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评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交通动员发展趋势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04日 09:55 解放军报

  陈兆仁、孙红军

  本文提要

  在迅猛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推动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交通动员的发展趋势已现端倪。交通动员的精确化、智能化、系统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等特点,在世界上近几场
局部战争特别是去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已经体现得越来越充分。这些新特点的展现,标志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交通动员在方式、手段、组织实施和动员范围上,与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交通动员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必须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交通动员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实事求是,顺应发展大势,积极探索创新,以新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加快国防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军事斗争交通动员准备。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潮,推动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从而引发包括交通动员在内的战争要素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综合分析世界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情况,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交通动员,已呈现出精确化、智能化、系统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战争的高效能,要求交通动员方式更趋精确化

  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由于信息不畅,运输系统不能准确、实时地掌握作战部队在何时、何地需要运送何种物资,其后果是,一方面作战部队急需的物资难以及时送达,另一方面物资的超量储备、无序前送,使运输系统不堪重负。信息化战争时效性强,要求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民用运力资源,对作战部队实施精确的按需保障。交通动员必须做到实时指挥监控,透明运输管理,快速及时投送,最大限度的节约。这是动员社会运力实施军事运输的理想目标。这一目标体现了将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动员领域,以精确求效益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以后勤资源快速调遣和灵活配送的保障方式,来取代单纯追求储备数量和规模的理念。一方面,交通动员要实时掌握战斗部队的需求,精确预测单位时间内的保障任务量,确定需动员民用运力的数量、种类与规模,实现以需定供,避免盲目动员与无序动员;另一方面,交通动员指挥机构必须准确掌握自身的物资储备情况和部队的部署情况,对交通动员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修订动员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性。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数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达成交通的精确化动员。

  交通的精确化动员,一直是美军后勤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并纳入有关的条例条令之中。海湾战争中,美军因无法准确掌握战场补给需求情况,大量动员运输船只和集装箱,突击向战区前送物资装备和器材,运送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迟到和丢失现象,战后积压和需处理的补给物资价值高达20亿美元。为了防止海湾战争中部分存在的盲目动员、无序前送的现象,美军近年来提出了“聚焦后勤”的新概念,强调应当按照“为公司设计的、使成本最小化的‘即时后勤补给’战略:一切物资只是按需要的量,在需要的时间,投放到需要的地点”。根据这一思路,美军认为必须在交通运输动员领域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驱散笼罩在战场上的“运输资源迷雾”与“运输需求迷雾”,精确计算战时交通运输的需求,准确确定所需动员的民用运力的种类和数量,努力打造“精确动员”的新模式。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担任地面主攻的第3机步师长驱直入,一天推进170公里,在这种背景下的后勤保障,如果不能在“精于计算”的动员模式下做到“即时补给”,只能陷入疲于奔命。为实现“精确动员”目标,美军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SAVI科拉前卫星芯片安装在集装箱上,准确地追踪了国防部发往海湾的4万个集装箱,实时掌握物资的运输和补给情况,对“人员流”、“物资流”实时控制、接受、分发和调换,以高效率的战场物流保障和低成本的消耗,使交通动员由以往的概略化动员转变为精确化动员。

  信息化战争的高技术性,要求交通动员手段更趋智能化

  信息资源的争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竞争领域,网络化、卫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是进行信息资源争夺的“硬件”。随着各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硬件也必将进入交通动员领域,它不仅会大大提高动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容量,进而提高交通动员的效率,也会改变原有的动员信息传递方式,极大地改善信息传递系统的整体功能,推进交通动员手段的智能化。智能化的运输装备是实施交通动员的基础,交通动员部门通过对运输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如装备GPS卫星定位系统和通信可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被动员运输工具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动员的速度与效率。通过开发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自动捕捉相关数据,识别在运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有助于准确掌握被动员运输工具的位置、属性、状况等各种信息,实现交通动员全程的可视化。交通动员指挥机构通过卫星通信网与分布在各地的被动员运力保持全天候联系,并进行适时的调度指挥,通过计算机对动员计划的制定、调整,以及被动员运力的构成进行计算和确定,最终实现交通动员组织指挥的网络化。通过数字化的运输装备、可视化的运输补给,以及网络化的组织指挥,最终实现交通动员的智能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战争,推动着传统交通动员的变革,如果说机械化交通动员是技能型交通动员,那么信息化交通动员则是智能型交通动员。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发展大势,打造信息化新型交通动员体系和信息网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在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战争。为保证动员的快速和有效,美军加大了对科技含量高的运输保障力量的动员力度。美军通过安装新型“移动跟踪系统”,将战时的运输车辆、补给舰船、搬运机械等集成为“可视化”的交通运输装备,配备了可显示的“滚动地图”,驾驶员随时都能够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使得运输指令在几秒钟之内即可下达到位,交通动员基本上实现了“全程可视、实时互动”的“智能化”目标。这既反映了新军事变革所导致的后勤需求的重大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交通动员更加适应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形态的转变。

  信息化战争的系统对抗性,要求交通动员组织更趋系统化

  机械化战争中,交通动员主要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组织方法,交通动员系统构成上形成了上强下弱的倒三角形式。这种状况使得交通动员体制编制系统性不强,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交通快速动员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再是单个或数个作战力量单元的较量,而是系统与系统的对抗,非线式、非接触性特征更为明显。信息作为体系形成和保持的“黏合剂”,使得作战双方都极力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获取信息优势。随着信息控制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快速机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作战不再是从前沿到纵深的逐点突破、逐步推进,而是实行超越式作战,直接攻击纵深目标,在非接触的情况下速战速决。这种非线式、非接触的作战样式,战场范围空前广阔,前后方界限、攻防界限模糊,要求交通动员在动态中科学决策,实施分类别、有组织的系统动员。为此,必须整合交通运输动员系统,集成交通运输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和决策手段,广泛使用如货运激光卡、无线电频率标签、条形码技术、国防运输信息跟踪器等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处理平台、数据库系统和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形成控制网络。对动员需求与资源状况进行量化系统分析,使交通动员实现系统化,从而快速有效地完成战略投送、战前部署和战中增兵的交通动员保障任务,形成“分工明确,构成合理”的系统化交通动员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使动员方式和计划方案等都符合战场实际,满足作战需求,从而取得交通动员工作的主动权。

  在交通动员系统化建设上,美军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五大系统:一是建立独立的交通动员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利用商业运作、机构重组和全球信息、电子市场等先进手段,实现便捷顺畅的系统化交通动员指挥与控制。二是建立完整的可视交通系统。运用电子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及时准确地获取、处理、管理和利用交通数据信息,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保障对象的需求及物资供应的类型、数量和位置等,从而实施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的供应保障。三是建立先进的物资配送系统。实现船运、车运和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转换,迅速而主动地进行大批量物资的输送和配置,满足部队作战需求。四是建立灵活的联合保障系统。把国防部、诸军兵种、同盟军和工业伙伴联合起来,使后勤保障结构实现模块化组合,达到高度合成和灵活互补。五是建立快速的民用运力征用系统。通过采取在民间动员力量中预置部队成套建制装备、按预备役部队标准进行常规训练和实战性演练等措施,缩短动员转换的时间;大规模使用民间承包商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并将动员的重点对象由工业型企业及其承包商转向信息型企业及其承包商。

  信息化战争的多维立体性,要求交通动员实施更趋一体化

  由于信息化战争瞬息万变,战前难以预料,加之战争消耗惊人,没有充足的后备兵员和源源不断的弹药、物资补充,就不可能支持战争的进行。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动员保障系统已不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必须引导交通动员向一体化、全程化方向转变,将国家、地方、军兵种力量和战略、战役、战术层面的交通动员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整体保障效能,以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动员保障立体化的联合作战行动。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开战不久就大量使用地面部队,致使运输任务空前增加,仅其先头部队第3机步师2万人日弹药消耗量就高达5000吨,日燃料消耗量在70万加仑以上。为完成如此繁重的运输保障任务,美军认为战前的一次性动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战场的需要,必须在整个战争期间连续多批次实施交通人力、物力动员,采取与“即时后勤补给”战略相对应的即时交通动员。在战争准备阶段,美军根据对于战争需求的预测,制定了分阶段运力动员计划,美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了第一阶段可以征用47架民用飞机和部分宽体运输机,尔后视情再征用33家航空公司的923架飞机的租用协议。原在土耳其领土开辟伊拉克“北方战线”的战略企图落空后,迅速动用30多艘预备役运输船,将第4机步师的士兵和装备经海上运抵科威特港口。开战一个星期后,由于补给线拉得太长,加之恶劣的天气和伊军对交通线的袭扰破坏,美军苦于后备兵员和后续人力、物力的匮乏,难以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使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为此,美军不得不向海湾地区增加兵力,动员航空后备队将驻扎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和得克萨斯州基地的第4机步师运往海湾地区。同时,在科威特又紧急征召运输车辆和人员从事运输保障工作。正是通过适应作战需要的全程动员,使得美军的交通运输较好地满足了对伊作战的需要。

  信息化战争以综合国力为依托,要求交通动员范围更趋社会化

  信息化战争是敌对双方基于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军力较量,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完善的动员机制,是将国家综合国力所蕴含的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关键。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大、强度高,物资消耗量大,运输任务艰巨,仅靠军队自身的运输力量难以完成,必须依靠综合国力,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加强民用运力动员建设,建立强大的军民兼容的交通动员保障体系,保证军队机动和作战的需要。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明显区别就在于整个社会的网络化联系和数字化生存,这就为军队与社会的有机联结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平台,极大地增强了军队运用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空前发展,各种社会资源不断上网在线,军队可利用的资源总量越来越大,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既可整合军队内部的交通运输力量,也可利用国内市场的军事交通资源,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国际范围的资源进行利用。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使得交通动员已从机械化时代重交通实体资源的动员,转到既重交通实体动员,又重交通信息资源的动员,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动员社会化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信息化战争中,动员民间运输力量为军事服务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解决现实交通运输力量与战略机动要求之间的矛盾,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广泛动员了各种民用运输力量,扩大和调整了同商业运输界的合作,快速提升战略投送能力,为作战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本土运输方面,美军动员了大量铁路和汽车运力,协助完成作战武器、装备和物资向港口和机场的集结输送。在海运方面,美军不仅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后备役船只,还征用了不少本国的民船参加战略海运。在空运方面,美军大量动用民用后备航空队的运输机向海湾地区空运兵力,其99%的参战人员是用飞机运送至海湾地区的。美军不仅十分重视对国内交通运输资源的动员,而且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和丰厚的经济报酬,大量租用有关国家甚至是反战国家的运输力量,特别是在科威特、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大量租用卡车和雇用当地司机从事军事运输工作,快速扩充保障能力,形成了建制运力和民用运力的合理搭配,从而实现了交通动员的高度社会化。美军在注重交通实体动员的同时,还注重交通信息资源的动员。美国防部不惜重金,与硅谷600多家科技公司签订了高达250亿美元的高技术服务合同,为军队作战提供了电脑、网络、运输、通信设备和战场模拟等技术服务。为使部队熟悉伊拉克的地形,便于作战和保障,美国SGI硅谷绘图公司,以立体绘图方式为军队提供了模拟伊拉克各大城市和沙漠地形的科技动画服务,为战时交通运输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保障。

  综上所述,面对正在迅猛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交通动员的发展趋势已现端倪。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中,必须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交通动员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创新,以新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加快国防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交通动员准备。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