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萨”大军正源源不断地开赴海湾地区。

2月8日,监会主席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抵达伊拉克。
2003年2月9日24时播出。
康辉:观众朋友,新年好。欢迎收看《午夜国际观察》。今天让我们聚焦伊拉克。过去一周,日趋紧张的伊拉克局势又掀起了新的波澜。2月5号,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有关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与此同时,美国继续增兵海湾,部署兵力达到11万3千人。美国总统布什也再次强硬表示,与萨达姆之间的游戏已经结束。美国倒萨
的战争宣言已是呼之欲出。
从去年春天美国掀起倒萨风潮走到今天,究竟这是不是一条通向战争的不归路。今天,我们将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一起,回顾分析这一路的辗转起伏。
(观察背景)
一、风起
2002年1月29号,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首次发表国情咨文,与以往各位总统不同,布什在国内经济问题上轻描淡写,但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则不惜笔墨,伊拉克、伊朗、朝鲜,这三个与美国各有宿怨的国家被定义为与恐怖主义有关联的危险国家。“邪恶轴心”的概念一出口,世界瞠目。其中,伊拉克,这个曾在十年前与美国直接交手,一直不情愿接受武器核查,至今仍然受到联合国制裁的海湾国家,受到了布什最严厉的抨击。
美国总统布什:“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对美国心怀敌意。正是这样的政权和他们的恐怖分子盟友形成了一个武装起来的邪恶轴心,通过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此番论调,有如疾风乍起,使得美国政府在911之后高举的反恐大旗有了更强劲的张扬之势,也使远在海湾的伊拉克感受到一股日渐逼近的战争气息。
(演播室)
康辉:现在回想一下去年第一次听到“邪恶轴心”这个词的时候,当时我的感觉还是有点错愕,因为虽然我们知道伊拉克是美国的宿敌,但是在美国当时在进行阿富汗战争的时候,怎么突然就把矛头转向伊拉克?
阎学通:它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布什执政之后,曾经在国家安全和美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上基本思想、观念和克林顿时期不一样,就是它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思想,强调的是美国要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权,主要依靠拉大和其它国家的军事实力差距。而要拉大它的军事实力差距,必须大规模的增加国防开支,增加国防开支要有理由,告诉老百姓或者国会我们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当时苏联已经解体十来年了,当布什刚一上台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时它的政府有一个叫敌人饥饿症,在世界上到处寻找敌人。当时我们都知道和很多国家,有意寻找这些国家的威胁,甚至当时制造“中国威胁论”。
“9.11”事件之后使美国在组织全世界进行大规模国际规模反恐的问题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它说一个敌人已经找到了,这个敌人使美国负责世界安全有了合法性。这个时候如果接下去,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在反恐的名义下倒萨,在反恐的名义下打击这些在政治上不服从自己领导的国家具有了理由,这是为什么在1月份出来了“邪恶轴心”的说法。
康:当时反恐提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有些怀疑,美国对伊拉克这个倒萨行动,是不是真的只是处于反恐的目的,当时有很多猜测,石油是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阎:石油这个单一的因素,不足以使美国政府下这个决心进行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用不着非得控制伊拉克这个所谓的“水龙头”,他实际只要控制了海湾中东地区向外的石油通道,就实际控制了石油的流量。通过这样带来的石油好处还没有大到足以使布什能够下决心进行这场战争。应该说我认为它进行这场战争,里边是诸多因素,比如说对石油的控制,对中东地区的控制,战略上的控制,对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发言权的提高,对整个国际格局的影响,甚至对它下一步大选的影响。
康:诸多的因素使得倒萨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现在回头再看去年1月份倒萨浪潮,当时觉得风乍起,现在看起来,对布什来说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观察背景)
二:运势
2002年5月,随着阿富汗战争尘埃落定,美国第二阶段反恐战略日趋明确,从外交游说到军事部署,美国政府彻底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意图已是世人皆知。
美国副总统切尼:“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毫无疑问,他正在储备这些武器来袭击我们的朋友、盟友以及我们自己。”
但也有一些美国人认为战争不应来得太早。
美国前国务卿伯格:“如果伊拉克现在并没有核武器,并且在近期也不可能拥有核武器。那么我认为我们现在没有必要与伊拉克开战或攻打伊拉克。”
布什政府内部强硬的鹰派与温和的鸽派在唇枪舌战中展开了较量,是单边动武还是多边磋商,布什在“倒萨”行动中面临战略抉择。9月12号,布什在第57届联大发表演讲,呼吁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
美国总统布什:“萨达姆政权是一种严重的而且不断增加着的危险,伊拉克政权的行为是对联合国权威的挑衅,是对和平的威胁。如果伊拉克政权再一次蔑视我们世界就必须慎重、果断地让伊拉克承担责任。”
自此,布什政府内部鸽派压倒鹰派,倒萨问题国际化。
(演播室)
康:倒萨目标明确了之后,下一步对布什政府来说,就是如何做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从去年5月份到8月份整个倒萨的舆论也好,军事准备正在积极进行的时候,在美国执政的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鸽派和鹰派两派不同的意见,就认为到底应该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还是应该和国际社会协调,进行倒萨的活动。从结果来看,应该是布什政府更多的选择了鸽派的主张,是不是可以说当时鸽派在这场争执中占了上风?
阎:应该说在当时的争执中,布什确实听从了以鲍威尔为首这一派人的建议。
在美国国内,内阁班子里分成两派,以鲍威尔一派为首的一派,和国防部长为首的强硬派。鲍威尔一派主要是强调美国作为世界的领导,在国际社会上不能采取太多的单边主义政策,否则会伤害美国的形象,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力。而国防部长一派就强调美国的领导是基于美国实力的,而美国实力的基础是什么?又是军事实力,所以他们强调美国只要是能够维护自己利益的,采取军事实力,只要核算就应该去做。第二个因素就是国际压力,国际上当时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不仅仅是被美国施加压力的国家,俄罗斯、中东国家,而且当时美国的盟友开始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最典型的是两件事,一个是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第二,美国执意要退出反导条约。反导条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维护国际和平的基石的东西,这一点连欧洲国家,美国的北约盟友都认为美国退出不利于世界和平,因为这可能带来新的军备竞赛,可能使俄罗斯感到不安全,这时会增加俄罗斯对欧洲国家的安全威胁。所以盟友对它的批评应该说比它的敌人或者不是盟友的批评更起作用。布什是面临这样的压力,所以决定接受鲍威尔的建议,把倒萨问题提到联合国去,让联合国进行讨论。
康:但不管怎么样,鸽派和鹰派的争执,实际上在倒萨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阎:双边改变萨达姆政府的政策上,目标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他们使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不一样的。鲍威尔比较强调应该通过国际力量实现这个目标。国防部长就比较强调美国通过自己的军事力量实现这个目的。
康:布什最终认为如果一味地采用单边主义的做法,对倒萨目标的实现会有很大的障碍?
阎:他当时也意识到了,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他在这场战争中会有很多困难,当然它尽量减少困难。第二,他还有一个必须考虑进行这场战争的政治目的。如果他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使得全世界都成为它的敌人,他也是得不偿失的。
康:布什出于非常现实的考虑,最终选择了鲍威尔提出的鸽派的路线,但是当倒萨的问题提交给联合国之后,布什没有想到他在联合国遇到了更加复杂的形势。
(观察背景)
三、转折
随着联合国安理会涌起“倒萨”风潮新的政治漩涡,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较量拉开帷幕。美国要求联合国伊拉克问题新决议授权自动动武,但遭到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法国、俄罗斯三国的坚决反对。持续磋商了6个星期后,11月8号,联合国伊拉克问题新决议最后出台,美国在如何应对伊拉克违反决议问题上做出关键性让步。
尽管1441号决议的通过并没有使美国放慢增兵海湾的脚步,但这无疑使美国锐意推进的武力倒萨进程在多边制约下发生偏转,大国间的对话与协商牵制了战争一触即发的危急态势,为和平留出一线生机。一直处于被动沉默的伊拉克此时也获得了行动与对话的权利。
2002年11月13日:伊拉克在宣布无条件接受1441号决议。
2002年11月26日:时隔4年,联合国监核会人员正式恢复对伊武器核查。
2002年12月7日:伊拉克向联合国递交万页武器发展报告,全面否认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3年1月19日:伊拉克签署十点协议,承诺全面配合核查工作。
2003年1月27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提交阶段性报告,称没有发现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有力证据,要求延长对伊武器核查时间。
就在海湾局势步步吃紧,伊拉克大兵压境的时候,联合国武器核查报告使美伊外交较量戏剧性地转向了伊拉克。
(演播室)
康:当时美国布什政府把倒萨问题提交给联合国,但是单边主义的色彩仍然很强烈,而1441号决议的确使得倒萨这条路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偏转。
阎:虽然布什把这个问题提交给联合国,但是他当时要求联合国授权他所谓一步走的政策,如果萨达姆政权没有履行联合国的要求,我们发现了它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就采取军事行动。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联合国没有给它这个授权,联合国基本上是采取了法国当时的建议,两步走,先看他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采取军事手段。一步走和两步走的战略矛盾,使得联合国大国之间发生冲突,冲突的时间非常长,使得美国原先的军事计划只得往后推延,要等这个结果,1441号决议讨论就讨论了两个月。在讨论的过程中,美国没想到这股反对的力量来自他的盟友,特别是法国。在1441号决议过程中,法国对这个决议最后内容的决定起了重要作用。
康:联合国讨论的时候,很多人奇怪为什么美国的盟友,特别法国在这个问题如此强硬的和美国作对。
阎:简单的讲,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时科索沃战争的时候就是1999年,当时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就跟欧洲国家发生了分歧,虽然是一场北约进行的战争,但是由美国主导,而且美国进行了三分之二的军事行动,这时候欧美之间的差距就拉大了,欧洲国家感觉到美国在主导欧洲的安全,欧洲在自己的安全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于是科索沃战争之后,欧洲国家就非常明确地要加速推进建立欧洲独立防务部队,这时就有嫌隙。等到进行阿富汗战争的,美国更是一种我不需要你们帮助,我自己就能完成这个。当欧洲国家主动要求,像法国、德国等主动要求参展的时候,美国给他们一个态度,我非常感谢你们支持,但是我不需要你们来,为什么呢?美国怕在军事行动中间,这些国家的参与碍手碍脚,妨碍他使用一些武器,因为对有些武器,联合国是禁止使用的,他怕出现这种问题,杀伤平民,人道主义问题,他老怕欧洲的盟友把这种问题弄到阿富汗战争中来,使战争难以进行。这个矛盾从科索沃战争就开始积累,等积累到了现在的伊拉克问题上,欧洲国家在安全利益上和美国已经出现了分歧,重大的安全利益,在世界上到底是怎样维护世界和平的,他们已经不是观念上的问题,是利益上的分歧。如果这时说法国为什么能站起来,法国实际上代表了,我认为是多数欧洲国家的安全政策立场,认为世界不能由美国一家主导全部安全问题,美国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欧洲人仍然对自己的安全没有发言权。最近我们看到出现了新分歧,美国国防部长对欧洲不满意,说你们是老欧洲,德国给它回话,我希望你听听老欧洲的智慧。现在的分歧已经出现了他们对世界和平应该由什么方式,由谁,由哪些组织来维护,已经出现根本性的分歧。
康:就像您所说,1441号决议是拖慢了美国发动这场伊拉克战争的步伐,所以他对伊拉克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机会,从这几个月的情况来看,伊拉克的确抓住了这个机会,在配合联合国进行核查的过程当中,也使得整个国际舆论慢慢在转向伊拉克。
阎:确实伊拉克采取了配合核查小组的行动,征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它提出这种策略来讲,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希望国际社会,美国国内反战势力的增长,迫使美国最终放弃这场战争的决定。现在看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收效,美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和国内压力都在增长。但是这种压力也可能会促使美国政府决定尽早进行战争。为什么?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势力越来越大,这时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如果进行了这场战争,使得布什在下一次连任中百分之百赢不了,美国就不能做这个决定,打了一场战,又失去了大选,重复他父亲在海湾战争中的历史错误。美国为了避免这个,不会把战争再拖这么长时间。
康:对所有不愿看到这场战争出现的人来讲,1441号决议微妙的措词相当重要。如果1441号决议把军事后果这四个字写进去的话,也许这场战争已经发生了。
阎:如果当时写的是军事后果,根据布里克斯的报告,就可以说战争就可以发生了。现在实际上还得讨论是不是需要第二个联合国的决议。
康:究竟联合国还会不会出现第二种决议,这也是目前伊拉克问题的悬念。这场战争一天不爆发,这些悬念就依然存在。
(观察背景)
四、悬念
2月5号,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联合国安理会出示有关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其中包括图片和录音。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联合国安理会给了伊拉克最后一次机会,但萨达姆没有抓住这次机会。”
伊拉克政府随即指责美国提交的证据纯属捏造。
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穆罕默德·杜里:“美国提交所谓证据是为了制造舆论,给他们意欲进行的军事行动寻找理由。”
包括中、法、俄、德、印在内的多数安理会成员国2月7号也表示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必须在联合国授权下进行,并且赞成继续对伊拉克实行武器核查。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里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28号再次前往伊拉克,并将在2月1号提交一份关于伊拉克执行联合国1441号决议情况的最新报告。
海湾局势,悬念重重。
悬念一:联合国是否会再通过一项伊拉克问题新决议?
美国总统布什2月7号表示,欢迎联合国再通过一项有关伊拉克的新决议。但新决议是否会包含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内容依然无法预知。
悬念二:美国是否会绕开联合国单边动武?
如果联合国通过的新决议无法满足美国的要求,美国会抛开国际社会的意愿单边动武吗?
悬念三: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旦战争打响,萨达姆政府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但硝烟散去,伊拉克的后萨达姆时代将面对怎样的未来?本来就敏感复杂的中东局势会不会再生变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受到怎样的冲击?
(演播室)
康:对美国来说,这场战争最好的结果是师出有名。但是即使美国向安理会提交了所谓伊拉克有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之后,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安理会的授权。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美国是不是还会真的单边动武?
阎:如果联合国安理会不能授权美国进行这场战争,我自己认为美国恐怕也要坚持单边的采取行动。但是美国为了减少单边主义色彩,美国可能会拉上一些国家和它进行这场战争。
康:无论美国拉上多少国家,一旦动武,单边主义几个字回避不了。伊拉克问题如果已经纠缠了这么长时间,最终的结果仍然是美国单边动武,这对于整个联合国的多边磋商的机制是不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阎:如果美国采取单边主义的政策,不是对联合国进行打击,使得冷战结束后,维护国际和平问题,今后向什么方向发展,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它挑战今后的国际秩序问题。应该说在冷战时期,国际和平主要是靠大国之间的相互威慑,来维持一个战略均衡。现在大家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美国主导的所谓一极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和平靠什么维护,是靠大国的力量协调合作,还是靠美国霸权的单方的军事力量维持,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这场战争进行了,国际社会可能会重新认识我们面临的社会,大国之间的合作,在多大程度上是他们利益之间的协调还是力量之间的较量,如果大家更多的认识到今后的和平是靠力量之间的较量,我自己认为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所能起的作用将可能是,本来就比较有限,今后可能更加有限。
康:另外,这场战争一旦打起来,最直接的结果是什么,比如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格局又什么影响,对世界经济又有什么影响?
阎:如果战争发生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发言权就变得一家独大。原先一些大国,特别像俄罗斯在这儿有相当的发言权,原有的发言权会大大挤压。在阿以冲突问题上,美国的发言权就会进一步增加,这时由于美国完成了这场战争,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政策将趋于强烈,我自己认为美国完成了伊拉克这场战争,并不能解决巴以冲突,并不能解决中东地区的和平,但是它可能使得这个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对全球角度来讲,美国进行了这场战争之后,恐怕是进一步从实力上巩固了它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物中的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美国和穆斯林之间的仇恨也进一步加深,就是说他将得罪十几亿的穆斯林。我不认为将会出现的是一个文明冲突,就是基督教文明和穆斯林文明的冲突,它将出现是美国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现在看到,虽然一些穆斯林国家的政府支持美国,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些国家中,社会上的老百姓,就是民众中反美情绪在日益高涨,而且特别是这次欧洲国家不支持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更说明了它不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问题,是美国和这些问题。这个矛盾可能会带来中东国家地区内政的不稳定。这些国家不满意美国把不满意表现为反对自己的政府,因为这些政府支持美国政策。总的讲,战争之后中东地区恐怕不是更加稳定,可能是变得更加不稳定。
康:经济问题,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股市一直在下跌,油价一直上涨,甚至我们看到文章说中国的车民可能都会受到伊拉克这场战争的影响。布什政府现在究竟怎么来看以后的经济发展,也许经济恶化会直接导致小布什重导老布什的覆辙。
阎:这就是战略判断。这场战争之后美国经济由此收益还是由此受损,确实关系到布什明年能否赢得大选。我自己个人的判断认为,布什政府和内阁认为,战争是有益于美国经济,有益于帮助布什在明年赢得大选。如果他们的判断是反的,我觉得他们没有今天进行战争的决心。
康:而且形势也使得布什政府必须尽早做一个,到底是打还是不打。阎:形势现在已经发展到这儿,布什已经面临着什么时候进行这场战争的抉择和是否最终放弃的问题。
康: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谈到这儿,非常感谢阎老师能够参与我们的节目。
观众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一下这一年的倒萨风云,不能不遗憾的说,尽管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着避免这场战争的努力,但是这场战争爆发的风险还在不断增大。这也说明在今天我们这个世界上,维护和平仍然是全世界人民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康辉
嘉宾: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
注:CCTV午夜国际观察每周一期,周日午夜24时正点第一套节目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