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防动员体制建设要牢固确立平战衔接思想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08:54 中国国防报

  李金宇

  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是国防动员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国防动员体制建设也必须坚持这一方针,牢固确立平战衔接的思想,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首先,平战结合是动员体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平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但在战时状态下,将以应对和打赢战争为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正视国防动员体制的平战差别,承认这种差别的合理性,并且以比较合理和经济的方法,来减少这种差别给战时国防动员指挥带来的影响。国防动员委员会体制建立以来,特别是设立综合办公室以后,系统整合工作逐步展开,统一的局面逐步形成。但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整体效益仍须进一步加强。为此,必须强化政府和军事部门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职责,且在工作中要有具体的要求。一是在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分工上,赋予其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职能和责任。如计划部门、工业管理部门、项目论证和审批机构等,在其职责中需增加兼顾国防效益的条款。二是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及大型项目实施中落实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协调和监督。

  其次,动员体制建设的平战结合,重在实现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连续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工作的特殊性、机构的连续性、人员保持的连续性、指挥决策程序的连续性、职能的连续性等等。因为国防动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化操作。所谓平战差距,具体体现在工作连续性的差距。只有保持不因专业状态的转换而中断,才能保持工作连续性。工作连续性包括机制的生存能力。目前,我国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战时职能尚不够明确,战时平战转换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必须大力加强各级国防动员机构建设,强化其综合协调、检查督导职能,使之能够有效担负平时和战时各项任务。

  第三,实现体制的平战衔接,是保持国防动员和危机管理工作连续性的主要途径。衔接就是要解决平战对接的问题。平时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架构,与战时指挥决策的程序和架构要衔接。核心机构的衔接是最主要的衔接,要保证实体化,体现工作连续性。毫无疑问,只有平时较多介入动员准备的领导,才能对战时动员实施有效的指挥;只有平时具有综合计划、全面协调和决策指挥功能的主管机构,战时才能担负起“动员司令部”的重任。在未来战争条件下,战斗力构成因素不仅是人与武器的结合,动员范围不仅是人力与物力的多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股市升跌,都可能直接影响和制约战争的进程。因此,要成功地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有效动员,就必须在平时建立健全“精干、权威、高效”的动员指挥机构。应从动员指挥体制建设的效益最大化原理考虑,平时可以小一点,虚一点,战时则要大一点,实一点。小和大、虚和实的关键是骨干体制最大限度地接近战时体制。具体而言,应重点加强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的建设和改革。一是赋予综合办公室以更多的统管职能,进一步强化其核心地位。二是健全综合办公室的组织架构,提高其综合计划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三是以综合办公室为基础,结合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实体性动员主管机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