,必将大大提高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面对官兵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昂扬热情,团里趁热打铁,及时帮助官兵根据岗位特点制定了学习计划,引导官兵发挥自身特长为军事变革做贡献。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